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心理和谐问题及对策

2013-04-07 08:19:16杜建彬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成员心理

杜建彬

(湖南科技学院 学工部,湖南 永州 425100)

目前在我国的科研创新队伍中,高校科研力量占总数的22%,因此,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主力军。国内许多重点高校在国家资助下建立了一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重点开始向科研创新团队的组建、培养方面倾斜。地方高校由于居于非省会中心城市,科研创新团队力量相对薄弱,加上国家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以及学校科研部门对科研创新团队的重视不够,地方高校的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团队的心理和谐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团队的研究工作要求团队的心理能够保持和谐,同时要求每个成员都能以和谐的心理投入到整个团队的研究工作中,否则团队的科研工作便无法顺利开展,科研创新任务无法出色完成。所以,分析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心理和谐问题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心理和谐问题,并找出应对策略,对提升团队科研创新能力,其意义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心理和谐的现状

首先,当前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整体表现为规模较小,力量分散,普遍存在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多而不精;研究团队、研究规模大而不新的问题,以致于脱离高校科研实际、偏离地方经济建设中心的标新立异、重复建设等现象多有发生。[1]另外,团队的整合比较困难,不易形成合力,而且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院系之间、实验室之间和研究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合作和激励机制,科研资源相互封锁,开展多学科研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

其次,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划分往往不是以学术研究领域、科学研究的需要划分团队,而是靠人情、靠面子、“搭便车”组建而成的。而且,团队中大部分的科研工作是由团队中的少数人完成的,队伍松散,流于形式,凝聚力差,无法形成规模,团队价值有限。[2]

再次,地方高校由于在科研条件、薪资待遇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引进高水平的创新型学术带头人,导致了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不能及时获得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有意义研究,也不能形成有核心的、凝聚力强的团队。

最后,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本身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有限,特别是沟通合作的素养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还不够,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互动、共进的关系也有待提高。团队成员要么重视地位、权威,缺乏平等沟通,要么自我封闭、单兵作战,导致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很难完全发挥。

二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心理和谐的问题

吴九君、郑日昌认为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对内能悦纳自己,平衡知情意的失调、化解内心冲突;对外能悦纳他人、适应社会、调整困难与挫折引起的情绪与行为反应,化解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达到一种愉悦的心灵状态。心理和谐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事的和谐三个方面。[3]因此,我们对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心理和谐问题的探讨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团队成员自身的心理和谐问题

高校科研团队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身兼两职,他们首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其次才是一个科研团队的成员。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团队的成员作为教师除了要面对社会的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参加学校的科研团队做科研项目,为科研的创新和团队的发展做出贡献。[4]因此,在这两种角色压力的相互作用之下,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现象的几率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群更大,也很难达到自身的心理和谐。吴训慈、陈振宇用SCL-90问卷对广西几所高校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与全国常模差异非常显著;[5]王妍对焦作市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其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存在问题。[6]暨南大学医学院以问卷方式抽样调查了全省 19所高校的9600人,调查结果表明,广东高校教师不同程度健康状态比率为:健康占10.40%,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 20.42%,全省高校亚健康发生率为69.18%。[7]科研创新团队成员自身的心理不和谐直接导致了团队的心理不和谐。

(二)团队人际心理和谐问题

由于团队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或者成员本身的性格问题,团队内部往往会产生人际关系问题,如成员与团队领导关系不良,个别成员与团队其他成员关系不良等。在科研工作取得成果时,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希望自己的排名更靠前;在科研工作遇到障碍和困难时,人人又都想推脱责任,这就很容易导致团队内部人际关系紧张。有些科研团队领导自己并没有做什么研究,但是署名还必须是第一位,使真正研究者感到委屈,敢怒不敢言,导致成员与领导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团体破裂。另外,有些团队成员性格比较孤僻,不擅长与他人交流沟通,或者比较自我中心,不善于考虑其他成员的需要和感受,在团队内部就很容易与其他成员产生矛盾冲突。

(三)团队人与事的心理和谐问题

首先,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团队的科研创新的时间受到挤压,团队的科研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导致团队人与事的心理不和谐。其次,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给团队成员带来较大压力,使团队成员不能潜心做科研。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如教师的职称评定、奖励津贴等方面主要依据科研的数量和水平,这就导致了学术的急功近利性,很多团队成员不再愿意进行周期长、收效慢的研究,都希望在短期内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因此科研成果的质量便无法得到保证,导致了团队人与事的心理不和谐。[8]另外,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除了教学和科研的任务之外,家庭问题,如夫妻关系问题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科研创新工作,导致团队人与事的心理不和谐。

三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心理和谐问题对策

(一)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应该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心理和谐

个体心理和谐是实现团队心理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每个团队成员都积极主动去提升自身的心理和谐,团队的心理和谐才能不断提升。团队成员提升自身的心理和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不断完善自我,积极自我成长,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团队成员可以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途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抗压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其次,团队成员要端正对科研的态度。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每个成员在科研面前都应实事求是、戒骄戒躁、谦虚谨慎。最后,每位团队成员都应努力提升自身的团体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有每位成员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为团队的科研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团队的心理才能更和谐,科研创新的效率才能更高。

(二)科研创新团队领导者应该带领团队提升心理和谐

团队领导者作为团队的领袖和核心,对团队心理和谐的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首先,团队领导者应积极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科研创新团队的成员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擅长领域、不同的性格特点,如何能让团队成员齐心合力完成科研创任务而不发生矛盾冲突,需要团队领导者具有出色组织协调能力。其次,团队领导者应注重构建团队内部公平公正、平等对话的氛围。成员对团队有没有归宿感和认同感,能不能尽全力去完成科研任务,主要取决于团队是否尊重成员的劳动成果,是否给予了成员充分的发言权,因此团队领导者应积极构建公平公正的内部机制,使成员能够多劳多得。同时鼓励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打击压制。再次,团队领导者应积极去了解掌握本团队研究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寻找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三)地方高校科研处应该为科研创新团队心理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地方高校科研处应该建立起科研创新团队的评估奖励机制,对表现突出、成果显著的科研创新团队予以奖励和支持,树立榜样和典型。同时,对存在问题的科研创新团队给予引导和鼓励,使它们也能不断进步和完善。科研处还应建立对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科研成果的认定的公平机制,给予成果卓著者更多的肯定,给予所有科研工作者更多的动力和希望。

(四)地方高校应该为科研创新团队提供外部环境保障

首先,地方高校应努力构建公平、公正的学术氛围,积极提倡科研创新,坚决抵制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尊重每个人的科研成果,让大家都能感觉到做科研创新工作是大有可为的。其次学校应该为科研创新团队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创新能力。最后学校应该为科研创新团队解决更多的后顾之忧,如团队成员的教学任务过重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以使科研创新团队成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另外,地方高校还可以为不同的科研创新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的平台,让不同的科研创新团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五)国家应该为科研创新团队提供法规政策保障

我国的科研创新团队至今尚无相关政策法规的规范和保障,导致现在大部分科研创新团队处于分散、混乱的状态,成员认同感不够,创新效率不高。为有效改善这种局面,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建立和完善科研创新团队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扶持和保障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

[1]耿飞,柴文.地方高校建设科研创新团队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2]刘志会,袁淑影.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初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4).

[3]吴九君,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5).

[4]邓磊.高等院校科研团队心理和谐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5]吴训慈,陈振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5).

[6]王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

[7]张海燕.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20).

[8]王冠.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2010,(4).

猜你喜欢
成员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