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红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在敦煌契约文献中,“左南直北”共有5例:
忽忙时不就田畔,蹭蹬闲行,左南直北,抛工一日,尅物贰斗。(S.1897《龙德肆年二月一日敦煌乡百姓张某雇宫契》)
自雇已后驱驱造作,不得左南直北闲行。(S.5578《戊申年正月十六日敦煌乡百姓李员昌雇彭章三契》)
不得忙时左南直北,抛功一日,尅物贰斗。(P.3649《丁巳年四月七日莫高乡百姓贺保定雇工契》)
莫信闲人构闪,左南直北(S.5700《养男契》)
若也听人构厌,左南直北,拗捩东西,不听者,当日厌手趁出门外。(P.4075v《养子契》)
江蓝生等指出“左南直北”犹走东闯西,“左”为旁侧义,与“直”相对。王璐指出:“‘左南直北’字面上指把南面说成是正北,‘拗捩东西’字面上指扭曲、颠倒东西方向,二词组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同,均指违逆不顺。”除此以外,未发现其它人对这个词进行释义。我们力图将这个词的词义及其理据说清楚。
我们在《中国基本古籍库》、《四库全书》和《四部丛刊》中进行了检索,未见到“左南直北”的用例,但却发现很多“左南”、“直北”的例证,如:
汉文帝出长安门,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坛,祠以五牢具。(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
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四)
置晋兴郡,统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第四》)
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唐 常建《常建诗集》卷下)
二水之来则北右而左南。(王夫之《诗经稗疏》卷一)
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自左南门入至位,北向立。(清秦蕙田《五礼通考》卷四十)
“左南”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左边相对的方位是南,二表示东南,因为在地理上常以东为左。这与我国的建筑格局有关,因为我们的房子是面南背北的,因此“左”就与“东”相对,“右”就与“西”相对,如《诗·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郑玄 笺:“道左,道东也。”“江左”就是“江东”,五代丘光庭《兼明书·杂说·江左》说:“ 晋、宋、齐、梁之书,皆谓江东为江左”,所以左南就是“东南”。
北魏阚骃在解释“左南县”时说:“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有左南城,河水径其南,曰左南津”。(《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左南城在金城白土县东六十里,《晋志》:‘张氏置晋兴郡,左南县属焉。’是县盖亦张氏所置也。”(《资治通鉴》卷一百十六)可见,“左南”的得名是由于在金城白土县东面,且城中河水南流而得名。我们还有下面的证据,证明“左南”就是东南:
蒲台县王太保祠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晋太保王祥旅寓于此,后人祀之。(陆釴《(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一)
王太保祠在临川孝义寺左南,唐时建,祀晋太保王祥。(谢旻《江西通志》卷一百九)
两者说明的对象都是王太保祠,一个说在左南,一个说在东南,可见“左南”即是东南。
若“左南”为东南,“直北”是否为西北呢?“左南直北”是否就可以解释为“东南西北”。而“东南西北”有处处、四方之义,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解释为“四处闲逛”。但是,我们在所见到的例证中并没有发现“直北”有“西北”义,“直北”多用来表示“正北”,有时也表示“径直向北”义。《汉语大词典》对“直北”的释义为:
【直北】正北。《史记·封禅书》:“ 汉文帝出长安门,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坛,祠以五牢具。”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宋苏庠《菩萨蛮·宜兴作》词:“荒坡垂斗柄,直北乡山近。”
我们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进行了检索,在唐五代时期发现25例“直北”,其中24例都可以解释为“正北”。“直北”还可以与“正南”相对,唐释皎然《诗式》卷四《董思菾昭君怨》:“汉日正南远,燕山直北寒。”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也说:“直,指示方位之辞。”既然“直”是用来修饰“北”的,“直北”就是北方。《旧唐书》不同的版本在表达“南至贺兰山骆驼岭为界”时,有的版本用“南至贺兰山骆驼岭为界”,而有的版本用“直南至贺兰山骆驼岭为界”。清罗士琳在《旧唐书校勘记》卷四十五说:“‘南至贺兰山骆驼岭为界’,《册府》‘南’上有‘直’字。”一用“南至”,一用“直南至”,可见“直南”就是“南”,因此“直北”就是北。既然“直北”不表示“西北”,“左南”就不能理解为“东南”,因为若是这样理解,“左南直北”就是“东南正北”或“东南径直相背”,意义上说不通,且与我们下文归纳的敦煌文献中“左南直北”的意义不符。从上下文语境推断,“左南直北”应具有“四处闲逛,不专心工作”的意义,如:
忽忙时不就田畔,蹭蹬闲行,左南直北,抛工一日,尅物贰斗。(S.1897《龙德肆年二月一日敦煌乡百姓张某雇宫契》)
自雇已后驱驱造作,不得左南直北闲行。(S.5578《戊申年正月十六日敦煌乡百姓李员昌雇彭章三契》)
不得忙时左南直北,抛功一日,尅物贰斗。(P.3649《丁巳年四月七日莫高乡百姓贺保定雇工契》)
上述三件文书都是雇佣契约,在契约中雇佣者要求被雇佣者在忙时要努力“造作”,不得“抛工”、“蹭蹬闲行”。“左南直北”与“蹭蹬闲行”、“闲行”等相对,应具有相似的意义。据吴蕴慧研究,“‘蹭蹬’即磨蹭、游荡也。”与“蹭蹬”“闲行”相对的“左南直北”也应具有与“闲逛、游荡”相似之义,而“四处闲逛,不专心工作”恰好与此相应。
既然“左南”解释为“东南”语义不通,那么“左南”只能理解为“左边相对应的方向就是南方”,即“南边”就在“左边”,“左边”就是“南边”,“左南”就是“南”。“直北”为“北方”,“左南”为“南方”,“左南直北”就等同于“南北”,而“南北”有不专一、不固定之义,《汉语大词典》释义如下:
【南北】3.或南或北。比喻不专一,不固定。唐韦应物《横圹行》:“象床可寝鱼可食,不知郎意何南北?”宋王安石《同昌叔赋雁奴》诗:“鸿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宋苏轼《孔毅甫龙尾砚铭》:“厚而坚,足以阅人于古今;朴而重,不能随人以南北。”
从阴阳的系统来看,“左”与“南”也可以相配。“左”与阳相对,“右”与阴相对。郑玄注《礼记·檀弓上》指出:“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唐李冰在注《素问·大奇论》时也指出:“阳主左,阴主右”。宋刘昉《幼幼新书》卷八云:“男为阳,发左;女为阴,发右。而“南”在我国的文化中也是属阳的。古代有不少地方叫做南阳,如《孟子·告子下》:“一战胜齐,遂有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属阳,因此称为“南阳”。既然“左”“南”都属阳,“左”也就能够与“南”相配,“左南”就可以是“南”,“左南直北”相当于“南北”,具有同“南北”相似的表示“不专心、不固定”之义。
当“左”表示“边、侧”义时,“左南直北”也基本相当于“南北”。“左”有“边、侧”义,《汉语大词典》释义如下:
【左】3.多泛指旁边。宋欧阳修《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臣以官守有职,不得攀号于道左。”
在敦煌文献中我们也能找到具有“边、侧”义的“左”,如:
有限不获远迎,专于路左拜贺,未闻但系深荒恋。(S.329《书仪镜》)
“左”为“边、侧”义,“直北”为“正北”,“左南直北”就是“侧南正北”,“侧、正”作状语,用来修饰“南”“北”,加上它们只是让方位表达更加明确,因此“左南直北”就具有了与“南北”相似的意义。
意义为“四处闲逛,不专心工作”的“左南直北”都出现在雇佣契中,在收养契中“左南直北”表示的意义与此不同,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收养契中“左南直北”的意义。
在敦煌文献收养契中,“左南直北”与“拗捩东西”相对,如:
若也听人构厌,左南直北,拗捩东西,不听者,当日厌手趁出门外。(P.4075v《养子契》)
“拗捩”具有“歪曲”义,《汉语大词典》释义如下:
【拗3捩】。1.歪曲。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一日,洞中笔砚移动,满壁皆摹仿此十四字,拗捩欹斜,不成点画。”
吴蕴慧指出,敦煌文献中的“拗捩”即歪曲也,“拗捩东西”谓妄加歪曲。我们认为,“拗捩”的“歪曲”义是“违背”义的引申,在“拗捩东西”中把“拗”“捩”看成是同义连文,意义都为“违背”。《汉语大词典》对“拗”“捩”的释义如下:
【拗】2.违反。唐韩愈《答孟郊》诗:“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朱子语类》卷三二:“若是见入井后不恻隐,见可羞恶而不羞恶,便是拗了这个道理,这便是罔。”
【捩】4.违逆;不顺。《新唐书·张说传》:“未沃明主之心,已捩贵臣之意。”
可见在唐五代时,“拗”“捩”都具有“违背”之义,所以“拗捩东西”可以理解为“东西相背”。“左”也具有“相违”“相反”义,《汉语大词典》释义如下:
【左】10.相违;相反。《新唐书·陈夷行等传赞》:“幸福而祸,无亦左乎!”宋苏轼《次韵子由论书》:“锺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左”义为“相违”“相反”,“直北”等同于“北”,“左南直北”就可以理解为“南北相背”。
我们知道,“东西”连用最常见的是用来泛指方位,在敦煌文献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例证:
第十无足者,虽即为人,是事不困,不辨东西,与畜生无异,此即名为无足。(S.2073《庐山远公话》)
但弟子东西不辨,南北岂知,只有去心,未知去处。(S.2073《庐山远公话》)
正如杨琳指出的,例中的“不辨东西”、“东西不辨”是说分不清方位,包括四面八方各种方位。由泛指方位又引申为到处、处处,如:
避患东西,反入祸门。(西汉 焦延寿《易林·讼之未济》)
尔时,其妻念子悲号,东西驰走,不安其所。(三国 吴支谦译《菩萨本缘经》卷中)
各随所须取众乐器,其形殊妙,其音和雅。取已抱持,东西游戏。(隋阇那崛多等译《起世经》卷一)
因此“拗捩东西”就具有了“处处违背”之义。“南北”与“东西”一样,也具有泛指方位的用法,如:
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圆丘无日月,旷野失南北。(唐曹邺《曹祠部集》卷二《秦后作》)
但弟子东西不辨,南北岂知,只有去心,未知去处。(S.2073《庐山远公话》)
从而也可以引申出处处、四处的意义,如:
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唐杜甫《逃难》)
东西乱走,南北奔冲(S.2073《庐山远公话》)
窈窕东西,大行南北(S.5700《文样》)
“左南直北”就具有了“处处违背”之义。具有这种意义的“左南直北”与P.4075v《养子契》文中所说的“不听”义相一致。
“拗捩东西”还有一个与之同义的说法“拗东捩西”,如:
各须存其礼法,但取使头言教,不得乱语是非,沿路比此回还。仍需守自本分,如有拗东捩西兼浪言狂语者,使头记名将来到州,重当形法者。(P.4044)
据上下文义我们知道,“拗东捩西”者就是不“守自本分”者,这些人要受到使头记名或刑罚,进一步证明了“拗东捩西”与“拗捩东西”同义。“拗捩东西”是“拗东”“捩西”两个词语并列而成,那么“左南直北”是否也可以看作是“左南”“直北”两个词语的并列呢?我们认为有这种可能性。“拗”“捩”都有“违背”义,“左”也具有“相反”“相背”之义,只要能证明“直”也有“违背”义就可以了。关于“直”《汉语大词典》释义如下:
【直】17.当;对着。《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南北以堂深,水在洗东。”《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司马贞索隐:“直犹当也。”
18.边缘。《礼记·明堂位》:“荐用玉豆雕篹”汉郑玄注:“篹,笾属也,以竹为之,雕刻饰劐其直者也。”
19.指缘饰。《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汉郑玄注:“犆,读皆如,直道而行之直,直谓缘也。此君斋车之饰。”
据蒋礼鸿的研究,“向”可以作“相对”解,也可以作“对立”解,例如说“白刃相向”,有对立就有违离。“直”同“向”一样具有“对”义,因此亦可产生“违离”义。“直”又有“边缘”义,而处于“边缘”即是处于“不正之位”。据王璐的研究,“傍”有不正之义,这可旁证与之意义相近的“边”有“不正”之义,因而义为“边缘”的“直”自然具有“不正”之义。“不正”就是“偏颇”,因此“直”也就具有了“偏颇”这样的语素义,而“偏颇”是“相反”“违背”的结果,“直”也就具有了“相反”“违背”义,因而“左南直北”就与“拗东捩西”同义,表示“处处违背”,再进一步引申出“不听话、不顺从”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左南直北”有两个意义:一是四处闲逛,不专心工作;二是不听话,不顺从。义为“四处闲逛,不专心工作”的“左南直北”与义为“或南或北,比喻不专一,不固定”的“南北”相关。义为“不听话,不顺从”的“左南直北”与义为“相反”、“违背”的“左”相关联。当“左”义为“相反”、“违背”时,“直”或作为状语修饰“北”,“直北”相当于“北”;或“直”与“左”一样,义为“相反、违背”。
[1]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补定本)[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3]王 璐.敦煌契约文书辑校补正[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吴蕴慧.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5]张 相.诗词曲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