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内蒙古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王晓辉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建立在一项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内蒙古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问题,分析了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发现了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应对策,本研究成果旨在对构建内蒙古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培养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综合性人才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社会体育专业是为适应健身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自2003年开始,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相继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个起步不久的新兴专业,我区的社会体育专业还处于摸索阶段.受我区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地方性新建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上的不完善,在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方面缺少特色,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就业现状.
实践教学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本技能的掌握都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社会体育专业所表现出的社会性、健身性和经营性等特征使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然而,尽管我区社会体育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实践教学的基本体系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课程设置依然不够合理,学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实践内容仅局限于军事训练、劳动、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常规类别.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与现行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相悖,不符合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现有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与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一致,高校在加强社会体育课程管理和实践教学容量方面不够,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拓宽知识面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根据一项对内蒙古地区四所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从个案管窥目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比重偏小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规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科研实践三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我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有社会实践部分,对于专业实践和科研实践部分基本没有涉猎.社会实践方式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形势与政策讲座,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与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组织竞赛与裁判实践,体育协会活动,科技文化服务和业余训练等.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虽然看起来形式多样,但实际上由于可投入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单一,社会体育专业在专业实验、专业实习、学术活动和社会调查方面的实践教学比重一直偏小.
2.2 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在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活动是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我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社会观念、地方政策和实践经费等各方面的局限,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基本没有其它与课程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内容的单一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单调,我区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体育指导的实习机会较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不丰富和成效的不显著,大大地制约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竞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和人文体育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
2.3 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根据调查发现,社会体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没有彰显出专业特色,没有体现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目标.尽管内蒙古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进行了大量改进,但实践课程设置结构依然不甚理想.应用学科所占的比例过大,实践环节在总课程设置中比重依然偏小.代表实践教学主体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主要集中在毕业前夕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这段时期里,学生既要写论文,又要实习,还要准备诸如公务员、教师编制等各种考试,时间紧,任务重,实践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高密度功利性培养出来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必定会缺乏专业特点和社会竞争力.
2.4 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
我区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基地较少,实验教学设备匮乏,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实践需求.调查显示,一方面,我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严重不足,仅有部分实验室可以作为本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且缺乏相配套的实验教学仪器,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缺乏符合社会体育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中心等.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可以从事社区指导员、教师以及健身俱乐部教练等工作,但我区根本无法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实践基地.
3.1 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中,社会体育专业知识讲授较多,实践教学环节较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社会体育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为实现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设置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内容,拓展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将理论贯穿于实践教学之中.使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重视理论系统知识向重视综合应用转换,建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3.2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
学院应将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分散到课程设置和各个学年,重视应用类课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实习的安排应综合考虑教学计划和学生个人规划等因素,因人而异的安排实践教学.首先,将实践教学渗透到每门应用性课程的教学中.例如,社会指导员培养安排了32个学时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安排8—10个学时的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相关社区进行参观实践学习.其次,将专业实习分散到各个学期.高度集中的密集型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应根据各个学期的课程在学期末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业实习,提高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适当延长实践教学时间.合理有效地设置教学实践环节,根据实践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适当地延长每个教学实践环节的时间.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反映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保证教学实践时间上连续性.
3.3 完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建立良好的实践环境的前提.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选择更应该遵循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在探索新专业的办学模式下,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根据本专业特点与方向,建立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充分利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实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
第一,在资源的利用上,各大高校应坚持“立足本校,放眼社会”的原则,拓展学生见习、实习、实研、实训的机会和途径.第二,本学院应该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基地的选择应该形式多样,让学生到能发挥专业特长的地方进行实践.学校应多设法建立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实习基地来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三,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地区体育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积极和企业、公司的密切合作,扩大了社会体育专业的社会认知度.
3.4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社会体育专业一线教师要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社会体育专业教师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实践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改善.为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有必要提高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改善教师学历结构,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从而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队伍.
3.5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根据调查统计表明,部分学生对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实践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认为实践教学与专业的相关度不大,没有对实践教学加强重视.实践教学在认知教育、时间安排、内容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改善.首先,把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实践能力要求纳入培养方案,作为奖励学分,使职业标准、证书考试标准与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相结合,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专业技能,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1〕杨廷军,吕树庭,招乐辉.构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J].体育科学,1998,18(4):10-13.
〔2〕杜学工,白亚军.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体育学刊,2007.
〔3〕刘勇,曹刚.社会体育专业(产业经营方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5(7).
〔4〕汪元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5〕王爱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
〔6〕张岚.建设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
〔7〕顶立敏.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10).
〔8〕陆亨伯.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02(2).
〔9〕刘善云.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
〔10〕马维平,等.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体育学刊,2005(4).
〔11〕王雪峰.对南京体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的个案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4).
〔12〕郑建岳.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J].西安体院学报,2002(2).
G80
A
1673-260X(2013)12-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