周筱琳,谢 玲,杜惠芬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苏无锡,214023)
特发性黄斑前膜是指一般发生于正常的、没有任何已知的其他眼病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可引起中心视力的减低和视物变形[1]。特发性黄斑前膜治疗主张早期手术,在黄斑前膜未对黄斑部视网膜造成严重牵拉的情况下尽早的将其剥除,可使其视功能得到良好恢复[2]。本科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12年1~3月本科共收治特发性黄斑前膜7例(7眼),女5例,男2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56~72岁,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物变形及老年性白内障,视力0.02~0.1,患者排除视网膜裂孔、脱离术后、眼外伤、其他视网膜病变所引起的继发性视网膜前膜及发育性的先天性视网膜前膜。
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术中术眼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0.75%左布比卡因球后麻醉,压迫软化眼球。置开睑器,3.2 mm刀做10:00透明角膜隧道切口,15°刀做角膜缘2:00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后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乳化吸出核,注吸皮质,后囊抛光。8-0线缝合角膜主切口,前方内注入粘弹剂。颞上、颞下、鼻上23G平坦部三通道切口,颞下置4 mm灌注管。固定角膜环,置接触镜。闭合式玻切:人造玻璃体后脱离,清除玻璃体,曲安奈德辅助清除基底部玻璃体。亮蓝染色剂染色后行环形撕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气液交换,持续气压灌注。8-0可吸收线关闭颞上、鼻上通道。剪开角膜缝线,注入粘弹剂,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10-0线缝合角膜切口。8-0线缝合颞下灌注通道,平坦部穿刺注入C3F8气体。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结膜囊内涂典必殊眼膏。
7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7眼矫正最佳视力提高2行者6眼,提高1行者1眼。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视觉障碍、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加之来到陌生环境,常表现出极大的压抑和焦虑,且担心手术失败。对此,护士除认真介绍住院环境和疾病相关知识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和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向患者介绍详细的手术方案,以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
健康教育:嘱患者进食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适时增减衣被,严防感冒,如有感冒症状应暂停手术。术前训练眼球向正前方固视。术中良好的固视对术中医师顺利完成操作,特别在剥除视网膜前内界膜时尤为重要。嘱患者术中勿打喷嚏、咳嗽等,或提前告知手术医生使其暂停手术操作,待咳嗽完再继续手术操作;若术中感觉咽喉痒,可用舌尖用力顶上腭,或张口做深呼吸[4]。
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按内眼术前常规准备。术前3 d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患眼,4次/d;术前1 d做好个人卫生;术前30 min予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充分扩瞳;手术当日晨起后少量饮食,预防术中及术后发生呕吐现象。
体位护理:眼内注入气体后,需要俯卧位(要求面部平面与地面平行)。其意义在于应用眼内气体向上的浮力更有效地发挥其顶压作用,预防视网膜脱离发生[5];其次,如不采取俯卧位,眼内气体向上的浮力推顶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加之术后炎性反应,长时间使房角粘连,前房形成困难,继之会发生房角阻滞性青光眼,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轻者影响手术治愈,重者则导致失明。因此术后1~2周内要求患者采用俯卧位,每天俯卧12~16 h。
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高眼压、黄斑囊样水肿、眼内出血、眼内炎等是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6]。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在做好体位护理的同时做到以下几点:①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术后1周内进食面条、稀饭等半流质饮食,以防因用力咀嚼硬物或大便干结致腹压增高而引起眼内出血或视网膜脱离等。②术后24 h严密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裂隙灯检查眼前节有无炎性反应。③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眼压及光感。一般术后1~3 d,少数患者会感觉眼胀、疼痛甚至恶心,此为眼压升高所致,告知患者3 d后症状会逐渐减退。若患者突然出现光感消失,指测眼压明显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④术后局部使用典必殊(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滴眼液抗感染、减轻炎性反应,并用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扩瞳,防止粘连[7]。
出院指导:①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遵医嘱用药,并详细告知复诊时间,嘱其出院后 1、4、6、12周回院复查。②坚持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蔬菜,预防便秘。③术后3~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做好全身疾病的防治。④注意观察并发症,若出现眼部胀痛、头痛伴恶心、呕吐,应警惕眼压升高,须及时回院复查。
目前50岁以上人群及高脂血症患者发生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风险显著增高[8],而黄斑前膜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提供了改善症状的可能[9],此手术不但可以松解黄斑区视网膜皱褶,还可以清除紧密附着在黄斑前视网膜表面的炎性物质,改善黄斑区局部的代谢,有利于黄斑功能的恢复[10]。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降低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1] 金波,金学民,王家良,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特发性黄斑孔的发病机制[J].中华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12,34(3):184.
[2] 李佳,吴雅臻,杨丽,等.黄斑视网膜前膜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6):603.
[3] 刘艳.老年眼科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51.
[4] 周群英,吕学锋.眼科围术期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5):126.
[5] 瞿祥娟,张丽,李霞.眼内填充物的体位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2):217.
[6] 吴辉,陶海,吴海洋.微创玻璃体手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9,25(1):72.
[7] 杨玉新,范颖颖.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6):871.
[8] 吴婵,董方田,楼慧萍,等.常规体检人群中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1,29(9):848.
[9] 周静,刘武,李倩,等.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前后黄斑厚度与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2):119.
[10] 潘洁,朱小华,陶思羽.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应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1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