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风英,秦俊红
(1.晋中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030600;2.山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指示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青睐。“人家”也不例外。他们从句法语义、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等角度对 “人家”进行了分析。王冬梅主要研究了“人家”的句法、语义特点。[1]“人家”的研究还侧重于它的指称意义与类别,如 “人家”可指人与物,其中,指人时,以指女性为多,也可指男性;可泛指和特指、单指和复指及他指和自指。[2]还有研究认为 “‘人家’泛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这是其基本义。而 ‘人家’指自己,属于转指。”[3]在此基础上, “人家”研究发现了其功能[3]或修辞作用[4],其中张旺熹等分析了说话人使用 “人家”对听话人进行 “劝解”中实现的移情功能。[5]再有,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研究 “人家”揭示了其自称用法。[6]除此之外,现有研究对 “人家”与其他的代词的区别或联系[7]及其来源[8]进行了探究。冉永平简单涉及到“人家”的语用移情和离情功能,[9]但不够系统。
本文借助冉永平对语用移情、离情的界定来较为系统地分析 “人家”的使用。语用移情、离情与指示语关系密切。[4]语用移情涉及 “主动的情感移入”、“换位思考”,主要指说话人 “从对方的角度或对方在物质、心理或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出发,为他人着想,从而实现交际双方间的情感趋同,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实现顺利交际的目的。”[9]离情与语用移情相对,指 “说话人有意选择语言结构来拉大了他与所指对象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心理趋异”。[9]而 “人家”作为指示语,在言语交往中体现了语用移情和离情。因此,本文旨在结合语用移情、离情来分析 “人家”的用法和指示映射现象,并从功能的角度对其语用离情的语言表现形式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从而指导人们的日常交际,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按照指示语的所指和它在语句中的含义是否以语境为转移,可以将其用法分为两种情况:指示用法和非指示用法。前者指指示语的所指和它在话语中的含义是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在语境中有特定的所指。而后者是指有些指示语无须有特定的指称对象,也不靠语境来确定其所指和含义。而 “人家”同时涉及这两种用法,详述如下。
“在明确的语境提示下,指示语的指称对象和它在语句中的含义才可确认,这就是指示语的指示用法。”[10]因此,指示语的指示信息与语境密切相关。离开特定的语境,就无法确定话语的指示信息即某些词语的所指和含义。就 “人家”而言,根据所收集的语料分析,其指示信息可按照两个标准来确定,即 “人家”在语境中指代人称的不同以及它的指称对象是否在说话人交际时间所处的空间,即交际场合。
1.按照 “人家”指代的人称
“人家”在言语交际中一般单用或用于 “人家+名词 (包括姓名、名字、称谓、头衔、职业、角色及机构等)”结构。“人家”在语境可指代不同的人称,通过分析,可以指代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例1(妻子经常批评丈夫不整洁。这天,丈夫回家后看到茶几上随意放着几本书,很乱。)
丈夫:萌萌,这是怎么回事?弄得乱七八糟?
妻子:人家忘了收拾了,真是的。
例2王俊华:李敏,一班晚上开晚会,一块去吧。
李敏:人家你愿意叫我呀?
例3(大妮悄悄回娘家看大哥,家里人担心她回到婆家会挨打。二妮找大妮聊。)
二妮:俺就是不嫁给俺不认识的人。你看人家新嫂子,俺要是嫁也要象新嫂子这么嫁。(电视剧 《沂蒙》)
例1中丈夫看到茶几有几分凌乱,知道是妻子的所为,故意开玩笑地问孩子。妻子了解丈夫的用意,使用 “人家”来指称自己,属第一人称。例2中,李敏选择 “人家+你”,其中 “人家”指听话人,属第二人称。例3中 “人家新嫂子”属于 “人家+称呼”的用法。“人家”指交际者的 “新嫂子”,属第三人称。以上三个例子中,“人家”的指称是根据语境来判定的,属指示用法。
2.按照 “人家”的所指是否在交际场合
“人家”按照其所指是否在交际场合,分三种情况: “在场”、 “不在场”和 “部分在场”。“在场”,指 “人家”的指称对象在交际场合;“不在场”,指其所指未出现于交际场合;“部分在场”,指其部分所指出现于交际场合。
例4(刹瓦机组的成员陆续到车间,向周三强提出挑战。)
李师傅:……人家吴师傅开龙门刨从来不用什么卡尺,那干出来的活,是丝毫不差,你行吗?(电视剧 《阳光灿烂周三强》)
例5(继成父亲想去莒南找继成回家。)
于宝珍:他爹,你看人家首长,这么重的病还指挥打仗,你老想着自己家儿子,让人家说咱落后。(电视剧 《沂蒙》)
例6(李汶见王娜宿舍的同学相跟去图书馆。下面是之后她对王娜说的话。)
李汶:人家你们正是形影不离呀,去图书馆还要相跟。
例4中,“人家吴师傅”属 “在场”。吴师傅属于刹瓦机组的成员,来向周三强挑战的,出现于交际中。例5中,“人家首长”指刚到于宝珍家养伤的八路军首长,原先在她家住过。交际双方交际时未出现于交际场合,归于 “不在场”。例6中 “人家你们”中的 “人家”指 “你们”,包括听话人王娜及其舍友。而王娜的舍友交际时不在场,归于 “部分在场”。以上例子中, “人家”的所指需要根据语境才可确定,若离开语境,是很难确定的。
“人家”的非指示用法包括泛指和照应用法。前者指 “人家”可指任何人;后者指指示语 “只在话语中起前、后照应作用的”,“它们在话语中都有确指的对象”。[5]例7(于宝珍想学夏阳、孟奎字的写法。)
孟奎:大娘,人家学识字都是从简单的开始学,……?(电视剧 《沂蒙》)
例8工友:三强,这徒弟多好啊,当初还不要人家。(电视剧 《阳光灿烂周三强》)
例9于宝珍:他爹,他爹,他爹,怎么办呢?人家说生不下来了。接生婆说没办法。……(电视剧 《沂蒙》)
例7中,“人家”泛指任何人。例8中,“人家”指上文的 “徒弟”,属前照应用法。例9中,“人家”指下文的 “接生婆”,属后照应用法。“人家”所指的判断无需根据语境即可得出。
指示语系统,是以自我 (即说话人)为中心展开的。但在交际中,指示中心会发生转移、偏离,将指示中心转移到受话者,但也不排除转移至会话参与者以外的人或物上,Lyons称这种现象为 “指示映射”。[11]就 “人家”而言,翟颖华认为 “其基本用法泛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3]闫亚平指出 “‘人家’是从相当于第三人称的代词扩张到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的。”[4]也就是说,“人家”的基本用法是指第三人。所以,本文认为其基本指代第三人称。但在交际中,它可指代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本可以使用 “我”或 “你”来分别指称说话人或听话人,但使用“人家”,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映射到了第三人称。如例1、2中的 “人家”就是分别指代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说话人作出这样的选择,是为了表达其内心的不满等或拉大或缩小与说话人与听话人或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
语用移情、离情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是指示语在言语交际中的人际功能。指示语的使用凸显言语交往中说话人与所指对象间的关系或情感摄入。因此,“人家”可以从语用移情、离情这里找到语用理据。
“人家”作为指示语的一种,“体现了说话人对听话人或所指对象的态度或情感,即站在所指对象的角度,持有理解、赞同等态度来理解或满足对对方的需求,主动移入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移情。在言语交往中,移情主要涉及了说话人与所指对象之间的情感及心理趋同。”[9]说话人在语境中选择 “人家”正是语用移情功能的具体体现。
例10(梦瑶想让自己父母住建国刚分到的房子,建国父亲召开家庭会议讨论此事。)
老牛:我总结一下,你们的意思我都明白了,老大媳妇提的这个问题,要马上解决。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嘛。人家就这么一个女儿,人都有老的一天,身边总得有个人伺候吧?我同意,等房子收拾好,把你爸妈接过来,接来的时候告诉我一声,我给他们接风。 (电视剧《牵挂》)
本例中,说话人选择 “人家”来指代梦瑶的父母。说话人作为一家之主,同时,身为人父,能够从全局出发,站在对方父母的角度,持有理解的态度,属于移情功能。
例11(岁岁发烧,大夫建议去八路军医院用西药治。)
岁岁奶奶:当初八路军要住咱家,咱没让,人家会不会记仇?……人家要是记仇,俺就给人家跪下。
此例中,岁岁一家当初不愿收留八路军伤员,但岁岁高烧不退,面对八路军的大度和宽容,感到很愧疚。说话人选用 “人家”从八路军的角度为对方着想,属移情功能。
在言语交往中,说话人选择 “人家”来指称某人,也起到了离情功能,即拉大了说话人与听话人或所指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心理上的趋异或情感对立,具有排他性。根据语料分析,由于观念、经济状况、身份、地位等语境条件的限制,下面从功能的角度分析 “人家”体现的离情功能的语言实现形式。
1.表达不满
语料显示,选用 “人家”可表达说话人对另一方的抱怨、批评等不满情绪,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趋异。如例2中说话人使用 “人家你”比“你”更能体现她对听话人的一点点不满,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例12(大庄和淑贞结婚,但大庄城里的女朋友梅梅来找他算账。)
佟志:……人家好好的婚礼,你在这儿搞什么乱啊?(电视剧 《金婚》)
例12中,“人家”指 “大庄和淑贞”。说话人作为大庄的朋友,对于梅梅扰乱结婚现场很恼火。结婚乃人生大事,谁都希望欢欢喜喜。但鉴于梅梅如此不当行为,说话人选择 “人家”表达出对梅梅的批评。
2.表达负面情绪
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选用 “人家”表达了心理不平衡、失落、无奈等负面情绪。
例13梦瑶:人家财大气粗,用得起。…这些都是用过的,人家不嫌脏啊? (电视剧 《牵挂》)
例14梦瑶:我估计他们两口子又在演戏了,你妈就吃那一套。你看看人家,闹了半天,你看又被伺候上了,真有本事啊。不服不行。(电视剧 《牵挂》)
例13和14中, “人家”指说话人的弟妹。例13说话人看见婆婆撕棉布做尿布,选择了“人家”,凸显出她与所指对象在经济状况、消费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例14中,说话人的小叔子和弟妹欺骗母亲,惹得母亲很伤心。但面对婆婆对他们的宽容,说话人感到很委屈,心理不平衡。以上例子中,“人家”的使用,体现了说话人与所指对象之间从心理上存在趋异。
例15(建红失恋,哥哥建军规劝失败。)
建军:怎么样,我算是服了她了,无论我说什么,人家就一句话,我连痛苦的权利还没有啊?整个一祥林嫂。(电视剧 《牵挂》)
妹妹失恋,因妹妹一厢情愿,说话人劝说妹妹,但对方不领情。说话人借助 “人家”表达出很无奈的情绪,拉大了说话人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
3.表达不赞同
说话人借助 “人家”表达不赞同对方的看法或观点,包括对对方的否定、拒绝,是对对方的请求、质问等的回应。
例16(厂里领导给周三强介绍新徒弟。)
三强:我要的是女青工,不是女童工。
厂里领导:什么童工,人家都二十了,童什么工还?(电视剧 《阳光灿烂周三强》)
三强觉得这位女徒弟从外表看有些小,不愿接收。但厂领导借助 “人家”表达了不赞同,也是对其断言的否定,产生情感趋异。
例17(志明大学毕业刚回来,莉莉提起三强追求自己的事,想让志明去三强家吃饭时挑明他俩的关系,志明表示找机会说。)
潘莉莉:那你今儿就说呗。
志明:今天人家给我接风洗尘,总不能扫了大家的兴嘛。
面对莉莉的不当请求,说话人借助 “人家”表示了拒绝,拉大了双方间的情感距离。
4.劝说
交际中,由于听话人在思想观念、身份定位等方面有认识上的偏差,会产生抱怨、怨恨等情绪,说话人选择 “人家”来劝说听话人。
例18(梦瑶曾将小侄子抱丢过。)
建国:……不是,人家是丢了孩子丢怕了,跟你倒没有什么?人不是说,冲你。你这回已经挣足面子了,这件事到此为止啊。…… (电视剧《牵挂》)例18说话人见妻子送小侄子一个大红包,为自己挣足了面子,但妻子心里有些不服气,因弟妹那天没让她碰孩子。说话人选用 “人家”表明妻子的抱怨没有必要,两者心理产生了趋异,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最终目的是试图劝说妻子。
5.讽刺
面对对方因自己不明智选择而产生的后果,交际一方使用 “人家”对其表示讽刺。
例20(小米妈因金亮和小米吵架而生气。)
小米妈:你自个儿也承认了,忍受不了他了,当初妈怎么劝你来着,非去啊,人家是王爷后裔,贵族后裔。还就跟咱家高攀了似的,傻了吧,现在。才住几天呢,才一礼拜,忍受不了这贵族后裔了吧?
小米妈原先就不赞成这桩婚事,后又不同意婚后小米去金亮家住。但听到小米在公公的限制下生活,使用 “人家”,带有讽刺的意味,同时传递出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情感趋异。
综上所述,本文借助语用移情和离情分析“人家”的用法和指示映射。“人家”涉及指示和非指示用法。“人家”可指第一、第二及第三人称,其所指对象分在场的、不在场的及部分在场三种情况。同时,使用 “人家”,将第一、二人称映射到第三人称。在此基础上,文章探析了“人家”的语用移情和语用离情,即 “人家”的使用可缩短或拉大说话人与其所指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尤为重要的是,从功能的角度分析了“人家”语用离情的语言表现形式,包括表达不满、负面情绪、不赞同,劝说及讽刺。通过此研究,有利于人们对 “人家”的合理运用,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王冬梅.指代词 “人家”的句法、语义考察 [J].汉语学习,1997(4):50-53.
[2]刘雪芹.论指代词 “人家”的指称意义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8(1):148-152.
[3]翟颖华.旁指代词 “人家”的构成及其语用状况考察 [J].修辞学习,2004(4):32-34.
[4]闫亚平.人际功能与 “人家”所指的扩张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2):76-84.
[5]张旺熹,韩超.人称代词 “人家”的劝解场景与移情功能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44-51.
[6]王慧慧.代词 “人家”自称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D].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7]莫珍珍,朱振华.“别人”与 “人家”比较分析 [J].湘潮 (下半月)(理论),2009(4):97.
[8]薛国红,马贝加.代词 “人家”的来源 [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1):122-127.
[9]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5):331-400.
[10]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4-26.
[11]Lyons,J Lingusi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