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知到的世界和语言表达的关系

2013-04-02 04:55王宏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现象学乞丐共识

王宏亮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方式有很多,而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为什么能通过语言实现交流?心理学家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交际双方的共识.而人与人之间的共识和感知到的对象又是怎样的运转机制呢?人类又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实现思想交流的呢?

1 人的感知与语言表达

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人是渺小的,“渺沧海之一粟”.人类大脑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对于其他社会成员感知到的东西,很多情况下也是无法从他们的语言表达中获取准确的信息的.

希思帕尼斯的“官能心理学”认为“(人)首先通过感官认识具体事物,通过常识回想起记忆中的事物,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找出在时间或地点上的相似单位,这时才进行理解.”(P17)[1]

人们感知到的外部世界是经过人的大脑加工以后的主观世界.比如甲对乙说“今天很冷”,这是甲对自然界的气温的判断,但是乙会不会感到“很冷”那取决于乙的感知.即便是甲很客观的说“今天室外气温零下五摄氏度”,乙也未必可能和甲有相同程度的感觉,也许甲在室外需要穿上很厚的棉衣,而乙却不需要.

在味觉方面,我们经常说“众口难调”,其原因就是每个人对食物的味道要求是不一样的,酸甜苦辣咸,各人有各人的偏爱.即便是对待一种味道,也会有的人口味轻有的人口味重,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众人评价一个厨师的手艺是,各人也有各人的说法.

人对自己所感知到的世界所进行的言语表达往往是有偏差的.《认知心理学》提到:“我们所知的一切都是错误的”、“试想,如果我们的眼镜不能‘看到’正常的可见光谱,却能够‘看到’红外线,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会产生怎样的改变?……因为我们通过如此有限的(因而是扭曲的)渠道来理解现实世界,所以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知的一切都是荒谬的……周围的现实世界比我们所感知的要喧闹得多.”[2]

人类的语言只能表达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知到的信息,但不是所有能感知到的信息都能用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比如一个患者去就医,医生让他说说身体有什么不适,在很多情况下,患者人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总体感觉就是不舒服,但是就是说不出具体的怎样不舒服.这个与许多人领略美好的的东西一样,到兴致处说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不可言传”,严格地讲应该是“无法言传”,即他所感知的东西无法用语言真真切切地表达出来.

客观世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耳朵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肉眼看不见可见光以外的光谱,但并不是说超声波、次声波和可见光以外的光谱是不存在的.这同样也说明了人的感知器官的能力是有限的.

正因为人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语言表达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而且,在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所感知到的东西,人的语言的表达是不能穷尽人所感知到的世界的,人所感知到的世界是人脑加工过了的主观世界,在很多时候也会造成语言表达的偏差.

2 共识的形成

人类具有习得语言的某种基因.“Chomsky曾经提出(1965、1972)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 device LAD),他有助于语言习得:这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似乎从生理上就为习得语言准备好了前期的配置.”(P245)[3]婴儿刚出生,就开始不断的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刚开始是无意识的,是外部世界的纯粹刺激,后来逐渐地向有意识阶段发展.一个人习得语言的初始阶段,其大脑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刺激中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加工语言材料.美国心理学家RobertJ.Sternberg把这种行为称为“模仿”.“在模仿中,儿童完全是看到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时,儿童的确也模仿他人的语言模式,尤其是他们父母的语言模式.”(P247)[4]儿童就这样与其他社会成员建立共识,由于操同一种语言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外部世界的同一刺激在他们大脑中形成的印象和模式是大致相同的.这样,共识就在操同一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中得以形成.

3 语言表达的对象和意义

3.1 表达对象在哪里

“表达为说话者的信念、愿望等等的记号表示,表达‘表示’说话者的心理体验.”(P459)[5]

甲告诉乙说“A房子着火了”,如果乙的大脑中储存有“A房子”这个概念的话,他立刻就会回明白甲所说的这一事实.“A房子”和“火”这两个表达对象在什么地方呢?试想一下,是甲把客观世界中的“A房子”和“火”搬到自己的大脑中然后通过嘴传送给乙的吗?客观世界中的“A房子”和“火”能进入甲乙双方的大脑吗?不能.“A房子”和“火”仅仅是存在于甲乙双方大脑中的客观世界的镜像而已,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一旦成为人的表达对象,那么它们就是主观的.

“语言,作为起于嘴止于耳的这段声音,除了具有声音各种性质之外,它什么都不是,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说,语言在起于人嘴、止于人耳这个范围内,人们看不到任何意义,它除了是一段声音之外,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表达.”[6]“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要素(能指和所指)都是心理的,而且由联想的纽带连接在我们的脑子里”(P100)[7]

由此看来,表达对象不可能存在于交际双方的大脑之外,只能是在表达之前就存在于交际双方的大脑中的.

3.2 意义

意义是之人们对某种介质所传达出的信息的价值判断.

“胡塞尔说意义概念涉及三个方面:(1)意义行为,它将意义给予语词,使后者意指和指称.(2)通过有意义的表示而达到的意指客体.(3)观念的意义”(P459)[8]

某种介质对于交际中的人来说是否具有意义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说,你对一个吃饱了饭的人说“厨房里还有一碗面”,这里的“一碗面”对这个吃饱了饭的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而对一个饿着肚子的乞丐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这里的“一碗面”是救命的东西.吃饱饭的人和乞丐面对同一样东西的态度是不同的,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对乞丐来说,这“一碗面”有意义,意义在哪里?有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意义不会存在于“一碗面”中,因为如果存在于“一碗面”中,那么这“一碗面”对那个吃饱了饭的人来说也是有意义的,这个显然不成立.“一碗面”的意义只能存在于乞丐的大脑中.正是由于乞丐饿着肚子,这个是生理感觉,生理作用于心理,于是乞丐有了食欲,乞丐的对“一碗面”的价值判断就是这碗面能不让他再饿肚子、能维持他的生命.

4 思想情感交流的实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客观世界只有一个,而每个人对同一个对象的感知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是不同的.因此,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只能是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之上的.交际双方只有有了共同的意义领域,思想情感的交流沟通才有成功实现的可能.

想像一下你在公共汽车或在飞机上,听到两个你不认识的人的谈话.他们说的有些内容对你来说也是有意义的:“我真希望我我们已经到了.”而另一些内容则让你如坠云雾之中:“还记得我跟你说过什么吗?看,她又那样了!”每次你都无意中通道一个对话,你就会有这样的经历:语言如何使用的有效性取决于对你和他人共有知识的正确评估.(P274)[9]

这个例子中,前一个对话,对话的两个人和其中的“你”的共识就是大家都坐在同一辆公共汽车或者同一飞机上,说“我真希望我们已经到了.”所指的大家的目的地是相同的,这就是他们三个人的共识,是他们的大脑中共同的意义领域,因此谈话对于第三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假如你过去搭讪说“我也希望早点到.”那么“你”就和他们实现了思想情感的互动;而后一个对话对于第三方“你”来讲,由于“你”不知道对话双方曾经说过什么,在这一点上“你”和对话双方是没有共识的,假如“你”过去说“就是,她怎么总是那样啊?”会让别人感到莫名其妙.

总结:尽管每个人对世界上客观对象的感知是不同的,尽管语言表达很难完全反映交际双方的思想情感,但人们感知到的对象大致是相同的,客观对象对人们的意义是有共同点的,因而人们能够实现思想情感的交流,使人类文明代代相传.

〔1〕刘润青.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8.

〔2〕(美)索尔所(Solso,R.L.),(美)麦克林(Mcalin,M.K.),(美)麦克林(Maclin,O.H.).认知心理学(第 7版)Cognitive Psychology,7thed[M].上 海 :上 海 人 民 出 版社,2007.

〔3〕〔4〕(美)斯滕伯格(RobertJ.Sternberg).黄希庭校 Cognitive Psychology(Third Edition)认知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

〔5〕(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韩宝育.关于人类语言表达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7〕(瑞士)菲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美)斯滕伯格(Robert J.Sternberg).黄希庭校 Cognitive Psychology(Third Edition)认知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

〔10〕韩宝育.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2〕卢植.认知与语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现象学乞丐共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乞丐面
乞丐虎
现代乞丐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非同寻常的乞丐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