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梅/叙永县营山乡农技推广服务站
马铃薯作为粮菜兼用的农作物,在叙永县营山乡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山区农民喜食和栽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533.33hm2,鲜薯年产量1.2万t,占全乡粮食种植面积的36%,粮食总产量的76%。稳定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于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长久的支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09年以来,叙永县农业局、营山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把发展马铃薯生产作为营山乡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之一,2009年全乡马铃薯播栽面积超过333.33hm2,产量0.87万t,占全乡粮食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58%提高到了61%,农民因种植马铃薯人均增收210元。到2012年,营山乡在积极稳妥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总量的同时,把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当作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的突破口,采取“公司+农技人员+农户”的种植模式,在营山乡的营山、金沙、仙洞、马湖、太康、隆场6个村建立了马铃薯种薯基地233.33hm2,逐步形成了原种—一级种—生产种的良种繁育体系。
(1)马铃薯仍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种植面积较少。据调查,大部分农户种植面积在0.2hm2左右,生产规模小。
(2)营山乡马铃薯的结实期在5~6月份,此期间雨水较多,湿度也较大,易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如果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生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种植马铃薯的风险。
(3)营山乡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是从云南等地引进品种和山区地方品种,农民有种植马铃薯后留种到下年种植的习惯;经多年留种后,品种感染病毒,薯块变小,产量下降;绝大部分农户仍按照传统模式种植,没有按照一个品种、一个基地、一个种植标准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导致马铃薯品种混杂,良种推广难度大。
(4)绝大部分农户科学种田水平不高,而且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农村务农的绝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年长者,提高科学种田水平难度大。
(5)营山乡现有的一个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层次较低,内部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不规范,覆盖范围小,群众生产和销售仍然处于自发的状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极不利于发展马铃薯规模化生产。
为进一步加快营山乡马铃薯生产,真正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发展规模化生产。由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牵头,发展规模化生产,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田间技术管理,统一收购产品的方法,进行区域化布局,组织规范化生产。
(2)推广标准化生产。以优质绿色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为主打品牌,建立马铃薯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绿色无公害综合生产技术,提高农民马铃薯的栽培技术水平。
(3)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充分发挥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组织订单生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4)从重外销拉动向外销与加工并举转变,突出抓好马铃薯销售、贮藏和加工。在尽量扩大马铃薯外销的同时,要以增加马铃薯贮藏能力和加工能力为突破口,形成鲜薯销售和加工并驾齐驱的格局。
(5)从重行政推动向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并举转变,切实营造好马铃薯产业开发的良好环境。政府公共财政投入重点要向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环节倾斜;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或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生产加工等龙头企业和专合社,投入到马铃薯生产、经营、加工等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