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红 薛斌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619)
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行的代谢性疾病[1],良好地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关键措施。在职糖尿病患者往往由于认识不足及工作原因不能规范治疗,提高在职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非常关键。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笔者对社区在职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护理综合干预,以了解在职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在本社区健康档案数据库内,随机选取在职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二级以上医院明确诊断;②年龄男<60岁,女<55岁;③有正式工作单位且正常上班;④纳入社区随访管理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在随访过程中出现急性并发症住院的患者;②因动迁、外出、人户分离等原因无法随访;③患者死亡。符合条件的糖尿病患者共114例,其中男82例,女32例,年龄36~60岁,平均(52.34±3.56)岁。采用抽签法分为干预组58例,对照组56例,两组对象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IM)、空腹血糖(FBG)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糖尿病常规管理 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开展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每月检测血糖1次,每年随访不少于4 次。
1.2.2 干预组
在糖尿病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
1)开展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 通过社区健康管理小组活动和护士上门指导,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提高规范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手册,进行个别用药指导。
2)指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护士依托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糖尿病门诊预约;血糖控制不良,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转介患者到上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门诊就诊;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控制方案和运动处方;推荐使用携带方便、服用简单、服药次数少的降糖药物。由护士跟踪血糖值的变化。
3)加强患者服药督导 根据在职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特点,社区护士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平台等提醒患者坚持服药,不擅自停药、换药。指导患者将药物和手机等一起放置,或设置闹钟定时,按时提醒患者服药。根据时辰药理学推荐最佳服药时间,如磺酰脲类降糖药饭前15~30 min服用,双胍类降糖药需饭后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进第一口饭时服用。鼓励家庭成员监督患者按时服药。
4)正确进行血糖监测 社区护士每月监测患者血糖值,掌握患者的血糖变化。对工作繁忙、无条件自测者采取上门测血糖。对家庭自测血糖的患者,指导正确的血糖测量方法,查看和评估血糖记录和监测技术是否规范。对经常出差在外的患者,采用电话跟踪随访或短信提醒患者定期检测血糖。
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或餐后2 h血糖(2 hPBG)的值。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显效:FBG或2 hPBG下降至正常范围和(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有效:FBG或2 hPBG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FBG或2 hPBG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干预组的FBG和2 hPBG平均值,干预后比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8,P<0.01);对照组的FBG和2 hPBG平均值干预后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05)。干预结束时,两组FBG和2 hPBG平均值比较,干预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P<0.01,表1)。
表1 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情况(±s, mmol/L)
表1 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情况(±s, mmol/L)
组别 人数 FBG 2 hPBG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 58 7.8±2.3 6.8±1.9 10.5±3.7 8.7±2.5对照组 56 7.9±2.3 7.5±1.8 10.4±3.6 9.8±2.6
干预结束时,干预组显效3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0.7%;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4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P< 0.05)(表 2)。
表2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n(%)
社区在职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年轻、症状不明显、工作压力大,因此对糖尿病治疗不够重视,服药依从性普遍较差,导致血糖控制不良,长期可能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治疗信心和缺乏自我管理技能指导等[3]。
患者糖尿病知识相对缺乏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原因。社区医护人员基本上与企业同时上下班,双休日举办健康讲座又剥夺了在职糖尿病患者休息的权利,在职糖尿病患者往往成为健康教育的空白。由于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缺乏,所以对糖尿病发病规律不了解,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认识不清,对治疗抱无所谓的态度,降糖药物服服停停,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只有加强在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服药依从性才有基础,才是关键。
传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针对老人的,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讲座;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低,健康讲座一般内容较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这对文化层次较高,工作压力较大的在职糖尿病患者来说,显然不很适用。因此要完善健康教育的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对象的需要。对在职糖尿病患者,可利用网络进行健康宣教,利用微信、飞信、QQ等形式加强对服药的提醒和监督,在线观看糖尿病健康教育视频录象,建立BBS进行网上交流沟通,通过健康档案网站了解自己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自我管理。既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又起到教育和管理作用,保证患者都得到规范的药物治疗,提高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效果。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尽量应用最少种类和剂量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根据指南和患者的病情选择长效降糖药物,减少患者服药次数和种类,这样不仅简便、经济、而且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有利于依从性的提高。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与患者沟通,向其解释所应用药物的名称、剂量、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时间等,经常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中心建立糖尿病电子管理平台,通过软件全面监测患者用药情况,降糖效果、提高服药依从性。
本次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该方法可以在其他社区作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光伟, 胡英华, 杨文英, 等.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对2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J]. 中华内科杂志, 1998,37(9): 600-604.
[2]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233-237.
[3] 农彩琼, 苏春萍.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