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梅
1.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根据高二年级女生生理、心理特点,教学选用高二年级跳跃部分挺身式跳远为主要内容,这堂课主要学习挺身式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将借用短绳,学生练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并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实践中学会锻炼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能力。
2.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了解挺身式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在本节课中的作用。
运动技能:通过学习挺身式跳远--助跑起跳技术,使85%学生基本掌握助跑起跳技术动作,20%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助跑起跳技术。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练习方法及手段,培养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互帮互助,学习中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3.教学内容
挺身式跳远——助跑起跳技术。
身体素质练习:仰卧起坐。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助跑起跳技术。
难点:助跑起跳的蹬伸,及上体的控制。
5.教材分析
根据人教版教材第二册及高中教学模块为教学内容,将跳远技术特点:助跑、起跳、腾空、落地技术,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一方面考虑教材的技术特点,另一方面考虑高中女生的生理特点进行教学。学习时掌握的知识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平稳的挺身式腾空姿势以及正确的落地动作。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根据技术特点先学习助跑起跳单个技术环节动作,然后通过第一次课的学习逐步完成跳远完整动作技术。通过跳跃部分学习,主要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同时对发展学生速度、灵敏性、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果断,勇敢的精神品质。
6.学情分析
授课:第1次
年级:高一年级(5、6)班 女生 人数:40人
根据我校高二年级女生身体素质情况,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在内容的选择上第1次上课主要内容学习助跑起跳技术,让学生充分掌握起跳腿的蹬伸,及用力顺序。从而在教学中照顾到每个孩子,在学习中从易到难,逐步进行。本节课将借用短绳贯穿于课堂,合理的解决助跑起跳时的腿蹬伸。让学生懂得跳短绳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从中学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达到终身受益。
7.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启发、激励。
学法: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分组、分层、自主学习、合作。
8.教学程序
课前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准备部分10分钟~12分钟
1游戏“叫数抱团”目的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反应能力,应变能力。
2跳绳 目的是: (1)充分做准备活动。
(2)借用短绳(单摇,双摇)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
3 徒手操: 避免受伤
4 模仿练习 :为了很快进入本堂所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25分钟~27分钟
学习助跑起跳技术:
1、走动中一步起跳技术(体会上下肢的配合与起跳腿的蹬伸)
2、借助台阶,一步起跳(让学生感受上体的倾斜与控制,摆动腿的夹角,起跳腿的伸蹬)
3、行进间一步起跳(借助跑一步起跳体会起跳腿快速放脚与蹬伸及上下肢的配合)
4、二人一组,利用短绳放于腰间做走动中一步起跳,目的是:(1)解决问题充分体会起跳时的蹬伸,身体重心的控制。 (2)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协作能力,团结友爱的品质。
5、利用短绳做行进间高抬腿起跳。
目的是:(1)增加难度
(2)分组进行五人一组,小组长组织自由练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协作能力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层次不同学生,教师进行指导和改进并区别对待。掌握好的学生加一段距离连续起跳,掌握一般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练习,充分体会起跳后的蹬伸感觉及高重心,快节奏起跳。
6、教师完整示范(挺身式跳远,三步助跑起跳)
目的:(1) 激发学习兴趣
(2)助跑与起跳技术是跳远的关键
7、行进间助跑3-5步起跳,
目的:(1)让学生感受一下进沙坑的感觉。
(2)对能力差的孩子是一种激励,从而避免缓冲时受伤.
(3)为第二次课做准备(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三)结束部分 5分钟
1、二人一组仰卧起坐20个,增强腰腹力量目的。
2、相互放松 在小垫子上相互放松,目的是为了促进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相互帮助。
3、小结
8.场地 器材
场地:跳远场地
器材:小垫子20块 40根短绳
10.教学预计效果:
基本使85%以上的同学初步掌握跳远助跑起跳技术,有20-30%能够很好的衔接助跑与起跳技术。
预计练习密度:40-45% 预计平均心率:140-145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