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
(自贡市中医院,自贡 643010)
患者,女,49岁。于2010年5月5日以“三叉神经痛”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阵发性剧痛,每次持续十几秒钟,一日可发数次,发作间歇期间一切正常,疼痛可自行缓解。曾在外院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后疼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但停药后疼痛又加重,故其后长期服用“卡马西平”维持治疗。3个月前疼痛加重,如闪电样放射至左侧颞部,于是来我科门诊就医。经针灸、音频电疗治疗后疼痛有所减轻,但疼痛仍反复发作,故收入住院治疗。入院时左侧面部呈短暂阵发性剧痛,疼痛如闪电样放射至左侧颞部,多限于三叉神经上、下颌支分布的面部皮肤区。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十几秒至一分钟,每天均反复发作多次,左侧面部有触痛点,一经触及便诱发疼痛。有时由于吹冷风、谈话、洗脸、刷牙、进食等因素而诱发疼痛。查体无明显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取蝶腭(下关穴前面 1寸)、上关。取无菌注射器抽吸维生素B121 mL加利多卡因1 mL,常规消毒后从蝶腭穴垂直进针,待患者产生灼热感后斜向后上方沿皮下透达上关穴。注意避开局部血管,无回血后方可推注药物,边退针边注射。治疗后3 d内未感疼痛,第4日始觉疼痛,但较前明显减轻。再次透穴注射1次,其后未感疼痛,面部触痛点消失。5 d后又巩固治疗1次,疼痛未再发作。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1年,未复发。
按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头面部,多因头面部三阳经受阴虚郁热,虚风内动,瘀血阻滞而发病。笔者受针刺透穴方法的启发,用药物注射于透穴部位而达到留针目的,加之药物本身的作用,以增强刺激感应来加强疗效。蝶腭穴为治疗三叉神经痛之经验穴,上关穴为足阳明经与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为此三阳经头面经脉经气集中之点,故注射透此二穴可激发面部经气,使面部经气流畅,通则不痛也。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蝶腭穴其下为蝶腭神经节,上关穴深层为三叉神经之分支,透此二穴注射相当于神经阻滞疗法。总之,对一般疗法不能控制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此法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