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2013-04-07 10:03代玉洁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声像彩色多普勒

代玉洁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见于长期卧床、外伤或手术患者,其形成原因是血液的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迟缓。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限不同,可分为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和慢性血栓。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意义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40例经超声检查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图像特征,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8~86岁。病程1周至2年。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肿胀、疼痛等。病因:无明显诱因者12例,长期卧床9例,手术8例,外伤6例,下肢静脉曲张3例,肿瘤2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 Philip iE33、GE E8,探头频率 3~11 MHz。采用静脉血流条件,低速标尺,血流方向与声束夹角<60°。根据检查需要和患者情况,选择仰卧、侧卧或者俯卧位,双侧下肢自然伸直,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沿着静脉走形进行纵切面和横断面的探查,随时调节仪器参数,以保持对彩色血流的敏感性,并尽量减小声束与血流的夹角。实时观察血管腔、血管壁、血管内径情况。结合探头加压试验,观察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如发现有血栓形成,记录血栓位置、范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注意双侧对比,配合Valsalva试验,局部加压有助于病变的显示和诊断。

2 结 果

急性血栓8例,慢性血栓32例;左侧25例,右侧10例,双侧4例。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声像图特点:血栓形成部位静脉内径增宽,血栓呈低回声,血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加压探头血管腔不能闭合,静脉血管充盈缺损或完全不能探及血流信号。亚急性血栓声像图特点:静脉血管实性回声较急性期回声强度增高,血管壁不光滑,静脉血管血流信号部分恢复,血栓再通处可测出血流频谱。慢性血栓声像图特点:静脉血管内径粗细不均,血管壁不均匀增厚,回声增强,静脉血管内可见斑块状及条索样略偏强及偏强回声,加压管腔塌陷不良,静脉血管内血流充盈缺损,周边可见窄条状暗淡血流信号,完全闭塞处检测不到血流信号。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以下静脉范围内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一旦发生血栓形成可迅速引起患肢疼痛、压痛、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等一系列表现[1]。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静脉血栓自开始形成、蔓延扩展与机化再通,引起静脉瓣膜及内膜损害,有一个发展过程:发病2周以内的血栓称急性血栓[2],声像图表现为管腔内低回声,静脉管径明显扩张,血栓段静脉内完全无血流信号或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对急性期血栓形成的患者检查中探头加压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要轻柔,以防血栓脱落发生肺动脉栓塞。发病数周的血栓称亚急性血栓,声像图表现为血栓回声较急性期增强,静脉管径也随之变为正常,由于血栓的再通,静脉腔内血流信号逐渐增多,可见呈星点状及细条状血流信号。数月到数年的血栓称为慢性血栓,声像图表现为血栓机化,回声增强,边界不规则,血栓与静脉壁无明确分界,部分再通者,静脉腔内可见部分血流信号。静脉血栓形成15 d以后,在栓塞静脉周围常出现新生的侧支循环,通过溶栓治疗可使血栓与血管壁之间的血流再通,所以及时明确诊断,对于正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有重要价值。X线静脉造影虽然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它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禁忌证和损伤,不宜重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具有安全方便、无创伤、可重复检查等特点,而且图像直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动态观察血栓变化,对临床用药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1]Jolly BT,Massarin E,Pigman EC.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by emergency physicians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J].Acade Emerg Med,1997,4(2):129.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16-817.

猜你喜欢
声像彩色多普勒
彩色的梦
彩色的线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有那样一抹彩色
彩色的风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一种改进的多普勒雷达跟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