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培养反思性实践家型语文教师——兼评赵年秀新作《中学语文教与学设计》

2013-04-06 02:47周庆元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周庆元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2011年教育部制订与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理念,开启了我国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时代。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与新精神,并将改革富有成效地推向前进,需要大批仁人志士积极开拓,勇敢探索。赵年秀教授撰著的《中学语文教与学设计》就是这样一部领风气之先,大胆践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新理念并采用崭新的结构体例与叙写模式的新作。

赵年秀老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10多年,探索了10多年。转身大学教师后,仍在不懈探索,深入钻研。无论是给高师学生讲授语文教学论课程还是从事“国培”教学工作,她都十分注意突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的特点,都特别关注语文教师教育中的问题解决。“针对性强、实用性突出”是学员们对她教学的一致评价。这些年来,其所撰写的《语文教材单元结构设计策略新探》、《对中学语文教材写作训练方案的跨文化比较与思考》、《论中学写作课程之后现代转型》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语文课阅读教学之审视——以名教师程翔〈孔乙己〉一课为案例》、《对高考作文测评的跨文化比较与思考》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与《高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赵年秀论文”可获得几千项报道与评介。

年秀同志着手著述本书始于2011年年底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研读。她旨在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探讨中学语文教与学问题,培养反思习惯,强化语文教学实践环节,发展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为造就适应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反思性实践家型语文教师”提供一份相对优质的课程资源。

一 深度改革,理念更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中学语文教学的设计不纯粹是一个教学的技能、技巧问题,它其实蕴含着教师个人内在的知识观念、人才观念、课程与教学观念等方方面面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本书积极贯彻“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这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新理念,以培育中学语文课程新型教师作为撰写本书的根本任务。

展卷揽读,开宗明义,我们看到,作者贯彻“育人为本”的理念,在编写模式上,一改传统的学科知识模式,采用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平等对话模式与问题研讨模式,比如在绪言部分,就以学习伙伴首席的身份,与新教师、准教师们研讨一个影响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思维方向的关键性的问题——中学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范式由传统的“授受范式”走向“对话范式”。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备课知识与上课知识有所变更与创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初步梳理出了对话教学范式下语文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规范,特别是有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策略,并将通过多轮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经验的结晶形诸文字。以此武装学生,帮助他们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尽快实现从师范生到新型教师的华丽转身。

二 重点突出,体例创新

全书由绪言、主体与结语以及附录4大板块构成。除了绪言、结语以及附录之外,主体部分共计3篇11章,从“教”、“学”、“评”三个层面依次探讨“中学语文课备课规范与上课实务”、“中学语文学习指导设计”和“中学语文评价设计”等问题。内容既包括教学设计的具体思维过程,也包括教学设计方方面面的具体策略与技术,能有效地发展学习者的中学语文“教”的设计能力、“学”的指导能力和“评”的诊断与激励能力。

我国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著作以及教材,一般都讲求内容的全面性,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力求学理的深刻性,作为一种学科的创建,一种学术的研究,那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世纪的教育期待与呼唤,如果以培养一般本专科院校师范生为目标,作为一般本专科教师教育的教材,就应当在确保学科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切实加强教材与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与有效性。而本书正是这样,以“实践取向”为理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建构起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与教材的新体系。重点突出,体例创新,具有新世纪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鲜明特色,切合我国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三 知行并举,内容出新

强调实践取向,加强能力训练,并不是排斥知识,消泯理论,而恰恰是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促进理论和实践紧密而有机的结合,实现知行并举,内容出新。这一方面,作者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从形式看,作者注重能力训练的编排

本书每一章节后都几乎安排了练习任务。个别章节先“练”再“讲”,或边“练”边“讲”。这就打破了一讲到底、忽视实践的语文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在引导探讨相关理论、拓展视野的同时,让学习者“动”起来,“现时”地践行并反思。其所安排的练习类型多种多样,有观摩研讨类、参与设计类、研究教育问题类等多种类型。同时,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也成为了本书的重要内容。

(二)从内容看,作者力求知行并举的创新

一是创新了中学语文学习的策略性知识。从理论上讲,不同体式的文本应当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但是,多年以来,淡化文体知识,造成不良后果。欣喜的是年秀同志对中学生读写诗词、散文、小说、剧本与新闻文本的策略、阅读文言文的策略、学习口语交际的策略都做了一一的梳理工作,并使具体文体的阅读策略与写作策略之间保持一种逻辑上的一致与对应关系。她将上述研究成果运用于相关课题组的中学语文教学实验,取得良好实验结果之后,纳入本书。

二是创新了中学语文的评价策略。本书提出的课堂阅读评价策略、课外阅读评价策略、中学阅读考试命题与评卷策略、中学语文文本写作命题策略、中学语文文本写作评分策略与文体学视野下的中学作文评价策略等,都颇具新意且富于较强可操作性的,是著述者长时间研究工作的结晶。

三是创新了教学技能微训练模式。用以充分发挥理论教学对语文教学实践能力养成的即时指导作用,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微格教学一般在微格室进行,也可单独成为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与程序一般为:导入技能训练——讲解技能训练——提问技能训练——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教学板书技能训练——结束技能训练等。本书创新了教学技能微训练模式。教学技能微型训练与相关策略性知识学习即时结合。训练项目比传统微格项目多,训练范围扩大,具体包括中学语文备课技能、中学语文上课技能、中学语文文体阅读指导技能、中学语文文体写作指导技能、中学语文学习评价技能等。这种教学技能微训练模式能较好地适应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特殊情境性,有利于受训者建构具体的中学语文听说读写活动教学图式。

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是新世纪教师教育课程的三大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都在本书中得到了综合性的体现。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富有新意、适合应用、可以推广的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