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东
(集宁师范学院 计算机系,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计算机科学教育国际化研究
于艳东
(集宁师范学院 计算机系,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计算机国际化的发展对计算机国际化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与对比研究法对当前计算机国际化教育背景给予介绍,并提出部分走向,以供计算机教学与管理人员参考.
计算机科学;教育;国际化;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国际化涉及多方面,结合意识、知识和技能等专业,共同生活在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建立了一个环太平洋地区的社计算机科学部门,高科技产业和国际化方案,探索一种新的模式的计算机科学教育,从侧重于知识出发,综合技能和技术补偿,使专业学习上的成功和领导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
如今,无论是科学探究,还是经济企业全球性的应用,计算机科学教育基本上保持狭隘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经验,已经不完全适应于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改造本科计算机科学.教育我们的学生准备工作,并引领一个计算专业人士的全球社区.调用这一转型国际化或国际化,通过从事软件的“国际化”的来界定开发社区.通过一系列的研讨会和其他活动,建立计算机科学的一个环太平洋地区的社区.在高科技产业和国际方案中,探索一种新的模式的计算机科学教育,侧重于知识,技能和能力职业成就和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导地位.
通过个案社区和经验可以作为资源和模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类似的社区.通过报告,结合社会活动,讨论的结果,讨论国际合作走向建设的重要性,在一个共同的理解下构建计算机科学教育.
数字化社区是,计算机科学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一项国际元素,计算机科学教育一直以创建一个社区,致力于探索部分尚未所及的问题.特定太平洋地区的位置,通过对专注于环太平洋域建立这样一个社区.来回顾了开展活动创造我们的社区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构想并制定有关国际化的思路.
2.1 规划研讨会
2007年11月,进行了规划研讨会在着涉及超过二十个太平洋学术和工业尝试合作伙伴来完善我们的社区建设计划.建立了一个网站,http∶//www.cpathi18n.org,作为一个关于我们项目的信息交流中心.还设计和印刷宣传小册子.在规划会议于2007年11月,我们确定了区域高优先级的西北太平洋学术和工业试验的合作伙伴,包括在该领域需要的“软技能”跨文化的沟通,团队合作,跨国际化和时区的边界,软件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面对会议的全球团队成员,以及对本科生的缺乏国际经验讨论.
2.2 友谊之旅
为了达到可能的亚洲合作伙伴,并形成初始连接2008年3月,活动走访了几个潜在的ACA德米奇和工业合作伙伴在中国和日本,开始北美PNW指出,这个以美国为中心管理机构通过我们在亚洲的合作伙伴来进行l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延长一个个人邀请到即将于5月车间.该访问包括团队和主题的演讲,以及讨论的问题和可能的的解决方案.同时,走访的机构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BM中国,MI-crosoft亚洲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和东北大学等.在亚洲访问期间,把发现的问题摆在面前,通过对学生们所面临非常相似的问题探讨,来增强在亚洲的合作.形成一个很大的可能发展互惠互利的活动和项目.
2.3 国际研讨会
一年期间,进行了三次研讨会建立在我们的环太平洋地区的社区和地址问题计算机科学教育.进行评估的需求和挑战,并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关键.同时,2008年5月车间发生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它代表该项目正式启动.五十参与者来自北美西北太平洋和亚洲,包括计算行业的代表,相继出台和对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成员介绍了项目概况.主题演讲由Lionel主持,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主席,微软企业副总裁Gurdeep辛格鲍尔介绍,学术界和工业界跨文化的问题.该第一届会议作为其主题为“国际化:技能挑战”.小型工作组讨论并记录他们的候选人的技能需要在有效执行全球范围内收购这些技能的障碍.第二届侧重于“国际经验”.的主题和产生的想法包括工业试用实习,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国际志愿服务,双学位课程.第三届会议致力于课程创新.工作组顶ICS包括:一个模型课程,国际软工程项目,国际软件工程师的竞争,跨文化沟通课程,文化HCI课程模块和一个国际伦理课程模块.我们发现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的互动横跨太平洋和对教育的渴望协作.
3.1 计算机国际化教育的渐次推进
通过环太平洋伙伴关系和国际国家经验实践,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工作组2008年5月工作期间形成下工作间,报告了他们的在这2008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发现的问题,本次研讨会出席者超过60人参加,其中包括院长,部门负责人,教授和学生来自太平洋伙伴机构,在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和越南.主讲人是Informa的学院院长福清杨教授和工程科学学院,北京大学,董事全国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计算机领域的创始人和开拓中国科学创始人等.
本次研讨会再次组织工作围绕小ING组,旨在开发课程模块和国际试点项目奠定了基础,节目.其中一个重大挑战是沟通负有在任何领域的科学成果.结果之一通过这次研讨会的努力创造一个程序员计算机科学搜索.本实验课程在北京授课在清华大学2008年秋季.
3.2 从理念到实践履行
在期间,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举行第三次研讨会,2009年5月的.技术培训和主题演讲、谷歌软件和硬技能发展计划,由玛吉·约翰逊,学习软件工程师和发展总监来主持.工作组会议包括跨文化HCI,全球分布式软件工程,国际暑期学校,并针对在环太平洋地区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同时,也有短届国际计算机伦理课程和建议.形成强大的通信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形成与几个到未来持续发展的项目.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努力:课外创新和国际暑期学校.
随着越来越计算和全球化的国际性质劳动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注意到课程若干相关事宜.检查中提到的国际因素包括国际竞争力,法律,社会等问题,文化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需要课程创新超越这个狭窄的问题.
4.1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不是唯一计算机专业人员,但肯定是重要的,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发展团队和本地化的计算机应用.认识尼斯对其他文化和自身的文化观点出发,而不是普遍的现实属于,使具有一般一套技能的学生有所发展.在其他技能语言(重视文化差异中使用的“共享”英语),并且处理跨文化学习环境.借用电子介导的沟通,再进行文化上的差异的理解.
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问题,已经确定了有效的语言使用英语作为通用全球IT.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需要翻译可以改变一个语句的含义,往往频繁的检查是必要的,以确保共享的意义.(例如,要求对方给他们重申认为刚刚同意).但也有非语言的问题,如亚洲尊重老板,导致计算机通信与上误解的问题,其中“是”不应该采取一个绝对的答案.
有一个文化决定的争议互动:专业的IT文化或国家文化一些研究已经显示出显着的一致性值(的工作动机,权威意见等)IT专业人员,无论民族文化.其他研究已经显示出鲜明的民族内部的分歧相同的专业文化(IBM).作为一个学习的目标,我们建议学生毕业后,拥有一组技能,使他们能够有效的多语言,多文化的,分布式的团队.这些技能包括:知道如何内工作好管理实践,并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自己.(这减轻文化的冲击.)具备较强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巧.知道如何分配责任以及满足一个人的责任.虽然这些观察没有直接的关系,以跨文化的经验,他们是一个先决条件,成功地解决它.一个重要的桑特手段对收购这类技能是参与者,思考在分布式,跨文化的项目,作为一个很好的入门项目,提出工作分布式同文化的项目(例如,Free/Open-开源软件,源码).根据国际经验,提供无论是在受控环境中由大学间,或国际实习协议是另一个AV地点.对于那些有兴趣的学生和时间,有关部门应当提供用于消费的渠道的一次出国.这将是可取打破学习的客观性.这些可能是经常实现在其它计算机科学课程的背景下学习.
4.2 全球分布式软件开发
今天的软件往往会产生,但由全球团队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或顶点项目提供.学生们很少能获得这种学习的机会.对于今天这个社会,需要全球性的软件开发所需的技能.一般来说,学生在合作办公的团队里的工作存在很多分布式开发的问题,出现对等通信填补留下的空白规范,误解和规划差.尤其是身着领导角色的学生准备的问题项目,跨越五大洲,时区和文化.
在建设国际社会中,计算机科学教育以及在课外创新和建立的国际暑期学校等问题.众所周知,国际化计算机科学教育,将有助于吸引最优秀和最聪明的学生,拓宽了计算机科学的吸引力,同时给更大群体一个更加多样化的人口.计算机科学将被看作是一个职业,而不是在一个孤立的一个途径,以更加开阔的世界服务于社会.
〔1〕阎志超.国外的计算机教育[J].人民教育,1990(12).
〔2〕杨民东,杨伟鲁.面临知识经济挑战的计算机教育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1(06).
〔3〕陈琦.教育科学研究的新领域——计算机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2).
〔4〕刘瑞挺.计算机教育的创新问题──教学软件无法取代师生的能动作用[J].电子展望与决策,1999(04).
〔5〕叶尔逊江·阿布都热合曼.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计算机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G642
A
1673-260X(2013)11-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