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诗歌中方位词的句法功能

2013-04-02 03:41陈淑萍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诗卷方位词补语

陈淑萍

(池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池州 247000)

方位词是汉语名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既能表达时间的方向和界限,也能表示处所的方向和位置。用方位词来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空间概念,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发展到汉魏六朝时期,方位词的使用更加普遍和广泛。这一时期的汉语方位词系统,相较于上古汉语方位词,无论在语义表达上还是在语法功能上,都已趋于完备;相较于现代汉语方位词,在用法和功能上也有较大差异。本文以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收录的汉魏六朝诗歌为语料,考察汉魏六朝诗歌中方位词及方位词组的句法功能。

1 汉魏六朝诗歌中方位词及方位词组使用概况

1.1 方位词

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方位词,按照结构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单纯式和合成式两大类。

单纯方位词主要有:东、南、西、北、上、下、前、后、左、右、中、里、内、外、间、旁(傍)、侧、边、表等。

合成方位词主要有三小类:

单纯方位词+方/面/头,如:东方、南方、北方、西方、上头、前头、后头、南面等。

“之”+单纯方位词,如:之东、之下、之中、之后、之右、之间等。

两个单纯方位词连用,如:西南、东北、东南、中间、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中外、内外、表里、上下、里中等。

1.2 方位词组

由于方位词具有很强的组合能力,可以和其他词类一起构成方位词组。汉魏六朝诗歌中使用的方位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2.1 名词+方位词

(1)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全汉诗卷七蔡琰《悲愤诗》)

(2)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全汉诗卷七辛延年《羽林郎》)

(3)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全汉诗卷十《乐府古辞·杂曲歌辞·焦仲卿妻》)

(4)牛顿不起,车堕谷间。(魏诗卷一曹操《秋胡行》)

(5)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宋诗卷七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6)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粱诗卷八柳恽《江南曲》)

这种方位词组在汉魏六朝诗歌中普遍使用,一直沿用到今。

1.2.2 介词+方位词

(7)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全汉诗卷十《古诗·焦仲卿妻》)

(8)我来自东,贻其好音。(晋诗卷五陆机《赠顾令文为宜春令诗》)

(9)天子命我,镇弼于外。(晋诗卷六陆云《答兄平原诗》)

(10)有客从外来 闻之常欢喜。(全汉诗卷七蔡琰《悲愤诗》)

(11)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粱诗卷一萧衍《河中之水向东流》)

(12)淑问伊何,自南自北。(粱诗卷五虞羲《敬赠萧谘议诗》)

(13)美人归以南,驾车驰马。美人伤我心,佳人归以北。(全汉诗卷四《鼓吹曲辞·铙歌·君马黄》)

当介词 “向”与“东”“南”“西”“北”组合时方位词常常前置,如:

(14)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巾。(全汉诗卷十二《古诗·古诗三首》)

(15)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北周诗卷四庾信《重别周尚书诗二首》)

1.2.3 代词+方位词

(16)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魏诗卷六曹植《名都篇》)

(1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诗卷十六陶渊明《桃花源记》)

(18)朱火燃其中,青烟扬其间。(全汉诗卷十二《古诗·古诗五首》)

(19)松柏隆冬悴。然后知岁寒。(晋诗卷四欧阳建《临终诗》)

(20)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晋诗卷十七陶渊明《乞食诗》)

1.2.4 数词+方位词

(21)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晋诗卷七左思《咏史八首》)

(22)修途曲且险,秋草生两边。(晋诗卷十一杨方《合欢诗五首》)

(23)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晋诗卷十七陶渊明《连雨独饮诗》)

(24)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北周诗卷三庾信《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汉魏六朝诗歌中还有诸如此类的方位词组,如百年外、百尺下、百代下、三十年后、五月中、百年内、一言外、千里外、百年间、三五间、一世间、寻步间等等。

1.2.5 谓词+方位词

(25)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全汉诗卷十二孔融《杂诗二首》其二)

(26)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球。(晋诗卷十一刘琨《重赠卢谌》)

(27)利害同根源,赏下有甘钩。(晋诗卷一傅玄《长歌行》)

(28)相携双清内,上真道不邪。(晋诗卷二十一杨羲《九华安妃见降口授作诗》)

无论是方位词还是方位词组,从其在诗歌中的使用情况看,作为句子的构件,在句法上都是多功能的。从整体上说,它们既可以作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也可以作定语、状语和补语;从个别来说,它们的使用情况,彼此又有不同,与现代汉语相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2 汉魏六朝诗歌中方位词的句法功能

2.1 单纯方位词的句法功能

在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单纯方位词一般要附在名词或其它词的后边才能充当句子成分,而在汉魏六朝诗歌中则能单独作主语、宾语、定语,还能修饰动词做状语,或者单独充当补语,甚至作谓语。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第一,除“旁(傍)、侧、表、里”外,其他单纯方位词均可直接做主语,且“上、下”“前、后”、“左、右”常对举出现。例如:

(29)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全汉诗卷七蔡邕《饮马长城窟行》)

(30)南有相思木,合影复同心。(粱诗卷一萧衍《欢闻歌二首》)

(31)北有岁寒松,南临汝贞树。(粱诗卷二十萧纲《贞女引》)

(32)前有赵张,后有三王。(全汉诗卷三《杂歌谣辞·谚语·吏民为赵张三王语》)

(33)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全汉诗卷七蔡邕《饮马长城窟行》)

(34)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晋诗卷十九《清商曲辞·神弦歌·圣郎曲》)

第二,单纯方位词既能直接放在动词后充当动词宾语,也可以位于介词后做介词宾语。例如:

(35)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全汉诗卷十《古诗·焦仲卿妻》)

(36)谁谓旷远,王道无外。(晋诗卷八挚虞《赠李叔龙以尚书郎迁建平太守诗》)

(37)齐缇在堂。笙镛在下。(粱诗卷三十《郊庙歌辞·梁明堂登歌五首·歌赤帝辞》)

(38)决定嫌疑苏珍之,视表见里宋世轨。(北齐诗卷三《杂歌谣辞·谚语·齐人为苏珍之宋世轨语》)

(39)几人应落泪,看君马向南。(北周诗卷四庾信《和侃法师》)

(40)诧侬安在间,一去数千里。(宋诗卷十一《乌夜啼·八曲》)

第三,部分单纯方位词常活用作动词,但产生新动词的意义后,原方位意义并不消失。它在句中充当谓语,一般既表示趋向,又表示动作。例如:

(41)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全汉诗卷七蔡琰《悲愤诗》)

(42)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全汉诗卷九《乐府古辞·相和歌辞·陌上桑》

(43)翼翼飞鸾,载飞载东。(魏诗卷二王粲《赠蔡子笃诗》)

(44)道之所混,孰后孰先。(晋诗卷五陆机《赠潘尼诗》)

(45)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全汉诗卷十二《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

第四,除“间”、“边”、“表”外,其他单纯方位词经常用在名词前面充当定语,起修饰限制名词的作用。例如:

(46)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全汉诗卷七蔡琰《悲愤诗》)

(47)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全汉诗卷十《古诗·焦仲卿妻》)

(48)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魏诗卷六曹植《杂诗》)

(49)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全汉诗卷十《乐府古辞·杂曲歌辞·焦仲卿妻》)

(50)白素为下裾,丹霞为上襦。(晋诗卷一傅玄《艳歌行》)

第五,单纯方位词用在谓语动词前,在句中充当状语。例如:

(5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全汉诗卷一刘彻《秋风辞》)

(52)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魏诗卷六曹植《白马篇》)

(53)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宋诗卷七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54)纷上驰,云之外。(齐诗卷七《齐雩祭歌八首·送神》)

2.2 汉魏六朝诗歌中合成方位词的句法功能

汉魏六朝诗歌中合成方位词入句后,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但不同类型的合成方位词,在句法功能上有所不同,它们有的必须附在其它词或词组后构成表示处所或方位的结构,有的不必附在其它词后而能直接充当句子成分。

第一,“之”加方位词构成的合成方位词,大多数情况下必须附在其它词后面,构成示处所、范围的名词性结构后充当宾语、定、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一般不作主语。例如:

(55)左右昭宣,在京之东。(全汉诗卷二韦玄成《自劾诗》)

(56)六合之内,恣心所欲。(全汉诗卷七仲长统《见志诗二首》)

(57)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全汉诗卷一东方朔《歌》)

(58)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魏诗卷一曹操《秋胡行》

例(55)“之东”附在“京”后,充当介词“在”的宾语;例(56)“之内”附在“六合”后,充当句中状语,例(57)“之中”“之下”分别附在“深山”、“ 蒿庐”后,例(58)“之上”附在“盘石”后,在句中都充当补语。

有时也能直接出现在谓词后充当补语,例如:

(59)余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晋诗卷十七陶渊明《饮酒》)

“之后”充当“醉”的补语。

第二,方位词加 “方”构成的合成方位词,与“之”类合成方位词在句法功能上有较大的不同:首先,它一般不需要附在其它词后面,就能直接充当句子成分:其次,它在句子中经常做主语;第三,它可以充当介词宾语。例如:

(60)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全汉诗卷一李延年《歌》)

(61)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魏诗卷一曹操《蒿里行》)

例(60)“北方”充当句子的主语,例(61)“北方”充当介词“於”的宾语。

第三,对举方位词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状语和宾语等成分,一般不做谓语。例如:

(62)西北有浮云,缭绕华阴山(粱诗卷四江淹《学魏文帝诗》)

(63)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魏诗卷十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之二十三)

(64)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全汉诗卷十《乐府古辞·杂曲歌辞·焦仲卿妻》)

(65)骏马翩翩西北驰,左右弯弧仰月支。(北周诗卷二庾信《杨柳歌》)

(66)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全汉诗卷七蔡琰《悲愤诗》)

上述 8 例中,对举方位词在例(62)、(63)、中充当句子主语,在例(64)、(65)中充当状语,在例(66)中充当宾语。

3 方位词组的句法功能

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方位词组,同样能在句子中充当各种成分。

第一,名词+方位词、方位词+名词合成的名词性方位词组,在诗歌中显得非常活跃,能充当主语、定语、宾语、补语等各种成分,一般不做谓语,也不直接做状语。

充当主语的,如:

(6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宋诗卷四陆凯《赠范晔诗》)

(68)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全汉诗卷十《乐府古辞·杂曲歌辞·焦仲卿妻》)

(69)西裘委衽。南风在弦。(梁诗卷六沈约《九日侍宴乐游苑诗》)

充当定语的,例如:

(70)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晋诗卷十七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71)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魏诗卷三应玚《定情诗》)

(72)宝珠出东国。美玉产南荆。(北齐诗卷二颜之推《古意诗二首》)

充当宾语的,如:

(73)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全汉诗卷十《乐府古辞·杂曲歌辞·梁甫吟》)

(74)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全汉诗卷十《乐府古辞·杂曲歌辞·焦仲卿妻》)

(75)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晋诗卷七左思《咏史诗八首》)

充当补语的,如:

(7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诗卷十七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77)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全汉诗卷一刘彻《秋风辞》)

(7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诗卷十七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这两类方位词组,当其前面出现介词构成介宾结构时,如果介宾结构位于谓语动词前,充当状语;位于谓语动词后,则充当补语。

充当状语的,如前例(17)中“外人”与介词“为”构成介词结构,充当谓词动词“道”的状语;还有如:

(79)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梁诗卷十一吴均《山中杂诗》)

(80)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全汉诗卷十二《古诗·古诗三首》)

充当补语的,如:

(81)高高上际於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魏诗卷六曹植《桂之树行》)

(82)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全汉诗卷十《乐府古辞·杂曲歌辞·古艳歌》)

(8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第三,代词+方位词,合成表示处所、方向等的名词性词组,在句中也能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如上

例(17)中“此中”则充当“人”的定语。除此外,该类方位词组在句中还可以充当补语、宾语等。

充当补语,如:

(84)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魏诗卷一曹操《步出下门行》)

(85)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魏诗卷七曹植《赠白马王彪诗》)

充当宾语,如:

(86)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全汉诗卷十《乐府古辞·杂曲歌辞·焦仲卿妻》)

第二,介词+方位词组合成的方位词组经常性用作状语,例如:

(87)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全汉诗卷九《乐府古辞·相和歌辞·陌上桑》

(88)何时可掇?忧从中来。(魏诗卷一曹操《短歌行》)

该类词组在句子里也可充当补语,如例(13)中介宾结构“以南”、“以北”在句中即充当谓词“归”的补语。

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汉语方位词系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调整。与上古汉语相比较,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方位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有了很大发展,为汉语方位词系统的成熟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张世禄.先秦汉语方位词的语法功能.[J]河北大学学报,1996(1):59-64.

[2]储泽祥.汉语空间方位短语历史演变的几个特点[J].古汉语研究,1996(1):57-61.

猜你喜欢
诗卷方位词补语
我问
有讲究的方位词
七绝·读黄教授《未来不是梦》感怀
动物们的聚会
春行
春行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汉语方位词研究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