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的浸出动力学特征*

2013-04-03 09:32谭凯旋谢焱石
金属矿山 2013年3期
关键词:铀矿床铀矿砂岩

陈 亮 谭凯旋 刘 江 谢焱石 黄 伟 马 强

(1.南华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南华大学核资源与核燃料工程学院;3.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在众多铀矿床类型中,砂岩铀矿床是指工业铀矿化主要产于砂岩中的铀矿床。据新近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数据(IAEA-TECDOC-1629报告),全球1 352个已知铀矿床中,有530个为砂岩铀矿,占全球已探明总储量的27.9%,数量和储量均位居第一。我国近年在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现和探明了6种新的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1],大大提高了砂岩铀矿在铀资源中的地位,已成为我国4大铀矿主要工业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的砂岩铀矿已广泛采用地浸技术开采[2-3]。

对于地浸采铀来说,在浸出过程中的温度偏低,化学反应速度与扩散速度均比较慢,因而很难达到平衡状态。实际生产过程的最后结果常常不是决定于热力学条件,而是决定于反应速度,也就是动力学条件。研究浸出过程动力学的主要目的为揭示浸出过程的控制步骤,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强化。目前浸出动力学的研究已成为溶浸采矿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4-9]。然而对砂岩铀矿浸出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为此,本研究以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浸出动力学特征,探索铀浸出的反应机理与控制反应进行的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伊犁盆地某砂岩铀矿位于该盆地南缘西部,含矿地层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为产于层间氧化带的砂岩型卷状铀矿床。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为一套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由下而上划分为3个岩组(即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8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中都发育层间氧化带,铀矿化与氧化带密切相关,所有氧化带都有铀矿化,其中三工河组Ⅴ旋回发育区域性层间氧化带,为主要含矿层。含矿层为中粗粒砂岩,顶、底板为泥岩或泥岩与粉砂岩互层构成。矿体位于氧化带与还原带过渡位置。共采集3个矿样用于铀浸出动力学研究(表1),它们的品位分别为0.011 7%(A样)、0.179 9%(B样)与0.019 7%(C样)。

铀浸出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将40 g样品置于500 mL的锥形瓶中,然后加入400 mL浓度为10 g/L的稀硫酸溶液(液固比为10∶1),采用空气作氧化剂,塞紧瓶塞,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取样。每次取样后,摇动锥形瓶,静置,直至下一次取样。铀浓度与铀品位均采用TiCl3还原—NH4VO3氧化滴定法测试。实验结果见表1与图1。样品的铀浸出率分别为65.81%(A样)、97.89%(B样)与85.79%(C样),最终浸出液铀浓度相应为7.62 mg/L、176.30 mg/L与17.34 mg/L。

表1 铀品位与浸出实验结果

图1 铀浓度及其浸出率随时间的变化

2 结果与讨论

2.1 铀浸出动力学特征

根据矿石浸出的核缩减模型Levenspiel[10],其浸出过程或者受反应物通过溶液边界层或固体产物层的扩散控制,或者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对于反应

如果反应是受扩散控制,其简化的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

如果浸出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则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x为已反应分数;kc为动力学常数;MB为固体的摩尔质量;CA为溶解的溶浸剂A的浓度;ρB为矿石的平均摩尔密度;a为浸出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系数;r0为固体颗粒的初始半径;k为速率常数; t为反应时间。

上述2个方程表明,如果是扩散控制浸出速率,则方程(1)的左边与时间之间必定呈线性关系;如果是表面化学反应控制浸出速率,则方程(2)的左边与时间之间也必定呈线性关系。利用这2个方程对浸出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见图2。动力学方程(1)的线性拟合程度均明显高于动力学方程(2)的线性拟合程度,其中前者3个样品的相关系数平方分别为0.978 9、0.989 2与0.980 5,后者的相关系数平方相应为0.899 3、0.971 7与0.938 5。这表明浸出反应主要受扩散控制,表面化学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

图2 铀浸出动力学图解

2.2 铀浸出动力学特征的地浸意义

扩散控制浸出反应的主要特征[11]:

(1)原矿粒度对浸出率有明显影响;

(2)搅拌强度对浸出率几乎没有影响。

表面化学反应控制浸出反应的主要特征[11]:

(1)浸出过程或浸出率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

(2)反应速度与溶浸剂浓度的n次方成比例;

(3)搅拌过程对浸出速度无明显影响。

根据动力学分析结果,结合地浸采铀实际,认为对该砂岩铀矿含矿层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为铀矿山合理采用地浸技术及其经济技术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增加溶浸剂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铀浸出率与资源回收率。

3 结论

A样、B样与 C样的品位分别为0.011 7%、0.179 9%与0.019 7%,铀浸出率分别为65.81%、97.89%与 85.79%,最终浸出液铀浓度分别为7.62、176.30与17.34 mg/L。动力学方程(1)的线性拟合程度均明显高于动力学方程(2)的线性拟合程度,表明铀浸出反应速率主要受扩散控制,表面化学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对该砂岩铀矿含矿层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为铀矿山合理采用地浸技术及其经济技术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增加溶浸剂浓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铀浸出率与资源回收率。

[1] 张金带,徐高中,林锦荣,等.中国北方6种新的砂岩型铀矿对铀资源潜力的提示[J].中国地质,2010,37(5):1434-1449.

[2] 李开文.论我国地浸采铀技术的重大突破——新疆地浸采铀矿床的成功应用[J].中国矿业,2005,14(3):1-8.

[3] 王海峰,阙为明,钟平汝,等.原地浸出采铀技术与实践[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8.

[4] Ghosh M K,Das R P,Biswas A K.Oxidative ammonia leaching of sphalerite Part I:Noncatalytic kine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2002,66:241-254.

[5] Ghosh M K,Das R P,Biswas A K.Oxidative ammonia leaching of sphalerite Part II:Cu(II)-catalyzed kine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2003,70:221-234.

[6] Olanipekun E O.Kinetics of leaching lateri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2000,60:9-14.

[7] Abdel-Aal E A.Kinetics of sulfuric acid leaching of low-grade zinc silicate ore[J].Hydrometallurgy,2000,55:247-254.

[8] Pecina T,Franco T,Castillo P,et al.Leaching of a zinc concentrate in H2SO4solutions containing H2O2and complexing agents[J].Minerals Engineering,2008,21:23-30.

[9] Swain R,Bhima Rao R.Kinetic study on leaching of iron in partially laterised khondalite rocks for ceramic industrial applic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2012,112/113: 77-83.

[10] Levenspiel O.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M].New York: Wiley,1972.

[11] 李洪桂.湿法冶金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铀矿床铀矿砂岩
邹家山铀矿床伴生钼的地球化学特征
大兴安岭南段红山子铀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预测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砂岩:黏结在一起的沙子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治理分析
宝龙山铀矿床研究现状
关于铀矿地质退役设施的长期监护
UExplore_SAR软件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贺兰口砂岩吸水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