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再生法袋栽金针菇技术

2013-04-01 12:30:11黄斌
长江蔬菜 2013年12期
关键词:棉籽壳金针菇菌种

黄斌

(福建厦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61009)

近年来,食用菌尤其是珍稀食用菌在国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并形成周年供应的市场需求,需求量不断扩大,售价高,市场前景好。

福建厦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9年建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试车间,共有9个调温、调气菇房及配套设施计960m2,主要栽培金针菇、黑木耳、平菇等。在福建农业大学黄毅教授指导下,采用三区制的再生法袋栽金针菇,经过多年探索及攻关,工艺技术日趋完善。其工艺要点为在18~20℃的培养室发菌,在12~15℃的催蕾室诱导原基和菇蕾再生,在6~8℃的发育室进行驯化、抑蕾和发育。现将工厂化周年生产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

袋栽主要考虑出菇时温度是否适宜,一般温度稳定在6~12℃。在自然条件下,厦门地区主要集中在11~12月制袋,翌年1~2月出菇。工厂化生产具有控温设备,可进行周年生产。

2 菌种制备

2.1 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白色菇种。具体标准是菇盖抗细菌侵染、不易开伞;菇柄硬挺、粗细均匀;菇体色泽洁白,含水量较低。

2.2 母种

常用培养配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1 g、硫酸镁0.5 g、维生素B110mg、琼脂22 g、水1 L,按常规配制和灭菌。接种后在20℃恒温条件下培养,每隔2~3 d天检查一次,如感染杂菌应及时清除,确保母种纯度。接种后10~12 d,待菌丝长满斜面试管 (1.8 cm×20 cm),再转接原种瓶,每支试管母种接8瓶原种。

2.3 原种

培养基配方是棉籽壳64%、麦皮25%、蔗渣10%、碳酸钙1%,料水比1∶1.2。750 mL广口瓶装干质量为180 g的料,将削尖小木棍插入料中形成孔穴,高压灭菌后接种。在瓶口料面及孔穴底部各接一块母种,在20℃条件下培养,26~28 d菌丝布满全瓶。

3 栽培料制备

配料配方为棉籽壳37%、麦皮37%、蔗渣24.5%、碳酸钙 1%、过磷酸钙 0.5%,料水比 1∶1.4。先将棉籽壳、蔗渣和水倒入搅拌机中搅拌,在棉籽壳吸足水分后再加入其他材料,充分拌匀。配料要求均匀、松软,稍有弹性。培养基质(棉籽壳、麦皮、蔗渣)的含水量因不同进货时间、不同季节而有一定差别。拌完料后检测含水量,即用手紧握培养料,以指缝间有2~3滴水珠下滴为宜。控制好培养料含水量,关系到菌丝生长是否健壮及生长后期对水分的需求,是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搅拌、添料、进锅尽可能在3 h内完成,以减少灭菌前培养料的微生物繁殖量。

3.1 装袋灭菌

选用对折口径宽17 cm、长40 cm、厚0.00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前垫一块平整木板在地面上,防止沙粒、杂物刺破塑料袋底部。装袋时将直径2.5 cm圆木棍插入料中,沿棍四周边装料边压实。每袋料干质量为400 g,填料高度16.0~16.5 cm,旋出木棍后,袋内应形成孔穴。套塑环,套环距离料面3 cm,以便接种时摇动菌种。塞上棉塞,每16袋竖放于一个专用周转筐内,筐上覆盖一层塑料膜。按常规方法高压灭菌(147 kPa的压力下保持2 h),等压力自然下降到49 kPa以下时,打开排气阀门,让压力下降至零,再开锅门,利用余热烘干棉塞上的水汽。高压灭菌后如果过早过急打开锅门,因锅内气压较低,外界空气倒吸入锅体内,杂菌的孢子就会粘在棉塞或瓶袋上,无法保证彻底消毒。另外,冷却过程中瓶袋内会出现负压,如果棉花塞未塞紧,空气就会顺着棉塞和瓶袋口交界处进入瓶内,造成接种前的污染。

3.2 接种培菌

待灭菌后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应尽快进行接种。接种箱消毒时,可用2%~3%来苏尔或0.25%新洁尔灭消毒剂喷雾增湿,再用气雾消毒盒(菇保1号)熏蒸,使用量为2~6 g/m3,配合开启紫外线灯(30W)进行灭菌,30 min以后达到无菌条件再接种。接种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接种,棉花塞过火焰烧烤、过火封口,一般每瓶原种(750 g/瓶)可接25袋。用接种匙将菌种捣碎成黄豆大小,接种后摇动栽培袋,使菌种均匀分布于料面,部分落入预留孔穴中,促使菌丝上下同步生长,达到四面开花,缩短栽培发菌时间,并减少污染。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约24 h后菌丝开始萌发。接种后第5天就应检查菌种是否出现污染,如发现污染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清除。在18~20℃室温下,约25 d菌丝即可长满袋。

4 出菇管理

从诱导原基形成到采菇分为5道工序,即12~15℃诱导,再生,6~8℃驯化,抑蕾,发育。采用高压换气方式,经缓冲室将新鲜空气用高压风扇定量送入菇房,废气通过排气窗经缓冲室的隔离层排出。

4.1 诱导阶段

将符合发菌标准的菌袋移入催蕾室,控制室温12~15℃、相对湿度90%~95%,每天定量换气。当菇蕾形成后,不急于开袋,促使菇柄伸长,而菌盖难于发育,形成针尖菇蕾。一般诱导15 d后割袋。

4.2 再生阶段

待培养基表面和棉塞间针尖菇较密集,将离料面2 cm以上塑料袋割除。菌袋横卧在床架上间歇吹风,让菇尖失水萎蔫。吹风过程中要分次用手掌轻触菇蕾,将稍有刺痛感的菌袋挑出,移入另一催蕾室。2 d后,在萎蔫菇体上重新形成密集菇蕾,为再生菇蕾。

4.3 驯化阶段

等到整个料面再生菇蕾密集而整齐时,从菌袋底部套入塑料套袋,套袋口离料面高度3 cm。将套袋后的菇袋移入6~8℃、相对湿度85%~90%的出菇袋室,排列于中层菇架进行驯化。

4.4 抑蕾阶段

当子实体长到与套袋口等高时,将个别菇盖偏大的剔除,拉高套袋口3 cm左右。在这一阶段,通常采用层架对换办法来控制,将菇包移至上层菇架抑蕾,由于上层菇架光照和制冷风机的循环风都较强,对菇体的发育有双重抑制作用。

光照对金针菇生长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强光照条件下,金针菇生长缓慢,整齐度好,密度大,产量相对高。在抑蕾阶段应给予强光照,而生长期不宜强光,否则菌盖变大,影响品质。光照时间长短也应考虑。最好是强光、低温、强风等因素共同作用,以达到良好的抑制效果。

当菇体长出套袋口时,菇柄较硬,菇盖色泽发白,菇体的含水量也较小,进入发育长菇阶段。抑蕾阶段需要费时5 d左右。

4.5 发育长菇阶段

将菇包移到下层菇架,分2次拉高袋口,其目的是提高袋内的CO2浓度,以抑制开伞,促进菇柄伸长。由于金针菇是好氧性菌类,需不断补充新鲜空气,通风换气是提高金针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CO2浓度的高低决定着金针菇菌盖的大小,而其菌盖大小,是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因此,控制好每天通风换气的次数和时间,进而调节栽培室内O2和CO2的比例,是决定金针菇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的菌种不良或被病菌侵染;二是菇房没有彻底清洗消毒,室内杂菌孢子浓度高,造成栽培袋接种或栽培时污染;三是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或接种时操作失误;四是菇房温湿度调控不达标。

由于白色金针菇栽培周期短,不提倡使用化学防治,严禁在长菇期喷洒农药。如确需喷洒农药,也应以预防为主,在没出菇或每批菇采后喷药,并根据国内外市场允许的农残标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掌握喷洒浓度和次数。

6 及时采收

当菇柄长到15 cm左右、菇盖直径1.0 cm左右时,脱去套袋,手握菇丛左右移动,稍用力将菇拔下。只收一潮菇,每袋可产鲜菇400 g以上。采收时避免折断菇柄,采收后用小刀将菇柄基部切齐。从割袋至采收20 d左右,整个生产过程历时55~70 d。

7 包装冷藏

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包装。包装间温度应在8℃以下,可提高其商品性和延长保鲜贮藏期。途中运输用泡沫箱包装,装箱前箱体要进行预冷,出货前产品在3~5℃库房保鲜。

猜你喜欢
棉籽壳金针菇菌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04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食用菌(2018年4期)2019-01-08 01:44:02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金针菇家常吃法
金针菇转潮期管理七要点
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营养成分比较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30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