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优美乡镇 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

2013-03-31 02:34三明市环境监测站杨叶青
海峡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村乡镇文明

三明市环境监测站 杨叶青



创建生态优美乡镇 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

三明市环境监测站 杨叶青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这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的创建是当前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80%的乡镇必须通过生态乡镇条件考核,这是一项艰难而巨大的工程。该文总结了三明市创建生态乡镇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困难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建生态文明乡镇的措施与建议。

生态乡镇创建 生态文明 困难 问题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明确了方向。当前,三明市委、市政府正立足于“生态立市”的总体发展思路,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了在2016年底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奋斗目标。然而,我市成为国家级生态市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所辖县(市、区)的80%以上必须通过生态县(市、区)条件考核和命名,而每个县(市、区)要通过生态县(市、区)考核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所辖乡镇的80%必须通过生态乡镇条件考核和命名。因此,创建生态乡镇是三明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基础和细胞工程,是生态市创建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三明当前创建工作的实际,粗浅地谈一些个人认识与体会。

1 当前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从我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任务上看,必须要有80%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80%的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从时间上看,要在2015年底前达到国家级生态市的标准,2016年底通过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部的考核验收;从创建要求看,2013年底前,泰宁县要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并获命名,建宁和明溪两县要达到国家级生态县标准;2014年底前,建宁和明溪要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并获命名。永安、将乐、沙县、梅列、三元、清流、宁化、尤溪和大田要达到国家级生态县(市、区)标准,2015年底前,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市、区)考核验收并获命名,同时三明市达到国家级生态市标准。

截至今年8月份,全市已有1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128个省级生态乡镇、147个省级生态村、1305个市级生态村获得命名。还有6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国家级生态村通过验收,待命名。全市60.9%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81.3%的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这为三明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市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迫切需要我们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这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意识不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城乡人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开始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但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还有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尤其是在农村,因为农村的条件有限,很多人都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长期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难度不小,生态文明的意识较为薄弱。

1.2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相对匮乏。特别是有些村的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需求都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垃圾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乱倒、乱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愈演愈烈。

1.3 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较突出。主要集中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生态破坏,导致地力下降,引起水体和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通过食物链给人畜带来危害。二是规模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规模养殖由于相应的治理设施缺少或不完善,动物排泄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农村环境投诉的一大热点。三是农村白色污染,随着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制品等难降解材料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白色污染十分严重。

1.4 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投入不够。多数农村身陷“发展慢,收入来源少”的困境中,而我市地处闽江上游,因保护生态环境又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各级财政经费紧张,用于重点生态建设方面的资金十分有限,多数乡镇、村投入不足,造成了环保基础设施特别是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乡镇建成区污水处理率低已成为制约生态乡镇创建的瓶颈问题;部分乡镇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没有规范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系统,垃圾随意倾倒,脏、乱、差现象严重;部分村庄供水设施简陋,饮用水水质长期没有监测,自来水管网铺设少,自来水普及率低,饮水安全没有保障等引发一系列问题。

2 关于创建生态文明乡镇的措施与建议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既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又按照经济规律搞好建设;既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又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有序高效利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始终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主线中,致力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双赢”,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地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工作。

2.1 着力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农民创建意识。要始终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与教育,引导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创建工作。一方面,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生态建设和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等工作,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接受环保宣传教育,并通过学生向家庭成员宣传,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形成家家户户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宣传栏、宣传牌、倡议书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的宣传,在乡村主街道、路口设立宣传标语,扩大宣传教育面,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另一方面,要提升农民的创建意识。引导广大农村居民从自家庭院卫生保洁开始,提高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共同营造和保护优美的农村环境。同时,将生态创建写进《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生态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创建活动意义,形成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维护生态的思想共识,为推进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2 着力加快生态发展,切实提升产业发展实力。生态文明乡镇的创建和建设,必须要有生态经济作保障。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绿色种养基地在内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形成“养猪+沼气+经济作物”产 业模式,培植一大批科技致富村、养殖村、瓜菜村的“文明生态村”。实施造林绿化、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工程,推进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产业和生态工业项目发展,促进农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发,使生态产业经济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和发展,促进生态文明乡镇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实现城乡统筹生态发展。在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医疗及工业危废处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绿地系统等建设中,必须引入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区域的行政格局,优化组合不同的处理方式,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市场化配置、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以“环保、经济、高效”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资源、可回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2.3 着力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升生态创建实效。农村生态文明创建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创建经费。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经费投入,落实 “以奖代补”政策、确保生态创建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创建实效。进一步加大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环保部门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污染排放、土壤、饮用水等环境监测指标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如实进行公开,推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发布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成果人人知晓、人人共享,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意识。

2.4 着力加紧创建指导,切实提升综合整治成效。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不能简单套用城市污染治理方法,还要注重发挥各乡镇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进行创建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创建技术指导。注重开发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村庄河道沟渠整治,村庄绿化、改水、改厕以及堆肥、沼气等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试点和典型示范推广。结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一些特殊保护区域开展创建工作,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示范区域,全面推动生态创建工作。

2.5 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创建保障水平。生态乡镇创建的最后落脚点在农村。一方面,要重视队伍建设。重视和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村两委干部在创建生态文明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要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管理组织保障体系,乡镇应设立环保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村应配备环保协管员,使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去落实,也使得生态创建后的巩固和提高走上持续化、常态化的轨道。

猜你喜欢
生态村乡镇文明
请文明演绎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霞溪村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漫说文明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国外生态村生态理念实践及启示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对不文明说“不”
鹰潭市审计局成立了“文明生态村”帮建工作组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