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基本经验

2013-04-06 08:14陈吉学
唯实 2013年7期
关键词:利益群众

陈吉学

中国共产党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基本经验

陈吉学

建党90多年、执政6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恪守服务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利益代表功能是政党最基本的职能。毛泽东鲜明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1]897《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28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先进性根本所在。在制定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时,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一切行动的最后依据,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把在中央苏区提出的“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归纳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1089-1096

邓小平针对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指出:“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3]218

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同志要求“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要求”。[4]279-280

胡锦涛同志则反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求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重视群众切身利益,“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要把革命运动推向全国,“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革命进程中,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进而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决定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对小田主则减租。到达井冈山后,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调查摸底和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开始分田,《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根据地后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明确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并规定了分配土地的主要方法。1929年4月,毛泽东又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初步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抗日战争时期,则提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正是关注并实现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党得到了农民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也反复强调:“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三、注重协调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全面提升

利益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复杂社会范畴,包括了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内容。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维护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的基础上,注重了各种利益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维护群众的政治利益方面,毛泽东强调,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实行民主政治制度,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保障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毛泽东提出,建立农村基层政权,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通过实行“三三制”等加强政权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平等权。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率先实行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力争建设模范的抗日民主政权。遵照中共中央制定的选举政策,陕甘宁边区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选举法规,各抗日阶级、阶层和党派的代表被选进各级民意机关,有效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极大地调动了各阶级的抗日积极性。

选举中着眼于给农民以实际民主,“画圈法”、“画杠法”、“投豆法”、“投纸团法”等具有中国乡土气息的投票法,虽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投票方法,但却是毛泽东尊重和实现人民权利的历史记录,红色政权组织的每一次民主选举都能成为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政权建设的盛大节日。

在保障人民的文化利益上,我们党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保障文化利益。开办夜校和识字班等扫盲运动的开展,满足了老百姓学习文化的要求。各种文艺活动的发展则是传播先进思想、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毛泽东强调用群众的语言创造作品,采取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边区,即使极偏僻的地方的妇女儿童,每人都会唱五六首救亡歌曲,每一个集会,互相挑战唱歌成了不可少的项目。

在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同时,党还注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倡导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建国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赤脚医生一起成为农村医疗的“三件法宝”,曾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称赞,被誉为成功的“卫生改革”。

四、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协调利益关系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了“统筹兼顾”的宝贵经验。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论十大关系》就是“统筹兼顾”思想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5]262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中,明确将“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强调统筹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彭安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猜你喜欢
利益群众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I Love You, Dear China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利益与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