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

2013-04-02 02:54:59李爱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3期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能力院校

李爱萍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

李爱萍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近十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他们肩负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关于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课题进行了不少的有益探索,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提供一点借鉴与参考.

应用型创新人才;困境;路径

1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涵义

1.1 创新人才的内涵

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G uilford)的《创新性才能》和《创新力与创新思维新著》两本著作的问世至今创新人才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创新人才的涵义在这期间中外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人们主要从两个层面界定“创新人才”.

第一层次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人才”,也即“冒尖的杰出人才”.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都是这样的创新人才,他们引领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第二层是指不满足现状,不断有新思想,善于发现新问题,善于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的人才.这些人才更多地是在组织和集体创新环境中发挥作用.微软公司、Google公司等就是这种创新成功之典型.

1.2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涵义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随着近十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生而提出的一类创新人才.传统的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冒尖的杰出人才”的主要阵地,而如何能打造出一批适合社会需要的专门应用型人才,是由近十年来产生的以教学为主的应用型本科主要应该考虑的问题.正如潘懋元先生所说,“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人才培养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

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能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升华,从而带来更大的效益.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困境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2.1 学生因素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招生过程中生源质量明显差于研究型的大学.这些学生主要特点是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而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创新人才的一个主要特质,缺少这个主要特质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过程中先天不足,这势必会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2.2 教师因素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2.2.1 较为陈旧的教学观念

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视对知识的记忆,而对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不高.作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由于其本身的受教育经历决定了他们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也是较多地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而缺少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教育思想大大地制约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2.2.2 较为刻板的教学方法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上课仍然以理论讲述为主,缺乏师生互动、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这种局面在短时期内得不到改观,应用型本科院校没能大量开展师生互动课、没能把课堂开到企业中,没能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真正参与实践.

2.2.3 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多数是纯理论教学工作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知识的传递者.由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的关系较为松散,虽然把一些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但由于各种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多数教师还没有真正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实践,这将势必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体系因素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安排来看,多数院校“重理论轻实践”.他们在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参与相关活动,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实践环节这个必不可少的平台,平台的缺失必将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路径

3.1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实践环节,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应用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乐趣,在此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引导力图使学生们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否定旧事物,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尝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的、主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创造创新成果.

3.2 转变教师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转变教师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2.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首先,这种教学理念的的树立使学校、教师和学生明确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为这样能使学校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置,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一种“我是课堂的主角”的主人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其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因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把能否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作为判断教育价值观的唯一标准,最大限度地使人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对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对创新型人才成长遵循规律的把握.

3.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利用学校或个人关系联系一些企业,说服企业能支持学校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安排在企业,由教师带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实践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纸上谈兵”式的说教,而是“真枪实弹”式的实干,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应用型创新能力的培养.

3.2.3 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构建一种“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提问,教师和学生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都会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2.4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都有自己的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在教学中要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不能形同虚设.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和社会“零距离”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首先要求教师是和社会“零距离”,否则怎么能培养出来和社会“零距离”的学生呢,更别说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了.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把授课教师有计划地、分批地派往企业进行实践活动,让教师能够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肩负起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担,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

3.3 加强教学体系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不能违背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的思路,但在具体培养上应制定适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发展的教学计划,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把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目前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作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加大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要求,具体体现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修到一定的学分,而且这个学分在学生四年要求修到的总学分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关于考核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的好坏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实践环节考核随意性较强,而且比较宽松,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学分.这种实践考核体系导致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人糊里糊涂地参加了实践,没有真正的收获,而更有甚者没去实践,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随便交份实践活动报告,这种没能把实践环节做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因为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总结,最后才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培养出应用型创新人才,首先要制定适合培养目标的、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教学计划的真正落实.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他们的、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之路.

〔1〕严新平,谢峻林,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09(1).

〔2〕顾永安,何东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3〕王贵成,冯军,等.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师资建设[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

G642

A

1673-260X(2013)12-0217-02

猜你喜欢
应用型创新能力院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