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导写示例

2013-04-01 07:58冯汝汉周莉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兰亭序郎平王羲之

冯汝汉 周莉

【新题亮相】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细心审读这则材料可知,依米花有三个特点,这正是立意的基本角度,由此联系人生便可以得出相应立意:①由依米花“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的特点,可以引出“专一是一种成功的品质”、“与其广博不如精深”、“扎根深处可成正果”的立意;②由“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可以引出“积累力量,突破自我”、“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生命的辉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成功”的立意;③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可以引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得精彩”的立意。在此基础上,再次整体审读材料,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人生的意义重在奋斗的过程;二、人生的意义重在永不放弃的追求。写作时,可根据自己掌握材料的情况,从以上四个方面的立意中选择一点,皆可视为符合材料题意。如果能这样立意:在艰苦的环境中,即使你不具备大多数人能生存的条件,但是,如果你能够一心一意地扎根深处,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地追求,能够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你一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尽管短暂,却很绚丽。那就称得上最佳立意,从这个角度切入,写出的文章定会胜人一筹。

【佳作示例一】

坚韧不拔的精神,可贵!

◎李 涵

晴朗的夜空中條而划过一道耀眼的光芒,一颗流星绽放出了瞬间的灿烂,绚丽的光线刺痛了人们的眼睛,人们不由得想起那朵依米小花,那朵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开出一朵独特却只绽放两天的小花。心中不禁感到一阵惋惜与遗憾。同时也为它坚定的生命力与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而深深震撼。

只是一朵花,便有如此坚韧不拔的毅力。换作是人,又将如何?我信步思考,脑海中泛起阵阵波澜,他们,走进了我的思绪中。

一间破旧的旅馆里,一张摇摇欲坠的木床上,一位54岁的老人奄奄一息地望着天花板,弥留之际,他心里想的并不是他即将逝去的人生,而是他还未完成的著作。他便是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这时,门突然开了,他的助手冲了进来,大声对他说:“先生,教会的出版社终于肯出版您的书了,这是第一本!”助手将一本厚厚的书递到哥白尼手中,哥白尼嘴唇颤动着,激动的眼泪潺潺地划过面颊。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天体运行论》,哥白尼著”几个大字,老人用手抚摸着它,整整十六年,这一天终究还是到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老人苍白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微笑,留恋地再看了封面一眼,安然闭上了眼睛……

李时珍,中国古代医学家,他的巨著《本草纲目》在医学界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并且被翻译成十几种外国语言在世界广为流传。谁可曾想过,这本书的出版背后凝聚了他多少汗水和心血?李时珍登高山,采草药,尝百草,风餐露宿,饱经磨难。我不会忘记你严冬被荆棘划破的手背;我不会忘记你酷夏被骄阳炙烤的痛苦。没有它们便没有《本草纲目》的问世,没有医学界首屈一指的巨作,更没有世间如此美满和谐的幸福!

想到这里,我猛然醒悟,可贵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五年的插根入地,汲取养分才换来两天短短的绽放,所以依米花绽放得美丽,绽放得独特。人何尝不是这样?若无长期的积累与坚韧的毅力,何以能换来最后的成功绽放?

花如此,人如此,世间万物亦如此。

坚韧不拔,铸就成功人生。

坚韧不拔的精神,可贵!

【评点】这篇散文构思新颖,行文举重若轻。从“流星”绽放瞬间的灿烂“想起那朵依米小花”,从而轻而易举地引出主旨:“只是一朵花,便有如此坚韧不拔的毅力。”抒情议论与记叙描写的巧妙搭配,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和谐地统一起来,令人在阅读欣赏之中,领会到其中的深意。

【佳作示例二】

生命的过程也是美丽的

◎林 赟

有一种生长在非洲戈壁滩上的依米小花,花的颜色很独特,但它需要花费大概五年的时间,才能开出一朵四色鲜花,且只能绽放两天。

有人会说,这是多么可悲的花啊,才开了两天便结束了生命。然而,依米花真的可悲、真的只开了两天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依米花是一个壮丽的生命,它在孕育花蕾的过程中久久地绽放。生命的过程也是美丽的,我们不能小看它的力量,它因积蓄而成就自我的价值。那些认为依米花可悲的人关注的只是结果,而忘却了其在成长过程中用生命谱写的乐章。

翻开历史的篇章,多少名人,经过日日夜夜不懈的奋斗,为的仅是闪亮的一瞬。虽然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但过程中绽放的美好,让人铭记于心,芳香永存。

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正因为《兰亭序》显赫的荣誉,掩盖了王羲之在成为“书圣”的过程中,曾经拥有过的许多脍炙人口的美谈。所以,人们对王羲之的认识不够深刻,缺少了窥探一位贤人的机会。

我小时候曾听过王羲之幼时专注练字、误用墨蘸糕巴吃的故事。后来却因《兰亭序》的光芒,弥盖了我儿时的记忆。现在想来“书圣”之名也不是全因一纸腾达的行书而成就的,其当然不能缺少他由始至终的勤学苦练,王羲之的勤勉从幼时便可见一斑。

成语“入木三分”同样是出自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在木头上写好字后交给刻字的人,那人发现墨迹已渗入木头三分之深。传说有个人爱好收藏名家名作,可惜无法得到王羲之的作品,而一口气不顺死了。那人的妻子给丈夫盖棺后在道上大骂王羲之,正恰被王羲之听见,便好心地在棺盖上写下“寿”字。王羲之在说明自己身份后,忽见那人死而复生,掀盖而坐,高呼终得王羲之的一字。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王羲之写成《兰亭序》前,如果没有他在成名前勤学苦练和深厚的人品修养,又如何能被人千古传颂呢?可见,生命的过程也是美丽的。

在郎平执教美国女排前,美国女排甚至挤不进世界二流球队,而如今的美国女排在世界杯上连挫五支劲旅,凯旋而归。这当中除了郎平在技术上的指导外,很重要的是郎平对队员在思想上的启发。由于情绪上的大起大落,美国队很难发挥真实水平。郎平开导球员要享受与别人比赛的过程,享受排球的乐趣,不要顾及结果。于是一支一路高歌、快乐比赛的美国队诞生了,让世人在每一个过程中看到她们的绽放。

让我们做朵依米花,养精蓄锐,在过程中绽放美丽的人生吧!

【评点】这篇习作的观点来自于材料,但切入的角度与众不同。开篇用对比手法,在依米花是否“可悲”的对比中,自然引出主旨“生命的过程也是美丽的”,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接着列举王羲之和郎平的例子进行佐证,前者泼墨如云,而后者惜墨如金,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篇末一句再点材料,彰显主旨。全文的论述思接古今,腾跃有致,评论人事,信手拈来,而且主题丝毫没有偏离所供材料,值得一读。

猜你喜欢
兰亭序郎平王羲之
郎平:不信东风唤不回
书法作品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王羲之品尝牛心
请别叫郎平“女神”
郎平退役后被迫出国隐情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