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兰金初
(接3月上)
为了了解中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治疗用药方面的情况,我们曾用两个半小时暗访了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院的5个中医诊室,共有61例病人,我们只发现3例病人是单一用中草药治病的处方,其他58例病人中有54例没有开中草药处方,全开的是中成药和西药,还有4例开了中成药和中草药,这4例正好出自一个诊室,是位年纪相对稍大一些的中医大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严重的中医西化现象,单用中草药的治病率不到5%。
一位合格的中医师,诊疗时的思维状态应该始终贯穿着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君、臣、佐、使。如果治病只用中成药或西药,那就意味着他丢了中医的魂魄,那就不是中医生,只是个卖药的售货员而已。这种现象或许不够全面,不具有代表性,但至少能说明一些问题。
按上述情况来推算,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表面数字有50万人的中医师队伍,而真正坚守中医执业操守的中医师当下不到1万名。在这种唯利是图的环境里,这1万名中医师就是祖国医学的忠实信徒,是很崇高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医学的前途岌岌可危。要想振兴中医,我在梦中祈祷,全国所有的中医院,每家中医院最多只许保留10种以下用于应急治标的西药。中医师的处方应该70%以上是中草药饮片,中成药的处方率不能高于30%。让中医院的医生们集中精力学习、研究和使用中医、中药来为患者服务,真正在实践中提高医术,为宏扬中医学而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迫使中医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当然,中成药是中药经长期实践检验的精华,值得保留运用,但它的发展壮大,依然靠我们后来人在大量中草药使用的实践中,逐步定型、完善。
不会治病的人,不是医生。中医界应开展临床大比武,有再多政治头衔、顶着再大的光环也不能逃避“比武”,因为政治头衔和光环治不了病。选出真正能解除患者疾苦的真中医,重奖鼓励那些真正为弘扬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你将高兴地看到祖国医学欣欣向荣,光彩夺目,中医才能成为病人的救星。
过去我年轻时,找我看病的人并不多。在老百姓眼里,认为中医就是经验医学,经验就得有老资格。现在从整个社会,从整个医学管理部门也是重视西医,轻视中医,似乎西医的“科学性”要强些。一些西医的名医院,它是靠机器设备齐全而号称名医院。我们中医是靠人的辨证施治水平来达到安全和疗效的。所谓“经验”医学用在西医外科手术堪称“经验医学”是恰当的。西医内科不存在名医,只存在资历,中医才会有名医的诞生!
其实西医除了妇产科、五官科及外科手术属于经验医学之外,西医内科根本不存在名医或专家,你到医院去看看,一个医龄5年的医生和一个医龄50年的医生,从诊断到用药几乎100%一样,检验仪器一样,开的药品一样,只有挂号费不一样。只是患者自身心理感觉到大医院大专家帮我看了病,别的就再没有理由或感觉来证明还有什么不一样了。说到五官科、肛肠科、妇产科、手术外科确实存在专家,因为手术医生是靠自身多年经验积累,靠手艺吃饭,属于经验医学。这些专家的称号是受之无愧的。在我亲自接诊过的来自数千里之外的农村或山区的患者,她们不辞劳苦来到首都,找到全国最著名的医院,好不容易排队挂了300元的号,接受3名大牌专家同时会诊,结果三言两语,5分钟解决战斗,到药房取出来的抗生素和激素药与乡镇卫生院给她开的药一模一样,岂不是痛哉、苦哉、悲哉!
近30年来,中医自己不争气,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很好地继承,连“啃老族”的资格都称不上。“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中医没有受到戕害,反倒是现在的问题大了。最糟糕的是,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中医药的开放,几乎谁都可以开办中医院,或者中医门诊部;公立医院医生只开成药吃回扣。
在利益催动下,一些向钱看的医生哪还有平心静气研读医理的心思?一些向钱看的大大小小的医院或门诊部,哪还有慈悲的心肠?哪还会重视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药的质量管理?
以前我父亲经常到医院里的中药房检查药斗子,看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发霉的、变质的、虫蛀药,一律都不准再用。比如补血的当归,他一定要用新的,发现陈的、油的,他就不许再用,还会叫管理药房的人检查库房里还有多少这样的,只要有不合格的,就全部倒掉。我多次亲眼见过这种事情。过去的医生对用药都很自觉、很严谨,他们的医德都非常好。现在,这样为病人负责任的医院、医生很少了。只要利润高就行,一切唯钱是举。
当下,个别私营医院还靠骗保过日子。
(未完待续)
书名:真言不美
作者:兰金初
出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