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威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学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师资队伍是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发展的根本所在及最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制约因素与瓶颈问题。电大专业及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是电大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电大创建开放大学的需要,是提升电大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电大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电大系统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从中央、省、地市到县四级电大的垂直办学体系,电大的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模式也形成了“四级传递链条式的教学形式”。其中中央电大负责课程开发与管理、教学大纲和教学一体化方案制订,以及多媒体资源建设。省级电大负责教学任务的落实和教学大纲的贯彻,教学资源的推广使用,省开课的媒体资源建设。地市级电大负责教学组织实施和管理。县级电大负责学生管理与教学辅导。
经过多年实践,这一独特的链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电大系统的教学工作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这个教学链条中,各级电大教师任务分工明确,互不交叉,信息逐级传递,采用的主要是依靠教师独立作战的教学管理模式。但是这种“四级传递链条式的教学形式”还存在着教学信息逐级衰减、教学团队效率存在内部损耗、受各级课程教学的短板制约、教学力量难以集中、教学资源难以共享互补、教学难以深化等诸多弊端[1]。
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电大教师这种独立作战的分散状态,曾按我国大行政区划为范围成立过“地区协作组”,但是由于其主要成员仅局限于省级电大的教学负责人,其组成与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均带有行政性和封闭性特点,一方面不适于推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2]。
1996年,中央电大严冰提出了“大教研室”的设想,所谓“大教研室”,就是要把全国电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从教学全过程考虑和实施教学工作。建立“大教研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着眼于教学的全过程,整合多种教学因素。1997年,中央电大文法部根据这一设想,建立了“全国电大法律专业教学研究中心组”。“中心教研组”实际上就是“大教研室”设想的一种具体体现。此后,在中央电大及各省级电大,在开放教育试点的各专业中均相继成立了相应的“中心教研组”,并一直延续至今[2]。
“大教研室”的成立一方面对于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系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其运行也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还无法有效地开展深入到课程层面的常规性工作。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后进入教育界。所谓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我国教育部与财政部于2007年1月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决定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设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些文件成为教学团队探讨者和参与者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政策方向,直接推动了包括电大在内的全国各高等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
中央电大“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于2009年启动,首期7门课程被选择作为示范,并组建相应课程的教学团队。这一项目旨在整合和优化电大师资力量,发挥各级电大教师潜能,探索远程教育教与学的规律和基于系统整体运行特色的教学机制,提高电大教师资源的利用率和协同教学与服务的能力,促进电大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和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今已经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也带动了一些地方电大开始进行课程及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和尝试,均在优化教学资源、组建优势团队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电大教学团队的建设打破了电大四级传递式的链条教学模式,使四级电大的师资力量能够直接站在面对学员的同一平台上,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提升了专业与课程的教学力量及水平,让各级电大有效地共享师资与教学资源,弥补了各级电大优质师资及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有助于教学过程的落实与远程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有助于提升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为电大教师自身的学习、发展与提高创造了平台与机会。
电大教学团队建设应该是以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教师教学水平和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的。而当前如何提升远程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远程教育的核心问题,探索更加适合于远程学习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应该是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电大教学团队的建设应该更多的聚焦于通过多种途径探索适应于不同专业及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上。大力开展有关教学模式改革的科学研究工作,赋予教学团队及其成员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上更大自由与空间,通过科学实验、反复比较、分析与论证,找到适合于本地区、本专业、本课程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提升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目的。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组织细胞,是大学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学科的高校,高校的各种功能活动都是在学科中展开的[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五条也规定“大学或者独立设置的学院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大学还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设立高等学校的具体标准由国务院制定。”开放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建设的新型大学,也必须要遵循“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适应自身发展的学科建设。可以说,没有学科,开放大学只能是一个机构,有大学之名而无大学之实。因此学科建设是开放大学的基本要素与基础性工作,而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关键则是以师资为核心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
截止至2010年,电大开放教育已形成法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教育学、医学、农学、理学共25个学科和75个专业,电大的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不小的进展。但是由于受到本科办学权和学位授予权缺失,以及办学层次低,学科梯队相对滞后等原因的影响,无论是同国外同类大学相比较,还是对于电大建设开放大学的现实需要,电大的学科建设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要把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就是要把握好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获得本科办学权和学位授予权这一契机,以开放大学学科建设为导向,做好科学规划,按照适应需求、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彰显优势的原则,以国家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为导向,结合区域、行业、产业经济布局、特点及发展需要处理好一般学科与主要学科、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的关系,明确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路径和措施[3],有重点地打造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一批优秀教学团队,为开放大学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
所谓统筹规划,就是要做好教学团队建设有关制度的顶层设计,由中央电大牵头并与地方电大共同协商制定相关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制度与办法,为教学团队的良好运行奠定基础。
要建立完善的电大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一是激励机制。为了使教学团队保持生命力和吸引力,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组建教学团队的各级电大,应给予教学团队相应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物质支持,这是一个团队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
首先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与制度。对团队成员在团队工作的有效成果与突出业绩,给予物质、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倾斜与鼓励,对于成果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分摊和收益分配等问题要加以明确,以充分调动各级电大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合理保护团队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另一方面,各级电大要建立用于课程团队建设的专项经费保障,并把教学团队建设与现有的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资源的建设、教学活动实施与有效开展以及教学学术的研究结合起来,把教学团队优秀标准与衡量这些项目建设的成效有机结合起来,对教学团队的成果给予必要的物质激励。此外,应善于发现在教学团队中表现特别优秀、业绩特别突出的来自于基层电大的团队成员,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成员在电大系统中的工作流动机制,允许其向更高层级的电大调转,以期实现其在更高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考核机制。电大教学团队要做到高效运转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首先要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考评体系的制定应以团队层面的绩效考评为主而以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为辅,以业绩为核心,以同行与学员认可为重要指标。其次还应建立团队成员工作绩效与所属单位的反馈机制,团队成员所属单位也应将团队成员在教学团队的业绩与所属单位的各项考评直接挂钩。考核机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最终实现根据业绩考评的结果优胜劣汰,实现团队内部成员的合理有序流动。
教学团队是否具有凝聚力、协同力、战斗力,取决于团队是否拥有和谐的文化与精神氛围。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平等信任,互相鼓励,共同进取,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是支撑团队的精神力量。特别是象电大这样的远程教育教学团队,面对面的沟通比较少,主要靠网络、电话等手段进行交流,更要通过多种渠道培育平等和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甘于奉献,有一定凝聚力的团队的精神与文化。
电大是一个覆盖全国的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大的团队,也需要和谐奋进,步调一致的团队精神与文化,这应该是电大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电大的各个课程及专业的教学团队的成员分布于全国的各级电大,在某种意义上,培育教学团队的文化与精神,也是培育整个电大系统团队的精神与文化,有利于促进电大的系统建设。
[1]方子春.远程开放教育一站式课程教学团队效率管理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3).
[2]李平.论电大“中心教研组”的运行机制[J].中国远程教育,2002,(11).
[3]余善云.中国开放大学的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