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式教学法对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2013-04-02 04:55闫莉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教学方法情境

闫莉莎

(东北石油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大庆163318)

模拟式教学法对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闫莉莎

(东北石油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大庆163318)

适应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未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满足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模拟式教学方法对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于阐述该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与功能,以便于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依据,为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模拟式教学方法;高校体育教学;适应能力;培养;促进作用

1 前言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基本目标,为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构成中,适应能力是其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全面发展、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基础,在其素质架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就成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水平、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形成以及为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等重要使命.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感召下,高校体育教学的职能与作用得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与提高,其社会实用价值愈加凸显.因而,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不仅是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理念的需求,同时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运用模拟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观点,并对该教学方法在学生适应能力培养方面所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为有效地激发高校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与参考.

2 模拟式教学方法的含义

模拟式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发展的需求,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虚拟的手段加以展示,来为学生创设与提供体验与感悟情境的教学方法.模拟式教学方法能够对教学内容的关键特征以情境的方式进行直白的体现与诠释,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运用模拟式教学方法的关键环节在于对教学内容关键性问题的把握,以确保虚拟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模拟式教学方法的作用主要体现为:首先,将复杂的内容结构与难以理解的关键环节,运用虚拟的手段加以简化,使得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来实现理性的认知;其次,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设置不同的虚拟效果,便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辨别能力的提高;第三,能够真实反映出对教学进程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并能够透析其实质;第四,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翔实的数据,有利于教学行为的修正与规范.

3 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适应能力是指社会个体为了实现与周边环境达成和谐的状态,而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进行调整与改变的执行能力.相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以及繁重的学习压力,如何能够实现从容面对、有效发展的目标,提高其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步入社会,在面对与校园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时,其心理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差.一方面,社会的纷繁复杂与校园的简单平静,会造成学生心理极大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校园是学生搭构基础、积累资本的场所,而社会则是其素质能力展现的舞台,这种行为方式的转变,会诱发学生心态的变迁.这种心理的不适应性会成为阻碍学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融入社会、展现自我的能力,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2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需求

高校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实现需要解决的是角色的转变,即要由求知者有效地转变为社会发展的促进者与参与者.因此,学生的角色转变是其自身素质能力的社会价值体现,同时更是其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展示,而这种角色转变能否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在于学生对于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高低.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确保学生尽快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展示自身能力以及体现自身价值.反之则需要一个长时期的适应与调整的过程,这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会诱发学生困顿、迷茫以及无所适从的心理问题.因而,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条件.

3.3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满足素质教育理念需求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型人才.鉴于适应能力在学生素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实现其素质能力的社会价值转换过程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使得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仅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同时更是彰显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型人才,开启了可行之门,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适应能力的培养凸显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引发教学体系的变革,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因而,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亦或在蕴含的理念上,适应能力的培养都是迎合素质教育理念,满足其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

3.4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体育教学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第一要旨,只有实现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切实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以及社会价值.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正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致使其发展取向偏离与社会的需求,造成了其社会价值的弱化.而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特征,摒弃了传统体育教学“重视技能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将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发展的核心目标.由此说明,注重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经之路,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4 模拟式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

4.1 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式的体验环境,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模拟式教学是一种对真实情节的虚拟展示,是一种具有指向性、目的性与实效性的情境的创设.在此情境中,教学的内容得以情景化,能够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体验,同时,通过有机手段的导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式的感受,并通过亲历亲为的参与与感悟,增强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了感官体验与理性认知的有机转变,使得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发展.这种情境感染下的体验与感悟,其效果要远远高于生涩的死记硬背式的理解与顿悟.因此,运用模拟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学生理解与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其适应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4.2 科学有效的模拟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导入

模拟式教学方法能够凸显教学内容的关键核心,易于学生把握学习的关键环节,提高专注程度.同时,模拟情境的创设,能够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生动逼真的虚拟情境的体验,远强于枯燥单调的机械模仿式的学习.这种通过感官体验引导下的学习行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对于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自主体验、主动参与的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愿学、乐学与会学的学习意愿与态度,这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导入具有极其重要的规范与促进作用,进而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通过对模拟情境的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而一旦这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将成为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碍.因此,提高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促进其理解社会与感悟社会,实现有机地融入社会与适应社会的重要基础.模拟式教学方法将教学的内容以虚拟的手段展现给学生,使之更易于对教学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发现,并通过建立于对情境体验而形成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来探求与把握问题的实质,进而寻求有效的解决手段.因而,模拟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培养与促进作用.

4.4 拓展学生的思维视角,为其未来的体育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拟式教学方法将生涩抽象的教学内容,运用虚拟的手段加以情境化,形成一种环境模式.学生置身于环境当中,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对教学的核心或关键环节加以审视,并能够针对不同视角体验所产生的感悟,进行比对与整合,进而形成最具实效性的认知.这种认知的实质是学生在理性层面对教学内容的适应表现,具有持久性与发展性,能够在学生未来的社会体育实践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与引导作用.因而,通过模拟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内涵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并能够有机地转化成为其未来体育活动的基础.

〔1〕周明星,张柏青.创新教育模式全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2〕向阳.21世纪各类学科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3〕郑斌,王定华.创新教育案例全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4〕李仕丰.对当前高校体育改革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0):118-120.

〔5〕王庆丰.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9):67-68.

G807

A

1673-260X(2013)06-0138-02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教学方法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护患情境会话
沙漠里的精灵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