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煜,徐若男,杨 艳,周洁琛,张 芳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干部消化内科,江苏南京,2100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存在被认为源自胃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且无任何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1]。老年人FD的患病率可达25%以上,该病病因复杂,机制不明,影响因素众多,症状反复发作,容易发生不良心理反应,但FD患者的心理因素尚不明确。对此,2011年6—12月本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老年FD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FD组共38例患者,男32例,女6例,年龄68~85岁,平均(76.5±6.7)岁,均采用 FD 的罗马Ⅲ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符合下列1项或1项以上症状: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疼痛、上腹灼烧感,无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这种症状的发生,在诊断前至少存在6个月,诊断前3个月内症状满足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随机选取2011年6—12月门诊体检的无FD症状老年患者4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73~80岁,平均(75.8±5.9)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使用统一指导语,通过填表的方式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SDS和SAS[2]都是包括20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SDS主要用于反映患者的抑郁情感,SAS用于反映患者的焦虑情感。SCL-90[3]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饮食)10个因子,共计90项。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心理评估量表分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FD组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评分(P<0.01)。
表1 2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分±s)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SDS评分 SAS评分FD组 57.31±4.78* 56.55±5.01*正常对照组 51.12±4.89 48.89±4.43
2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FD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和强迫的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抑郁和焦虑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表2 2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分±s)
表2 2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分±s)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
FD组 正常对照组躯体化 2.25±0.91* 1.57±0.82强迫 2.13±0.68* 1.30±0.42人际关系 1.46±0.51 1.38±0.64抑郁 2.92±0.66** 1.28±0.53焦虑 2.97±0.69** 1.34±0.57敌对 1.32±0.62 1.25±0.46恐怖 1.50±0.61 1.37±0.67偏执 1.38±0.70 1.43±0.79精神病性 1.65±0.53 1.49±0.45其他 1.48±0.53 1.45±0.48
与患者接触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温和、细心,并耐心讲解精神心理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多疑、孤僻等心理因素。告诉患者FD属于功能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性相对较小,应该坦然对待,不要整天妄想自己可能罹患肿瘤等不治之症,对疾病过度恐惧、焦虑反而会加重症状,同时,FD虽然不会严重影响健康,但若不积极治疗,长此以往可造成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等危害,而且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可能进一步加重症状形成恶性循环[4]。对患者宣教多数FD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但症状容易反复发作,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了解患者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鼓励并指导患者合理利用积极有利的社会、家庭支持因素。对于缺乏家庭子女关心的老年人,认真听其倾诉,引导其把压抑的情绪讲出来,消除患者的孤独失落感。鼓励患者培养各种轻松有趣的爱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尽可能减少对自身消化道症状的关注。教育患者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解除心理负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渐减退。护士应指导老年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选择饮食。饮食上强调种类多样化,注意掌控食物的色、香、味、形,做到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多食用开胃食物,例如山楂、话梅、陈皮等,在水果方面,草莓、甜橙有一定开胃效果,而葡萄、荔枝等因含糖较高,可能降低食欲,三餐前禁用各类甜食或甜饮料。在刺激食欲方面,各类调味品作用独到,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进餐时要荤素搭配,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勿食过冷、过热、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刺激性的食物,忌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忌吃过咸或腌制的高盐食物[5]。嘱患者要做到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另外,应减少粗纤维食物摄入,以免影响胃排空,进食后不宜立刻躺下,以防止食物反流,可在饭后休息半小时后外出走动。对于嗜好烟酒的老年患者,应当详细告知其烟酒对胃功能的损害,劝其彻底戒除烟酒。
告知患者FD症状较为严重时可适当选择药物治疗。上腹疼痛、上腹灼烧感症状较为明显的,可选择抑酸药,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还可选择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替普瑞酮等;餐后饱胀感、早饱症状较为明显的,可选择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6-8];此外,复方阿嗪米特有消除胃内气体、助消化等综合治疗作用[9]。精神症状明显的,可酌情使用抗抑郁药。质子泵抑制剂宜清晨空腹服用,铝碳酸镁可选在两餐之间服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用药。
F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胃肠动力障碍、胃十二指肠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和胃酸等[10-12]。近年来,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13-14]。Pajala等[15]研究发现功能性和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相近的精神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Talley等[16]调查发现,FD患者较正常人具有更多的焦虑、抑郁、疑病和神经质特征。Schurman等[17]研究提示即使是在幼年时期,FD的发病和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存在明显关联。Haag等[18]研究提示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F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产生较好的远期效果,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控制FD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本研究3个心理量表评估结果显示,老年FD患者有明显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抑郁和焦虑表现更为突出。
[1] Tack J,Talley N J,Camilleri M,et al.Functional gastroduodena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466.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3] Steinberg M,Barry D T,Sholomskas D,et al.SCL-90 symptom patterns:indicators of dissociative disorders[J].Bull Menninger Clin,2005,69(3):237.
[4] 孙艳红.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负性情绪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09):210.
[5] 刘国琼.精神饮食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94.
[6] 王志赏.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1):129.
[7] 仇俊鹏.莫沙比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1):4359.
[8] 龚晓兵,余希,韦宏成,等.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6):1261.
[9] 吴晓尉,郑雷,朱人敏,等.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胃乐舒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4):264.
[10] 吴万桂,林惠华.功能性消化不良[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2):150.
[11] 罗金波,琚坚.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2):3431.
[12] 张翠红,杨杰.护理干预对1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4):428.
[13] 张新军,孙振华,孟伟,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精神心理因素测评与心理干预治疗的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12):1582.
[14] 张凤玉,史勇.心理社会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1,22(1):80.
[15] Pajala M,Heikkinen M,Hintikka J.Mental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or organic dyspepsia: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a sampl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5,21(3):277.
[16] Talley N J,Choung R S.Whither dyspepsia?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and concepts of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in 2009[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24(3):20.
[17] Schurman J V,Singh M,Singh V,et al.Symptoms and subtypes in pediatric functional dyspepsia:relation to mucosal inflammation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10,51(3):298.
[18] Haag S,Senf W,Tagay S,et al.Is there a benefit from intensified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not responding to conventional therapy[J].Aliment Pharmacol T her,2007,25(8):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