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白癜风国内动物实验研究概述

2013-04-07 08:30欧柏生覃芳芳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黑素实验性黑素细胞

欧柏生,魏 飞,冯 杲,覃芳芳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属中医学“白癜”、“白驳风”、“白驳”或“白处”等范畴,是临床上难治性皮肤病之一。有关白癜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随着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的发展,中医药对于白癜风的实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近年与白癜风相关的中医药实验研究概述如下。

1 实验性白癜风模型豚鼠的研究概况

彭英等[1]观察驱白巴布期胶囊对豚鼠实验性白癜风的疗效,采用氢醌化学脱色法制造豚鼠实验性白癜风模型,将模型豚鼠给予不同剂量的驱白巴布期胶囊,治疗结束后,采用多巴和铁染色观察黑素细胞及黑色颗粒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法观察Tyr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后各剂量驱白巴布期胶囊给药组及预防组黑素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基底含黑素颗粒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比较也显著提高;酪氨酸酶(Tyr)表达较模型组也显著升高。江涛等[2]观察白癜风凝胶对豚鼠实验性白癜风的疗效,应用化学脱色法制备实验性白癜风动物模型,用白癜风凝胶进行治疗,并与白癜风酊的疗效进行比较,以表皮毛囊黑素生成、胆碱酯酶(CHE)和Tyr活性为考察指标,结果白癜风凝胶比白癜风酊对白癜风豚鼠的黑素生成、胆碱酯酶和Tyr的活性影响更显著。梁毅等[3]研究加味愈白丸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采用氢醌脱色法制备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观察加味愈白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豚鼠血液中 Tyr、单胺氧化酶(MA0)、CHE 和丙二醛(MDA)、免疫器官脏器系数、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以及皮肤黑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味愈白丸能够使模型豚鼠血浆中Tyr含量明显增多,MA0值降低,CHE活力降低,MDA含量减少,免疫功能增强,血液粘稠度降低以及皮肤黑素的生成增加。

2 中药的作用机制

2.1 中药对黑素细胞的影响

2.1.1 直接干预黑素细胞 崔玲等[4]通过测定中药白净冲剂(当归、桃仁、生地黄、川芎、赤芍药、女贞子、黄芩、郁金、刺蒺藜、旱莲草、菟丝子等)含药血清对黑素细胞增殖和合成黑素量有明显促进作用。马慧群等[5]用包被纤维粘连蛋白的48孔培养板检测黑素细胞黏附,用微孔膜研究黑素细胞迁移,结果表明补骨脂、白芷可同时促进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提示两者的促黑素细胞黏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而促黑素细胞迁移作用有显著性差异,补骨脂、白芷均可通过增加黑素细胞黏附和/或迁移对白癜风产生治疗作用。马景昕等[6]选择在离体实验中对Tyr有激活作用的旱莲草等7种中药,以棕色豚鼠为动物模型,采用mRNA原位杂交观察中药外涂对豚鼠皮肤TyrmRNA水平的影响,并schmorl法染色和多巴—氧化酶染色观察中药促色素生成及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原位杂交显示中药处理组的Tyr阳性细胞数和杂交信号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以旱莲草、夏枯草、刺蒺藜等显著。schmorl法染色和多巴—氧化酶染色示7种中药能使豚鼠表皮基底层内含有黑素颗粒的细胞数和多巴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多,但7种中药的两种作用并不完全平行,旱莲草等7种中药均具有上调豚鼠皮肤Tyr的基因表达、促进黑素生成和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提示中药的作用不仅限于转录水平,有可能影响黑素细胞的增殖和黑素颗粒的生成。薛文辉等[7]用MTT法测定中药消白灵汤(当归、赤芍药、川芎、补骨脂、白芷、防风、熟地黄、菟丝子、刺蒺藜)及其主要成分不同浓度对体外培养的鼠B16FIO黑素瘤细胞系黑素细胞生长增殖的情况;用NaOH裂解法测定中药消白灵汤及其主要成分不同浓度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消白灵汤能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并提示补肾阳药和养血活血药在治疗白癜风的组方用药中的重要作用。谭城等[8]选取7种中药单体,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Tyr活性。结果表明柚皮素、愈创木酚、滨蒿内酯、7-甲氧基香豆素对Tyr具有轻度的激活作用,而山柰素对Tyr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2.1.2 影响内皮素(ET-1) 张焕梅等[9]研究表明ET-1在白癜风的发病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能促进黑素细胞增殖,还能诱导毛囊处毛根鞘黑素细胞向表皮移动。马慧军等[10]体外研究ET-1对毛囊外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AMMC)黏附和移行的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对AMMC分别进行罗丹明(红色)和异硫氰酸(绿色)标记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β微管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种浓度ET-1处理前后AMMC纤维型-肌动蛋白、β微管蛋白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ET-1在体外可以促进AMMC的黏附和移行,其作用可能与诱导束状应力纤维形成和促进其向细胞膜内侧分布有关。管晓春等[11]采用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将白芷、补骨脂等15味单方和其复方中药处理后,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培养的上清液中ET-1的含量,结果表明白芷和补骨脂有显著的上调角质形成细胞分泌ET-1的作用,因此增加ET-1的分泌是其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之一。

2.2 中药与Tyr Tyr是皮肤黑素合成的关键酶,已经证实8-甲氧补骨脂素(8-MOP)对Tyr有激活作用,一些体外实验表明某些中药的作用强度与8-MOP基本相同甚至更强,为临床筛选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提供了实验依据。李晓捷等[12]观察中药菟丝子水提取物对AMMC分化的诱导作用,以8-MOP为阳性对照,菟丝子水提取物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黑素的生成,50.0 mg/ml的作用与8-MOP作用相当。而且发现AMMC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增多,并且线粒体扩张,说明其功能活跃,进一步研究AMMC分化的机制发现菟丝子的提取物可以直接增强Tyr的活性,且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推断菟丝子促进AMMC的分化作用与其激活Tyr活性有关。李洪武等[13]采用蘑菇Tyr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白癜风丸(补骨脂、当归、地肤子、刺蒺藜)及其组方中中药对Tyr的活性的影响,白癜风丸和各组方中药的乙醇提取液对Tyr的活性有显著性提高,说明白癜风丸能够通过提高Tyr的活性达到治疗白癜风的目的。刘利平等[14]通过实验比较白癜风系列丸剂与白癜风颗粒剂对Tyr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制剂中均含有激活Tyr促进黑素合成的成分。刘之力等[15]通过六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Tyr激活作用及动物致色素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6种中药复方均使豚鼠表皮基底层中含黑素颗粒细胞增多,对Tyr具有激活作用的中药组成复方后并不一定对Tyr有激活作用,中药复方在离体和活体上的作用并不完全平行,提示中药对黑素生成的机理,不仅限于对Tyr的激活作用,提示对白癜风病的治疗应该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涂彩霞等[16]通过体外实验观察47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Tyr的激活作用及对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9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激活Tyr的活性,其中鸡血藤、夏枯草、女贞子、薄荷、潼蒺藜、申姜、旱莲草、黄芩、泽兰、甘草和山(毛)慈姑对Tyr的激活作用均明显高于补骨脂素;中药对Tyr的激活作用表现为竞争性、非竞争性和混合性激活作用,说明部分中药治疗白癜风有效与其激活Tyr有关,具有混合性激活作用的中药对Tyr活性影响较大。

2.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吴蓓玲等[17]观察白癜风颗粒剂、白癜风搽剂联合UVA光疗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Fas/FasL表达量的改变,探讨其与白癜风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及Fas/FasL定量检测,结果白癜风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白癜风颗粒荆、白癜风搽剂联合合UVA光疗可通过有效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疗效。李振鲁等[18]报道白癜丸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器官胸腺有明显的增重作用,可显著提高地塞米松致免疫低下小鼠溶血素含量。提示白癜丸是通过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紊乱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成爱华等[19]研究黑素再生中药对白癜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白癜风患者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表明黑素再生中药能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具有降低体液免疫及增强细胞免疫等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实验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中药单体、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对黑素细胞增殖、Tyr含量及活性、内皮素和机体免疫力的影响的研究,从动物模型、细胞分子水平层面来阐明中药治疗白癜风的作用靶点和机理。研究证明,养血活血、滋补肝肾、含光敏感物质中药可能对白癜风治疗有效。但以上实验研究也有不足之处:①缺乏对中药治疗白癜风的药动学研究;②缺乏中医理法方药理论的指导,多采用西医的观点指导实验;③多为低水平重复实验,有效药物间的横向比较实验较少;④现行的动物实验造模方式并不完全符合白癜风的病理变化,实验结果往往并不完全符合临床。今后中药治疗白癜风的实验室研究应该充分考虑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治疗思想,结合现代皮肤病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临床疗效可靠的中药复方研究对黑素细胞增殖、内皮素、Tyr和免疫学等指标的影响,以及加强实验动物模型科学化的构建应该是中医药治疗白癜风实验室研究的方向之一。另外,白癜风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的伤害,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白癜风发病与神经免疫因素相关,神经肽(NPY)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各型白癜风尤其是与神经关系更为密切的节段型白癜风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20,21]。目前人们对于该领域的认识尚未完全明确,主要的研究也只停留在细胞水平,还有许多分子生物学的机制需要科学工作者不断地深入研究。这也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模式,即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对疾病治疗的认识,值得医家从神经免疫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

[1]彭 英,霍仕霞,康雨彤,等.驱白巴布期胶囊治疗豚鼠实验性白癜风作用研究[J]. 医药导报,2011,30(7):19-21,861-864.

[2]江 涛,葛 勤,张恩娟,等.白癜风凝胶对豚鼠实验性白癜风治疗作用[J]. 医药导报,2010,19(1):19-21.

[3]梁 毅,程越清,龙子江.加味愈白丸对实验性白癜风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J]. 中国药师,2010,13(10):19-21,1457-1460.

[4]崔 玲,高天文.含中药血清对体外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量的影响[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l):l9-20.

[5]马慧群,冯 捷,张宪旗,等.补骨脂、白芷对黑素细胞迁移和黏附影响的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850-851.

[6]马景昕,涂彩霞.中药对豚鼠皮肤酪氨酸酶mRNA水平的影响及致色素作用[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2):92-94.

[7]薛文辉,瞿 幸.中药消白灵汤对黑素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8):613-615.

[8]谭 城,朱文元,鲁 严.山柰素等7种中药单体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J]. 临床皮肤病杂志,2006,35(5):275-276.

[9]张焕梅,刘志军.内皮素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白癜风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5):379-380.

[10]马慧军,朱文元,王大广,等.内皮素-1对毛囊外毛根鞘无色素黑素细胞黏附和移行及其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0):643-646.

[11]管晓春,段逸群,吴纪圆,等.中草药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ET-1影响的研究[J]. 皮肤病与性病,2007,29(1)3-5.

[12]李晓捷,尤海燕,杨 晶,等.中药菟丝子水提取物促毛囊无色素黑素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4-13.

[13]李洪武,朱文元.白癜风丸及其组方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39-40.

[14]刘利平,朱全红,殷永冠,等.白癜风系列丸剂与白癜风颗粒剂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科技,2005,12(3):136.

[15]刘之力,李雅莉,刘 俐,等.六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及动物致色素作用的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0):588-591.

[16]涂彩霞,刘之力.47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及酶动力学的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2(6):455-458.

[17]吴蓓玲,孙 洁,余土根,等.白癜风颗粒剂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Fas/FasL系统表达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14-16.

[18]李振鲁,白慧玲,赵粤萍,等.白癜丸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36(10):34-36.

[19]成爱华,韩梅海.黑素再生中药对白癜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24-27.

[20]马慧军,朱文元.神经肽Y与白癜风相关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29(5):276-278.

[21]欧柏生,冯 杲,黄 彦,等.“从肝论治”法治疗白癜风80例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3):493-494.

猜你喜欢
黑素实验性黑素细胞
充满实验性的现代艺术
课堂上的实验性法律方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黑素核在黑素转运与降解中的作用
黑素小体在不同肤色皮肤类型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分布:黑素小体簇不是具有降解功能的细胞器
Fonsecaea monophora黑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合成途径的分析研究
TLR3活化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内活性氧簇表达的影响
自体培养黑素细胞治疗白癜风患者疗效观察
真皮黑素细胞的研究进展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