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视有别”看《红高粱》的电视剧改编

2013-04-07 08:28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红高粱莫言艺术

李 贺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从“影视有别”看《红高粱》的电视剧改编

李 贺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红高粱》电影在1987年拍摄完成,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红高粱》的电视剧版本就要在今年开拍。从媒介差异、表达形式差异、叙事容量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别性,希望《红高粱》这部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能遵循电视剧独特的艺术规律,而不只是沿袭电影改编的方法和经验。

红高粱;莫言;电影;电视剧

导演张艺谋在1987年将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成了电影《红高粱》,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这部电影运用精湛的电影语言高扬生命的赞歌,使得这部电影无论在艺术还是票房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电影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金熊奖,并在那个几毛钱一张电影票的年代取得了高达4000万的电影票房。但是直到今天为止《红高粱》的电视剧版本却一直没有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对于其中的原因莫言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电影拍完后,影响力很大,尤其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之后很多人找我希望拍电视剧,但我觉得时机并不成熟。这其中涉及到创作和艺术的问题,我一直希望能把电视剧拍成电影的扩展版,所以拖到了现在。”[1]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莫言热”不断发酵,不少影视圈人士都表示要把莫言的小说改编成为影视作品,《红高粱家族》的电视剧改编权在2013年被山东卫视获得,相信不久之后观众就能在自己的电视机上看到《红高粱》的电视剧版本。对于《红高粱》电视剧的改编,导演郑晓龙表示过压力巨大,如何将《红高粱家族》这部小说改编成为一部让观众满意又有其独特艺术价值的电视剧作品是摆在导演和编剧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一 电影和电视的媒介差异

电影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虽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在形式和传播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必然注定电视剧的改编要更加适用于电视这种传播媒介。《红高粱》的电影版影响巨大,无形中就给电视剧改编团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改编团队在对《红高粱家族》进行电视剧改编的时候要从电视媒介的传播规律出发,准确把握电视艺术的独特创作规律,而不能只是单纯地运用电影改编的那一套方法来进行电视剧改编,否则电视剧只会成为电影的“跟班”,丧失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电影艺术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这一百多年的发展,电影已经由刚产生时单纯记录日常生活的工具变为了今天被广为认可的“第七艺术”,无论是电影摄制技术还是电影创作理论都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电影艺术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意体系,当电视艺术诞生的时候,它天然继承了电影艺术的表意手段,电影和电视成了一对真正的姊妹艺术”,[2]但是让我们把电影积累的艺术经验运用到电视艺术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电视艺术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电视在产生的时候只是作为传播媒介出现的,电视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它是一种视听兼备、声画并茂,既有新闻属性、知识属性、广告属性,又具有艺术属性和娱乐属性的大众传播媒介”,[3]很显然这种媒介和传统的电影是有很大不同的,电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这种媒介方式观看新闻、广告、体育比赛等非艺术性的节目,也可以观看音乐类、戏剧类、歌舞类等艺术性的节目,电视给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的更加直观的音像效果获取信息,而电视剧就是随着电视的这种广播特性发展起来的,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电视剧不是单纯地把以上的因素叠加起来展示给观众,而是把这些因素在统一的艺术追求下有机融合成为的一种新型的面向大众叙事艺术。

传统的电影早在上世纪上半页已经被认定为一种艺术形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渐渐固定下来,从事电影艺术的艺术家们不断探索着电影独特的审美特性,希望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审美追求和艺术理想,从这个层面上讲电影扮演着和传统的艺术形式相同的表意角色,电影也一直没有脱离“高雅”艺术的阵营。相对于电影艺术的高雅,电视剧从一出现就是大众的艺术,电视剧依托于电视而产生,这就注定电视剧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普通观众,它的大众性要求电视剧的内容要符合普通观众的审美层次。因此编导在对《红高粱家族》进行电视剧改编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电视剧的接受群体,小说里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里面的很多内容已经不能为现在人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编导的创造力,把电视剧拍摄成为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视觉大餐,莫言在《红高粱》电视剧的开机发布会上说:“希望红高粱家族电视剧能够与时俱进,把今天人们的生活气息,把今天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融进作品里去。”[4]

二 电影和电视剧的表达形式差异

传统的电影观看是在影院或者剧院进行的,影院或者剧院有着相对封闭的空间,观众到达电影院里,面对的是电影的完整文本,一般来说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表达的是一个统一的思想内涵,而且在黑暗的空间里观众更能集中注意力来欣赏电影,观众也更易融入到电影中去与导演达到思想上的共鸣。而电视媒介比电影有着更大的随意性,“电视剧的欣赏与其他剧场艺术不同,不是让更多的观众更聚集在一起群体欣赏,而是直接进入千家万户,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家庭式的个体观看。”[5]这种家庭式的个体观看使观众很容易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被生活的某些琐事打扰,偶然的一件小事就可能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中断电视剧的观看,电视能呈现给我们的不止只有电视剧这一种内容形式,人们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电视荧幕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流会不断被电视广告、新闻等其他内容中断,因此针对电视剧观看的这种随意性,就要求电视剧的改编者把吸引观众吸引力作为重点,《红高粱家族》这本小说本身就具备很好的故事基础,改编者们在把文字文本转化影像文本的过程中就要善于为充分发挥电视剧的叙事优势,设置悬念,依靠引人入胜的情节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电影观众一般观看电影的场所是在影院的放映厅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很容易在电视或者网络上观看到一部电影,同时由于电影放映期限的限制,大部分观众观看一部影片的场所都是在个体化极强的小荧幕上,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电视的产生会对电影造成威胁的原因。但是电影毕竟没有消失,电影艺术家们给电影找到了另外一条出路,那就是震撼的音像效果,尤其是现在3D技术、IMAX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效果更加逼真震撼,这些都是“家庭式个体观看”的电视剧不能达到的效果。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的叙事魅力对观众的吸引力下降,电影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成了观众追求的目标。

电视的小荧幕就使得电视剧艺术很难在画面和音响效果上有所作为,发挥电视剧的叙事特长就成了电视剧取胜的关键,上面提到过由于电视剧观看的随意性,这就需要改编者在叙事设置上下功夫来吸引观众注意力,电视剧在叙事方面有着电影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主要体现在叙事容量方面。

三 电视剧和电影的容量差异

一部电影的叙事容量是非常有限的,观众在封闭的观影空间里一般只会欣赏到两个小时左右的影片,在这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导演运用“影像”艺术语言只能给观众讲述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这也就让电影导演在改编长篇文学名著的时候遇到不少藩篱。《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由《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奇死》五个子篇构成,这五个子篇前后相连,故事相对独立,可以单独成篇。张艺谋在谈到选择改编小说的时候说:“《红高粱》的小说气质正好和我的喜好相投,只是觉得一篇小说有点单薄,就想着把莫言的另一篇小说《高粱酒》也合进来。”[6]张艺谋只是选择了《红高粱》和《高粱酒》两个子篇进行改编,这部电影是长一个半小时,叙述的脉络基本上和小说保持了一致,电影故事从“我奶奶”九儿嫁到李家开始,到“我爷爷”余占鳌伏击日本车队,奶奶被打死为止,并没有继续讲述原著里包含的伏击日本车队之后的故事,就算是只讲述前两个子篇的故事,由于电影篇幅的限制,原著故事里的不少人物和情节还是被省略掉了,比如余占鳌悲惨的童年经历在电影里并没有提及,九儿的干爹曹梦九,余占鳌队伍里共产党员任副官等人物电影里也并没有出现。

而电视剧的出现恰恰弥补了电影这部分的缺憾,电视剧一般以连续剧集的形式播放,少则几集,多则上百集,电视剧在容量上的灵活性让其可以不受长篇小说篇幅的限制,从容地将长篇小说的故事叙述完毕。《红高粱》电视剧的开拍可以弥补电影的遗憾,把原著跌宕起伏的故事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莫言在小说的后半部分讲述了余占鳌伏击日本人的故事,而这后面的部分是没有在电影里体现的,电视剧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叙事方面的优势来填补电影的叙事空白,讲述一个情节更丰满的故事。当电视剧在讲故事的时候,成功的塑造故事人物就变得十分关键,在电影里面由姜文扮演的余占鳌和巩俐扮演的戴凤莲深入人心,姜文出色的表演充分表现了余占鳌的匪气和正气,巩俐则把九儿的泼辣与坚韧刻画的入目三分,观众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下,会把电视剧扮演同样角色的演员同这两位的表演做比较,这无形中也会给电视剧的表演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是压力也是动力,电视剧的表演人员只有充分把握原著中人物的灵魂,积极的揣摩人物的性格,而不能只是单纯的去模仿前人的表演,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符合原著又和前人不一样的人物形象。电视剧虽然在叙事容量上有很大的随意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剧就可以随意地利用自己的优势,现在的电视剧有一个通病就是剧情拖拖拉拉、结构松散,本来三四集就可以解决的内容非要弄个十几集的内容出来,《红高粱家族》的电视剧改编要想成功就需要改编人员严格控制电视剧的叙事节奏,有条不紊地把故事讲完,而不能为了商业利益就无故延长剧情,把电视剧的优势变成劣势,引起观众的反感,这样的改编作品一定是失败的。

《红高粱》电影已经拍摄完成了二十多年,沧海桑田,《红高粱》电影的原创人员已经不可能重新聚在一起拍摄一部延长版的电视剧了,《红高粱》电影的成功改编给电视剧的改编积攒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剧就要沿袭电影所有的东西,电视剧有自身的艺术规律,它有着电影所不具备的艺术优势。这就要求《红高粱》的电视剧改编要从新的时代背景出发,清醒认识到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异性,只有这样《红高粱》电视剧版本才能摆脱电影版本成功的负面因素,充分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成为一部经典的电视剧作品。

[1]“剧版《红高粱》:希望剧版弥补电影遗憾”,http://www.chinanews.com/yl/2013/09-27/5332380.shtml(2013/9/27).

[2]张宗伟.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69.

[3]张宗伟.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70.

[4]“剧版《红高粱》开机 莫言希望弥补电影遗憾”,http://ent.163.com/13/0927/11/99PAC0U000031GVS.html.

[5]盘剑.影视艺术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28.

[6]张艺谋.唱一支生命的赞歌[J].当代电影,1988(2).

ClassNo.:I207.35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AdaptationofRedSorghumintoTVDramasFromthePerspectiveofDifferentArtisticStyleBetweenTVandFilm

Li H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China)

It has been nearly 30 years from the film Red Sorghum was shot in 1987.After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More and more people wish that Mo Yan's novel can be adapted into TV series. The TV drama of Red Sorghum will be in production this yea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of TV drama and film from three aspects: the media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of expression , different narrative capacity. And this paper hope that the adaptation of Red Sorghum could follow the unique rules of TV drama , not the experiences from the film adaptation.

Red Sorghum; MoYan; TV drama; film

李贺,在读硕士,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1672-6758(2013)12-0129-2

I207.352

A

猜你喜欢
红高粱莫言艺术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近代史诗传奇巨制《红高粱》
纸的艺术
走近红高粱
红高粱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莫言:虚伪的文学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