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量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逐步调整。201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了170.73亿,同比增长30.18%,其中国产电影票房82.73亿元。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达到1.5万亿元,新建国家级新闻出版产业基地5个。互联网和移动网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国产网络游戏备案585款,同比增长超过200%。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幅速度,也必将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国家、地方、企业、银行、基金都瞄准了这个市场,文化产业将成为各方投资人的“价值洼地”。而其中“洼地效应”也会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转企改制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一步,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决定,已经体现出事业化体制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这一现实。正是由于事业体制的障碍,导致了我国的文化业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之所以需要通过转企改制实现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特有的机制,可以更有效地适应市场和配置资源,因此能更大限度地实现其特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既是改革的动因,也是改革的方向。
转企之后,更需要的是改制,用产业的思想和市场的模式去做文化。尊重市场规律,用市场手段去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在文化产业大军中,目前发展最接近国际水平的当属电影行业。中国的电影业正在建设自己的品牌,几家民营电影公司异军突起,拍出了一些高票房的国产电影。票房不是一切,票房好的电影不一定是好电影,但好的电影票房一定会大卖,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中国的电影有可能会最先一步和国际接轨。
文化产业的“洼地效应”正在显现,投资界早已看出,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因为,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文化和金融融合的共识已经开始形成,主要表现为,扩大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全链条,还有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文化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流通工作,并探索文化与金融结合的新规律、新渠道。
地方政府也使出浑身解数,去实现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的双赢,与行业领军企业配合得相得益彰,一方给政策,一方给创意。只有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把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转换成可持续的经济资源。
文化产业的真正春天已经开始了,在这场“王的盛宴”中,地方政府只有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做好支撑,找好洼地,才能将文化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经济价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