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就业形势及对策

2013-04-02 08:46谢乐辰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十二五社会保障福建省

谢乐辰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1]。这一目标反映出“十二五”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的大环境下,就业工作任务进入繁重与挑战的阶段。因此,在“十二五”时期应该比过去更加重视劳动力就业问题,采取更多更有效的促进措施。

一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就业现状

在2008年以前,我国就业形势呈较好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甚至很多地方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这是受到经济高速增长和劳动力供给速度减缓的双重作用。但是,当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我国的就业局势就发生了较大改变,其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减缓,失业率有所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10年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将达到38.3万人,比重超过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对福建省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锐减,福建省就业情态严峻,压力较大。

二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存在的就业问题

“十二五”时期,面对更加复杂的就业形势,福建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劳动力就业紧张与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

“十二五”时期,福建省仍然缺工,求人倍率1.19,持续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3]。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其他行业是用工量最大的行业。福州、泉州等辖区内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无法招到所需的工人。同时,社会矛盾十分突出,表现在部分劳动者难以就业与部分企业招不到员工之间,主要是许多劳动者素质低下、社会保障方面制度不完善以及工资价位不标准等因素使然。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经济转轨遗留问题相互积存

一方面,高校不断扩招,在整体就业供求趋紧的态势下,使得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我们转轨时期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比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绝大多数人员成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工作的援助行动难以全面展开,其他困难群体就业局势也存在挑战。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长期压力

“十二五”是福建省经济社会双转型、二元社会结构重构的重要时期,毋庸置疑,城市、城镇和工业区将是社会转型重点所在,进城农民也成为了主要关注对象。“十一五”规划提出,五年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50万人,这一指标没有实现,说明福建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内外状态还未到达理想状态。“十二五”规划期,福建省要将重心放在解决农民进城务工的一系列问题上。

三 促进福建省就业的建议措施

“十二五”期间,政府进一步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

(一)全面推进城乡就业步伐

一是做好城乡就业规划。政府指导各地方进行本地区城乡就业规划的统筹,城镇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将得到妥善安排与规划。二是实施城乡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明晰的、合理的用工制度、可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同工同酬的工资分配制度以及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制度等。三是提升城乡就业服务。城乡就业服务趋于便捷化、信息化,在乡镇设置可供就业人员查询的服务窗口,为就业人员提供援助服务。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并为农民工建立有效的维权系统,推进他们参加工伤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四是规划城乡就业市场。建立统一的省、市两级人力资源市场数据库,包括收集所有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信息,搭建省、市、县、乡级别之间的信息互通桥梁,实现人才资源信息共享。

(二)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辅相成

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继而对扩大就业造成不容小觑的影响,扩大就业所带动的人力资源增长成为经济迅速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效过程。一是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与扩大就业的互动机制。将创造就业岗位和用人需求计划纳入项目评估,并继续推广政府重点管理的审批投资项目,没有通过就业评估论证的工程不能达到立项要求,项目建设与就业安置将得到统筹规划。二是创业模式带动就业形势。在全体群众范围内开展自主创业系列活动,增强宣导教育意识,提升企业创业成功率,推广创业模范工程,对城市创业园区、乡村创业园地、创业咨询指导中心等区域加强建设。

(三)突出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

一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福建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重点采取八项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贯彻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援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继续实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中小型企业和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扶持自主创业等措施。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十二五”规划期,福建省以解决好农民进城务工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作为重点,主要包括: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引导问题、就业政策解析、拖欠工薪和劳资纠纷问题等。进而帮助农民工在他乡定居下来,由“乡下人”身份转变为“城里人”身份。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地转移,加强城乡劳动力市场统一的引导和管理,打造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环境。三是援助困难群体就业。政府应该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困难就业群体包括妇女、少数民族群众、复员退伍军人、下岗失业工人、残疾人等。

(四)有力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的强化,有利于实现整合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价值。科学的人才市场管理制度的建立,不设置区域性的划分限制,有利于构建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和区域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的新格局。不断建设基层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彰显国家项目带动作用的效果,整合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资源,统筹推进其建设。服务场所科学合理的规划,信息网络平台数字化搭建。政策的惠及还应该着力体现在多处,比如项目建设用地、选址设计、行政收费减免等。利用立项并搭建的过程中,大力改善基层就业的社会保障服务的外部硬件,逐步形成布局良好、设施完善、功能全方位、制度规范并具有良好带动作用的服务体系。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有效落实劳动力市场政策。(1)进一步建设失业预警机制。失业风险预警机制的强化,政府应该从两个核心点出发,一是有理可依地确定科学的失业警戒线并制定整套应急措施,在观察失业警戒线同时及时做好调整工作,二是建立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制度。(2)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政府建立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机制、就业信息传递机制和就业后勤指导机制。(3)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劳动力素质的根本办法,是让社会群体成员享受充分的、高质量的、完善的教育或培训。政府应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资本投入,增强对待业人员或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人力资本投资。(4)拓宽劳动力流动途径。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对孕育积极、稳妥、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具有重大影响力。

2.加强完善扩大就业的财税政策。(1)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政府有意识地利用财税政策的有效手段,进而调节社会的总供求,不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以至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扩大就业。(2)有针对性地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用于引导劳动力的流动。(3)实施减免部分税收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措施,是达成扩大就业工作目标切实有效的途径之一。(4)政府应该不断加强对扩大就业的财税政策工作的投入。

3.加强贯彻扩大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1)有效增强社会保障管理,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2)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作为一个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它的功能不仅包含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而且还具有补偿功能。(3)促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让农民工不再成为城市里迁徙的“候鸟”,而是安心在城市安家,不仅促进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合理化、有序化建立,使劳动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从而缓解就业压力,稳定和扩大就业。

[1]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形成合理收入分配[EB/OL].http://news.sohu.com.shtml,2011-03-05.

[2]吴颂洁.今年闽大中专毕业生达38.3万 就业形势严峻[EB/OL].http://www.fjsen.com/c.htm,2010-05-10.

[3]祝健.一季度福建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密集型岗位缺工[EB/OL].http://www.xinhuanet.com.htm,2009-04-26.

猜你喜欢
十二五社会保障福建省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