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现在完成体表示的状态和语用解释

2013-04-02 12:16谢应光
关键词:小句命题语境

谢应光

(重庆师范大学 现代英语与教师教育研究基地,重庆 400047)

关于英语现在完成体表示的意义,国内外学者有过很多讨论,至今仍未达成一致的意见。比较传统的说法是“现在完成体表示具有‘现时关联’的过去时间”[1](190)。但这种说法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现时关联”这个概念缺少明确具体、令人信服的解释;二是Klein所说的“现在完成体之谜”(the present perfect puzzle),即表示“过去时间”的现在完成体却不能和表示具体的过去时间的状语连用(如不能说*John has arrived yesterday.)。[2]这些问题不仅构成英语语言研究的难点,也是英语教学中较难处理的内容。

近年来,有些学者已经放弃了“现在完成体表示具有‘现时关联’的过去时间”这种说法,而认为现在完成体表示一种现在存在的状态。[2][3][4][5][6]同时,也有一些学者从语用的角度讨论了现在完成体的意义和功能。[3][7]现在完成体的一个特点是,虽然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表示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件或状态,但现在完成体本身表示的却是这种事件或状态引起的现在存在的某种状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讨论现在完成体表示的状态,尤其关注这种状态是怎样产生的。本文认为,现在完成体表示的是一种现在存在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具体体现和特征则是由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和语境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在下面的讨论中,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完成体”除个别地方外一般都指现在完成体。

一、事件与状态

语言学家关于“体”(aspect)的论述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由语法形式标记的体,即我们熟悉的进行体和完成体,一般称为观点体(viewpoint aspect)或语法体(grammatical aspect);另一个方面是由动词或小句的词汇意义表示的体,一般称为情景体(situation aspect)或词汇意义体(lexical aspect)。[8]任何句子的体义都是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讨论作为语法体(即观点体)的完成体表示的意义时,也需要考虑词汇意义体(即情景体)的作用。

根据词汇意义,动词或小句表示的情景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Vendler把动词或动词短语分为四类,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情景:达成动词(achievements,如discover,die,reach the mountain top)、完成动词(accomplishments,如 write a letter,eat an apple,kill a rat)、活动动词(activities,如 walk,push a cart,ride a bicycle)和状态动词(states,如 love,have,know)。[9](47)按照 Michaelis的分类,前面三类动词表示的情景统称为事件(event),状态动词表示的情景单独列为一类,称为状态(state)。[4]Langacker的分类跟Michaelis相似,只不过他使用的术语不同,他把事件称为完成过程(perfective process),把状态称为非完成过程(imperfective process)。[10]

Binnick用状态性(stativity)、终结性(telicity)、持续性(durativity)等特征来区分事件和状态这两类情景。[8](245-246)状态具有状态性,即状态是始终如一的,缺少内部结构和发展变化;而事件不具有状态性,即事件可以有不同的部分或阶段,可以随时间表现出发展变化。状态不具有终结性,即没有明确表示的终点;而事件多具有终结性,即或明或暗地包含内在的终点。状态是持续性的,而事件有的是持续性的(如write a letter表示的事件),有的是非持续性的(如die表示的事件)。总的来说,状态具有状态性、非终结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虽然这里讲的状态是由词汇意义表示的,似乎与完成体表示的状态无关;但实际上,这里讨论的事件和状态跟作为语法体的完成体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事件和状态跟完成体结合可能分别产生不同的意义,这将在下面予以阐述。二是根据构式语法理论[11],作为语法构式的完成体跟各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一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两者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完成体表示的状态跟状态动词表示的状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具有状态性、非终结性和持续性等特征。

二、完成体表示的状态

根据Michaelis和Nishiyama&Koenig的看法,完成体(或包含完成体的小句)表示状态而不是事件。[5][12]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证据。一是所谓when检测,即如果由主句表示的情景被识解为在时间上跟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表示的事件重叠,主句表示的情景就是一种状态;相反,如果主句表示的情景不能被识解为在时间上跟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表示的事件重叠,而是被识解为发生在从句表示的事件之后,那么,主句表示的情景就是一种事件。下面是Michaelis举出的例子。[12](237-238)

(1)a.状态:When Harry met Sue,she preferred white wine.

b.事件:When Harry met Sue,she drank a glass of white wine.

c.完成状态:When Harry met Sue,she had drunk a glass of white wine.

在(1a)中,主句表示的情景发生的时间跟从句情景发生的时间重叠,因此是一种状态。在(1b)中,主句表示的情景发生在从句表示的情景之后,因此是一种事件。在(1c)中,主句使用完成体形式,其中过去分词短语(drunk a glass of white wine)表示的事件发生在从句表示的事件之前,完成体表示过去分词短语表示的事件发生之后的情景,而这种情景跟从句表示的事件在时间上重叠,因此(1c)中主句表示一种状态,一种由过去分词短语表示的事件引起的状态。

证明完成体表示状态的第二个证据是包含完成体的动词短语可以跟在seem to之后。一般认为,只有表示状态的动词短语才适合跟在seem to之后,而表示事件的动词短语则不适合。[5](642)下面是Nishiyama&Koenig给出的例子。

(2)a.John seems to be rich.

b.JHJJohn seems to run.

c.John seems to be running.

d.John seems to have run.[5](642)

(2a)中跟在seems to后面的be rich显然表示一种状态。(2b)中的run是表示事件的动词,所以不应跟在seems to之后。只有在表示习惯性动作时,在seem to后面使用run这样的表示事件的动词才是合适的(如John seems to run everyday),因为习惯性反复发生的动作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持续的状态。(2c)和(2d)中动词分别使用进行体和完成体,都可以跟在seem to之后,跟(2a)中表示状态的be rich处于相同的位置,因此动词的进行体形式(如这里的be running和完成体形式(如这里的have run)具有跟表示状态的述谓(如(2a)中的be rich)相同的性质,即都表示状态。

Michaelis和 Nishiyama & Koenig 都曾指出,完成体是一种状态构成构式(stativizer)。[4][5][12]不管是表示事件的动词(短语)还是表示状态的动词(短语),它们跟完成体结合后产生的表达方式都表示状态。Michaelis认为存在一种“强制”(coercion)机制使语法构式在跟与它具有不同语义值的词项组合时“胜过”词汇特征。[4](25)这种机制称为“压制原则”(the override principle)。根据压制原则,如果一个词项与它嵌入其中的语法构式在语义上互不相容,这个词项的意义就应该顺从语法构式的意义。作为状态构成构式的完成体构式,其作用就是把事件转换为事件所引起的结果状态。[8](257)在下面(3a)中,(John)write a letter表示一个有终点的事件,而如上所述,完成体表示状态。两者结合后,受到完成体构式的“压制”作用,(3a)就表示这个事件完成后存在的一种状态。(3b)中的(John)be a teacher表示一种状态,它跟完成体结合后,(3b)仍然表示一种状态。

(3)a.John has written a letter.

b.John has been a teacher.可以看出,(3a)和(3b)表示的状态是不同的。Nishiyama&Koenig所说的基础事态(base eventuality)是指包含完成体的小句中由动词及其论元描写的事态(如(3a)中的(John)write a letter和(3b)中的(John)be a teacher)。[5](3a)表示基础事态完成后产生的结果状态,而(3b)则表示基础事态一直持续下去。这种区别是由跟完成体结合的基础事态的不同引起的((3a)中的基础事态是一种有终点的事件,而(3b)中的基础事态是一种状态)。因此,(3a)和(3b)之间的区别并不意味着完成体构式本身表示不同的意义。

三、完成体表示的意义:单义还是多义?

关于现在完成体表示的意义,语言学家有不同看法。除了上述关于现在完成体表示“具有‘现时关联’的过去时间”还是表示“现在存在的状态”的争论外,人们对现在完成体表示一种单一的意义还是具有多种意义也有不同见解。Comrie指出,完成体有4种用法,即结果完成体(perfect of result)、经验完成体(experience aspect)、持续情景完成体(perfect of persistent situation)和最近过去完成体(perfect of recent past)。[13](56)Michaelis对完成体的3种意义分别进行了解释,指出现在完成体可表示结果意义(一独特过去事件在现在的结果,如(4a))、存在意义(在上限是现时的时间段内终结的某一类型的一次或多次事件,如(4b))、持续意义(在上限是现时的一段时间持续的一种状态,如(4c))。[4](42-43)

(4)a.The persons responsible have been terminated.

b.We’ve had this argument before.

c.I’ve been sick for a week.

不过,在我们看来,(4)中3个句子体现的现在完成体的3种意义可能并不是完成体本身的意义,而是现在完成体跟不同基础事态结合产生的结果。(4a)中的基础事态(The persons responsible be terminated)是前面所说的事件,而(4b)中的基础事态(We have this argument)是由事件转化的状态,(4c)中的基础事态(I be sick)则是状态,因此这里的不同意义可能是由基础事态的不同引起的,而不是完成体本身具有不同的意义。

但是Michaelis也举出了同一基础事态跟完成体结合产生不同意义的例子。下面(5)中的基础事态I have-the German measles虽然属于状态情景类型,但与完成体构式组合,上述三种意义都可能产生:即结果意义(说话人因为已经患过风疹,结果是已经产生了抵抗风疹的免疫力)、存在意义(说话人列举他已经得过的疾病,风疹是其中一种)或持续意义(说话人所患的这种疾病一直持续到现在)。Michaelis据此认为完成体构式可表示多种意义,因此是有歧义的。

(5)I have had the German measles.[4](44)

但是,按照Nishiyama和Koenig的看法,(5)表示的多种意义并不是完成体本身产生的,而是语用因素作用的结果,即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意义。[5]这可以从关于是否可以区分完成体的存在意义和结果意义的讨论看出来。Michaelis认为,完成体的意义可区分为存在意义和结果意义的一个理由是只有存在意义才带有一种附加的“现时可能性”要求,而结果意义则没有这个要求。[4]“现时可能性”是指表示存在意义的完成体的主语所指对象在现时应该是存活的,所以所描写的事件在现时还可能重新发生。因此,下面(6)在语义上是有问题的,因为爱因斯坦早已死去,(6)表示的事件不可能在现时重新发生。

(6)JHJEinstein has visited Princeton.

Nishiyama和Koenig认为,这种完成体的存在用法的“现时可能性”其实并不是完成体本身的规约意义,而是语用推理的结果。[5](625)他们指出,完成体的存在用法表示的状态主要就是针对包含完成体的句子主语所指对象而言的。例如,下面(7)中的第二句自然而然地跟着第一句,表示第一句中完成体暗示的状态。

(7)John has visited France three times.He knows how to get to Paris from the airport.[5]

Nishiyama和Koenig指出,正是因为完成体存在用法表示的状态主要是针对包含完成体的小句的主语所指对象而言的,而死人本身不会产生这种状态,所以上面(6)在语义上是有问题的,因此才会产生上面所说的完成体存在用法的“现时可能性”限制。[5](625)按照他们的看法,这种限制其实是语用性质的,而不是语义性质的。他们认为,完成体是单义的,只表示一种单一的状态意义,完成体呈现出来的歧义是语用性质的,而不是语义性质的。

我们采取Nishiyama和Koenig的看法,认为英语完成体在语义层次上只有一个基本意义,即在话语中引入一个在参照时段之前发生的事态以及由这种事态产生的一种状态(称为完成体状态)。这种状态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即基础事态)和语境因素进行一定的语用推理才能得到,因此可能产生不同的解读。

四、完成体意义的推理模式

Nishiyama和Koenig认为,对完成体的解释需要听话人进行语用推理。[5](631-635)他们用特征变量X表示包含完成体的小句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意义。他们指出,要确定特征变量X的值,听话人必须使用一定的推理规则。他们区分了3个类别的推理模式,这3种类型实际上反映了推理难易的3个程度,即从字面意义就可直接推出的意义到需要根据语境因素才可以推出的意义。

第一种类型叫做“蕴含性或持续性完成体”(entailed or continuative perfects)。对这种类型的完成体来说,要找到X值,听话人只需要进行很少的推理活动。X值就是话语中基础事态所描写或蕴含的状态持续到现在,这一般可以从话语的字面意义直接推出。下面(8a)是持续性完成体的例子,所描写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8b)是蕴含性完成体的例子,基础事态所蕴含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

(8)a.Since the war ended,the U.S.has kept 5,000 troops in Saudi-provided housing,… (X=The

U.S.keeps 5,000 troops in Saudi- provided housing.)[5](633)

b.A few tribes have managed to establish a foothold in their local economies without the benefit of gaming revenues.(X=A few tribes have a foothold in their local economies without the benefit of gaming revenues.)[5](633)

Nishiyama和Koenig所说的第二种类型称为“言语行为/认知完成体”(speech-act/epistemic perfects)。有些使用完成体的小句的主要动词(如say和promise)表示用言语完成的行为,因此X的值可以通过反映说话人和听话人对相互言语行为的预期的默认规则,一般也可以从包含完成体的小句的字面意义推出。这一类型又分为两个次类:证据用法和话题协商用法。

证据用法是指说话人可以使用完成体来表示像say和promise这样的言语行为动词所带的宾语所指的状态在现时和将来存在或可能存在。对下面(9)来说,听话人可以根据一个默认规则来推出X的值,即如果某人承诺做某事,某事就可能被做完成,因此该事完成后产生的状态就可能存在。

(9)Britain’s opposition Labor Party has also promised a ban on all tobacco advertising if it wins the election due to be held by May next year.(X=There is likely to be a ban on all tobacco advertising if the Labor Party wins the election.)[5](633)

话题协商用法是指说话人有时在谈话开始时使用完成体来设置一个话题。这可以通过询问听话人是否具有谈论这个话题的认知条件或通过询问听话人对该话题的经验或知识程度来完成,如下面(10)。这里的默认规则是,如果说话人想要知道听话人是否知道某事,就意味着说话人很可能想谈论某事。

(10)Have you done a lot of camping recently?(X=I want to talk about camping.)[5](633)

Nishiyama和Koenig所说的第三种类型称为“常识蕴含(commonsense entailment)”完成体。说话人有时使用完成体来表示一个事件的发生为他所提出或将要提出的主张的真实性提供证据或解释。在这种情况下,X的值是由出现在包含完成体的句子之前或之后一个小句表示的状态描写。[5](635)在下面(11)中,包含完成体的句子所表示的事件(“‘我’卷缩在沙发上观看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为第一句话陈述的内容提供了依据,人们通过观看世界各地8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在家里就可以周游世界。

(11)…,you can go around the world in 80 channels[=X]… I’ve curled up on my living room couch,clicker in hand,and watched,among other things,an Italian salute to mothers;Latin American telenovels and variety shows;Greek movies;Japanese samurai epics and modern domestic dramas;Indian musicals;the evening news from Moscow;Chinese-language pop videos;Korean game shows;and France’s‘Bouillon de Culture’…[5](635)

第三种类型跟前面两种类型的不同之处是使用了更加具体的蕴涵规则,其X值不能从包含完成体的句子的字面意义直接推出,但可以在包含完成体的句子周围(之前或之后)找到。根据Nishiyama和Koenig的研究,绝大多数实际使用的完成体都属于第一种类型(81.82%),而第三种类型只占很少一部分(4.63%)。[5]

这三种类型的推理模式构成了关于完成体意义解读的难易程度的一个梯度。推理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语境因素的参与程度。推理中所需要的语境因素越少,推理就越容易;需要的语境因素越多,推理就越难。第一种类型中语境因素参与的程度最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上可以从句子的字面意义直接推出。第三种类型中语境因素参与的程度最大,必须依靠语境才能推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第二种类型介于两者之间。虽然第三种类型只占很少一部分,但却是完成体意义理解的难点所在。

五、完成体意义的语用解释

根据上面的分析,完成体意义的解释不同程度地需要语境因素的参与。语境因素是怎样参与完成体意义的解释的呢?Portner认为,包含完成体的小句表示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相当于前面所说的基础事态)与当前存在的某种状态的命题(相当于前面所说的X值)之间的某种情态关系(modal relation)。[3]例如,在下面(12)中,完成体的语用前提包含两个论元,一个是完成体辖域内的命题“(Mary)be sick”,另一个是当前存在的某种状态的命题(如“Mary吃不下饭”。“Mary不能工作”,“Mary只能躺在床上”等等)。完成体的作用就是表示这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12)Mary has been sick.

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情态关系是一种明显的因果关系,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是产生当前某种状态的直接原因。而在其他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两者之间的情态关系是由语境暗示的。Portner把完成体分析为一种单一的双相情态算子(two-place operator),用P表示,其作用是把当前语境中的某个具体状态跟完成体辖域下表示的命题联系起来。[3]完成体意义的多种解读就是根据P所表示的多种情态关系而得来的。他把P表示的情态关系跟情态动词must表示的情态关系进行了类比,指出,正如可以根据语境把must的意义解释为认识必要性(epistemic necessity;如Your mother must be seventy now)或道义必要性(deontic necessity;如I must go now,or I’ll be late)一样,P也可以把情态关系表示为因果关系或语境暗示。

完成体表示的这两种情态关系并不是截然划分的。两者都涉及到语境因素的参与。我们在下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因果关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的,而语境暗示也隐约可见因果关系的影子。本文所说的语境和语境因素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话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说话人、听话人、他们的知识和心理状态、正在谈论的话题等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在话语中明确表示出来,即Langacker所说的在舞台上(onstage),也可能并不明确表示出来,只存在于说话人的心目之中,即在舞台下(offstage)。[14](219)不管是否在话语中明确表示出来,这些因素都可能参与到完成体意义的解读当中,帮助确定完成体表示的状态的具体细节和特征。

根据Portner的看法,可以对上一节提到的Nishiyama和Koenig的3个类别的推理模式进行进一步分析。第一种类型(蕴含性或持续性完成体)和第二种类型中的证据用法大致可以归入Portner所说的因果关系。例如,可以把(8b)中的X值“A few tribes have a foothold…”看作是“A few tribes have managed to establish a foothold…”的结果。第二种类型中的话题协商用法和第三种类型(常识蕴含完成体)可以归入Portner所说的语境暗示。(10)中的X值“I want to talk about camping”并不是从“Have you done a lot of camping recently?”这句话的字面意义直接推出的,而是根据语境因素(说话人、听话人、他们的心理状态、话题等)推导出来的。(11)中的X值“you can go around the world in 80 channels”也不是由包含完成体的小句“I’ve curled…and watched...”的字面意义直接推出的。这里,包含完成体的小句所表示的命题在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暗示了X值的存在。

Portner认为,包含完成体的小句都预设P(p,TENSE(s)),其中P是前面所说的双相情态算子,s是当前语境中的某个具体状态,p是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相当于前面所说的基础事态),TENSE是包含完成体的小句所用的时态(本文中指现在时态)。[3]P的作用就是把s和p联系起来。如上所述,P可以把情态关系表示为因果关系或语境暗示。根据Portner的看法,我们用下面例子说明p和s之间的因果关系,即Jane理解Mark Twain的写作风格这个状态(s)是由Jane has read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所包含的命题(p)产生的结果。

(13)A:We need to get an explanation of Mark Twain’s style.Who can we ask?

B:Jane has read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So we can ask her.

在这个会话背景下,B所说的Jane has read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蕴含了当前的某个状态,即Jane具有解释Mark Twain的写作风格的能力。这种蕴含关系需要语境因素的参与。这里的语境因素可以包括B和A都知道Mark Twain是著名美国作家,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Mark Twain的代表作之一,当前的话题是要请人解释Mark Twain的写作风格,读过这本小说的人应该对Mark Twain的写作风格有所了解等等。A提出的问题说明他期待B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并且能够根据B作出的回答识别出现时的某种状态(PRES(s)),即Jane具有解释Mark Twain写作风格的能力。按照Portner的说法,这里的P表示语境蕴含,即在这个语境中,包含完成体的小句(Jane has read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所表示的命题p(Jane读过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这本小说)蕴含现时的状态(PRES(s)),即Mary具有解释Mark Twain的写作风格的能力。正是因为存在这种蕴含关系,这里的完成体的预设得到满足。对前面例(7)也可以作同样解释。

按照Portner的说法,这种蕴含关系也就是一种因果关系。这是因为,Jane读过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这个事实为她具有解释Mark Twain的写作风格的能力提供了依据。当所表示的过去发生的事件为现时存在的某种状态提供具有因果关系的依据时,就产生了表示结果状态的完成体(resultative perfect)。

Portner讨论的关于完成体的另一种用法(他称为现时关联用法)是P把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p)跟现时存在的某种状态(s)之间的关系表示为语境暗示,即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p)和当前的某个状态(s)之间的关系不是明显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语境暗示的。在下面(14)中,包含现在完成体的两个小句(下划线部分)包含的命题分别是“这个地方自1915年以来就在这里”和“没有任何飓风曾袭扰过它”。前一个小句表示的当前状态可以是“这所房子现在仍然完好地在这里存在”,这是前面Nishiyama和Koenig所说的持续性用法。这里主要讨论后一个小句(no hurricane has ever bothered it)表示的当前状态,即“这所房子现在并不处于这次飓风袭扰的危险之中”。

(14)Four years earlier,Hurricane Betsy had demolished his former home a few miles west of Culfport(Koshak had moved his family to a motel for the night).But that house had stood only a few feet above sea level.“We’re elevated 23 feet,”he told his father,“and we’re a good 250 yards from the sea.The place has been here since 1915,and no hurricane has ever bothered it.We’ll probably be as safe here as anyplace else.”[15](2)

单从no hurricane has ever bothered it这个小句的字面意义并不能直接推出“这所房子现在并不处于这次飓风袭扰的危险之中”这个当前的状态,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这个当前状态是由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没有任何飓风曾袭扰过它”和语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里的语境因素包括上下文中提到的一些事实(如4年前他们的房子曾被飓风摧毁过,但当时他们的房子离海面只有几英尺,现在他们的房子的位置已提高了23英尺,而且距海面有250码的距离,这所房子自1995年以来就在这里,现在仍然完好地在这里存在等等)、当前谈论的话题(是否有必要在飓风来临之际撤离这所房子,逃到内地去)、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认知背景(如过去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将来也可能不会发生等等)。在这些语境因素和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没有任何飓风曾袭扰过它”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推出这个包含现在完成体的小句表示的具体状态就是“这所房子现在并不处于这次飓风袭扰的危险之中”。(14)中的最后一句(We’ll probably be as safe here as anyplace else.)正是这种状态的另一种表述。

这个小句如果使用一般过去时(no hurricane ever bothered it),仍然可以表示相同的命题,传递相同的信息,并暗示类似的当前状态,但却没有明确显示它跟当前话题的关系。使用现在完成体就意味着说的话跟这个话语话题形成一种逻辑关系,是对这个话题作出的回答。而使用一般过去时则可能只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陈述或描写,并不强调这个事情与现时情况有任何关联,也就是说,并不特别标示所说的话跟当前的话题有逻辑关系。按照Portner的说法,现在完成体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在于,前者对话语的语用预设进行了标记,而后者则没有对此作出标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英语现在完成体表示的状态及语用解释。本文认为,现在完成体的意义涉及三个方面,即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当前存在的某种状态以及相关的语境因素。在语义层次上,英语现在完成体在话语中引入一个在现时之前发生的事态以及由这种事态产生、在现时存在的一种状态(称为完成体状态),这就是现在完成体的基本意义。这种状态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即基础事态)和语境因素进行一定的语用推理才能得到,因此可能产生不同的解读。Nishiyama和Koenig提出的三种类型的推理模式构成了关于完成体意义解读的难易程度的一个梯度。推理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语境因素的参与程度。推理中所需要的语境因素越少,推理就越容易;需要的语境因素越多,推理就越困难。在有些情况下,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即基础事态)与当前存在的某种状态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明显的因果关系,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是产生当前某种状态的直接原因。而在其他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两者之间的情态关系是由语境暗示的。本文对这两种情况都进行了讨论。当然,这两种情况并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因为语境因素参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现在完成体表示的是一种现在存在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具体体现和特征则是由包含现在完成体的小句中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和语境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1] Quirk,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2] Klein,W.The present perfect puzzle[J].Language,1992,68(3).

[3] Portner,P.The(temporal)semantics and(modal)pragmatics of the perfect[J].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2003,26.

[4] Michaelis,L.A.Type shift in construction grammar: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spectual coerc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4,(15).

[5] Nishiyama,A.& J.Koenig.What is a perfect state?[J].Language,2010,86(3).

[6] 谢应光,英语现在完成体表示的意义[J].外国语,1997,(3).

[7] 曲卫国,论现在完成体的语用含义[J].外国语,1994,(2).

[8] Binnick,R.I.Aspect and aspectuality[A].In Aarts,B.& A.McMahon(eds),The Handbook of English Linguistics[C].Malden/London:Blackwell Publishing.2006.

[9] Shi,Z.On the inherent aspectual properties of NPs,verbs,sentences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perfectivity and inchoativity[J].Word,1990,41(1).

[10] Langacker,R.W.Nouns and Verbs[J].Language .1987.63(1):53 -94.

[11] 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外国语,2003,(3).

[12] Michaelis,L.A.Tense in English[A].In Aarts,B.& A.McMahon(eds),The Handbook of English Linguistics[C].Malden/London:Blackwell Publishing,2006.

[13] Comrie,B.Aspect[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4] Langacker,R.W.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Berlin and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9.

[15] 张汉熙,高级英语(修订本)第二册[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小句命题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短语
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句翻译研究
话剧《雷雨》的语气研究
跟踪导练(三)2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