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凯,朱 平
(1.蚌埠医学院 药学系,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选择依据
乔 凯1,2,朱 平2
(1.蚌埠医学院 药学系,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建制以来虽然涌现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学者不太重视研究方法,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应破除传统研究方法占绝对主导的局面,更多地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并不是完成同一个研究问题的不同途径,二者的特征和逻辑不同,通常都适合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与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者的哲学立场及其自身条件相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质性研究;选择依据
研究方法是任何一门学科的支柱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说,研究方法的“成熟程度和独特性,是判断学科独立性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无论何种学科领域,‘最伟大而艰难的奋斗是关于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1]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建制以来虽然涌现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学者不太重视研究方法,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有学者曾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状况进行探讨,发现95%左右的研究论文依然停留在哲学思辨、理论建构、文献分析、经验总结等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而只有5%左右开始尝试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具有科学研究方法的意识[2],能够规范地、合理地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更少之又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哪些科学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各有什么特征和逻辑,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就成为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不揣浅陋,试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型做概要介绍,并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依据进行简要阐述,以唤醒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研究方法的自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逐步加强,形成了基础理论、发展史、分支学科、方法论等比较稳定的研究领域。[3]尤其是方法论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发表了相当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倘若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学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而非作为学科基础的研究方法。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界定。本文在明晰方法和研究方法涵义的基础上,尝试着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下一个定义。
(一)研究方法的涵义
方法从语义学的解释是按照某种途径;从字面上讲指的是一门“关于沿着——道路——行进的学问。“它指的是人的活动的法则,是行事之条理和判定方形之标准。”[4]3具体地说,“方法”就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遵循的原则和运用的手段。研究方法是开展一项研究的计划、手段、程序、策略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者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具体规则的集合。[4]3一般来说,“研究方法”可以从3个层面来理解:方法论,涉及的主要是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具体方法和技术,即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意蕴
如何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比较妥当?现有的思路很有借鉴意义,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当然,我们并不赞同现有的某些观点,如有的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有的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进行论述。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按照学术界的主流看法,“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5]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教育目标,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介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认识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所采用的程序、技术和手段的总和,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动的中介要素。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前者属于教育的方法,后者属于研究的方法。另外,与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学者重视理论研究轻视经验研究的取向不同的是,我们坚持认为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同等重要,或者至少不比理论研究次要。因此,本文探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需要从两层意义上加以理解,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而非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二是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虽然专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文献不多,但也有部分学者在其研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有所涉及。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代科技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理论思维与价值分析方法和经验研究方法等4类;[6]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有自己特有的方法,并对比较借鉴法、历史总结法、现状调查法进行了分析;[7]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多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所通用。[8]我们比较赞同第3种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一员,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无多少区别,尤其对于经验研究方法而言,更是如此。总的看来,将研究方法分为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界广泛认可的分类方式。当然,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而言,我们既应遵循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分类方式,也应明确其在具体方法和技术层面有学科倾向性。
(一)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4]10这种研究方式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主要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和表达结果。[9]12定量研究来源于实证主义,更接近科学的范式。基本研究步骤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使用经过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必要时使用实验干预手段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进而检验研究者自己的理论假设。”[4]10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部,人们曾对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存有很大分歧。支持者认为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应建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反对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认为采用定量方法来研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不可取的。近年来,定量研究方法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广泛认同,很少有研究者旗帜鲜明地反对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采用定量方法开展研究的并不多,而且基本上停留于百分比等简单的统计分析,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因素分析等高级统计分析的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一方面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者的方法自觉意识有关,另一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共同体的方法修养程度相连。如进行科学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既要具有方法意识又要具有方法修养。就定量研究而言,我们需要掌握课题设计、随机抽样、调查实施、结果核查和数据分析等5大环节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二)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4]12这种研究方式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主要用文字和图像等来描述现象,而非数字和量度。[9]12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即研究应在自然的环境和条件中进行,而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和意义也只适用于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质性研究的步骤主要是:“根据经验确定研究对象,依据研究对象的特质形成研究设计;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以及文献分析的形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编码和归档,并进行深入分析;形成初步结论,并不断修正。”[10]
对于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而言,质性研究仍是相对不为人熟知的研究手段。质性研究是一种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经常使用的研究取向,国内社会科学界应用此种研究方法也有日渐增加的趋势。就国内而言,社会学早在20世纪初期就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取得令世界称赞的优秀研究成果,教育学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近亲也于20世纪90年代掀起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的热潮。而质性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界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可,主要原因并不是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水土不服,而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没有走近质性研究方法并进而发现它的独特魅力。我们认为,质性研究方法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讨应该建立在实地研究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而不是凭靠主观猜测和哲学思辨所能获致的。可喜的是,现在已经有学者尝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这是我们应该给予认可的。此外,若想躲避数理统计的复杂和哲学思辨的抽象,退而求其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势必会让研究者空手而归,因为质性研究方法并不比其他两种研究方法的要求低,甚至可以说要求更高。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很少有注意到研究设计重要性的,自然也就不会关注研究目标、概念框架、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效度之间的联系。事实上,研究设计是从事任何研究的关键环节,是准备论文或申请基金的主要障碍,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就本文而言,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研究方法的设计,也就是依据怎样的标准来选择和确定研究方法。我们认为,研究方法的选用与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者的哲学立场及其自身条件是直接相关的。
(一)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是研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这里是在狭义上使用研究目标,即研究的学术目标。“学术目标所关心的是解释——充分揭示现象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或者回答某些前人研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11]27学术目标通常是提出研究问题的良好出发点。假如我们的学术目标是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事件、情境和行为对于身处其中的特定人群的意义、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采取某种行为所处的情境以及情境对行为的影响、描述思想政治教育事件和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发生的过程,质性研究都是特别适合的方法。如果研究者的学术目标旨在对某些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它们的特征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通过审核、整理与汇总的资料,说明总体或部分的某些特征、状况的分布,或者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并对假设的相关理论进行验证,定量研究则是非常适合的方法。
(二)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通过研究想回答的具体问题——是研究设计的中心部分,它会指导研究方法的选择。按照不同的标准,研究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根据需要,我们把研究问题分为工具主义问题和现实主义问题、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工具主义要求基于可观测的和可量化的数据来提出问题,研究者通常会担心从不能观察的数据中推论结果的效度问题,因而更偏好探讨他们可直接证明的内容。因此,采用定量方法研究工具主义问题更合适。“现实主义将不可观测的现象看作是真实的,而收集的数据是这些现象的证据,并用于发展、研究涉及该现象的存在和本质的想法的重要途径。”[11]91现实主义问题通常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会取得更为理想的结果。变量问题往往关心现象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它们通常是关于‘是否’、‘有多少’、‘在多大程度上’以及‘……的关系是否存在’之类的问题。”[11]94相对来说,过程问题关心的是事件如何发生,进而关注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定量研究可以“应对”变量问题,因为它可以确定特定结果是否跟某个变量相关以及两者相关的程度有多大。然而,质性研究通常更适合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这一事件、活动的发生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所具有的意义、有关自然背景和社会条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事件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展和效果产生的问题。
(三)研究者的特质和条件
“从传统的角度而言,研究者通常被告知要依据整个团队和现有文献来确定研究课题。然而,个人的经历和体验在很多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大。”[11]21基于个体经历和体验的研究特别重要的一个优势在于充足的动力,可以帮助研究者克服外在环境的干扰。人们根据传统的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认为,研究中个人目标应该是客观的,研究者应该是无偏好的。事实上,“从一些科学家的自传中可以看出,对于研究方法的选取更为个人化,主观上的动机和目标在科学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多历史学、社会学和哲学作品的证实。”[11]23—24研究方法的选择往往也取决于研究者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如果研究者在问卷设计、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面接受过系统训练,有较为充足的研究经费和较为固定的合作团队,那么定量研究方法应该成为优先考虑的选择。如果研究者在田野考察和深度访谈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那么质性研究方法无疑更为适合。
(四)研究者的哲学立场
我们认为,研究方法的背后一般都隐含着研究者所持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立场。“通常情况下,这些立场是隐含而不是显露的,然而不管是否承认,它们确实形塑着社会科学家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12]本体论层面上,实证主义认为事实存在于人的心智之外,它受永恒的自然规律与机理控制;而建构主义坚持认为事实是在社会情境中建构的,知识是人的一种建构。认识论层面上,实证主义范式认为研究者可以探究和了解外在于人的事实,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客观的,研究者应该坚持价值中立的态度;但是建构主义范式却强调了研究者只能使用主观的互动与交流的方式才能接近“他人”的内心世界,事实存在于人的内心,所以事实和价值是无法分离的。[13]因此,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持实证主义立场的会选择定量研究方法,而持建构主义立场的会选取质性研究方法。
任何研究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决定研究课题的成功还是失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是如此。没有采用科学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受到质疑,其所建构的理论通常是没有坚实基础的空中楼阁,提出的策略大多是没有借鉴价值的意见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在研究设计之初,不应预先限定或排斥某种研究方法,而应根据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者的哲学立场及其特质选择研究方法。通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现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研究方法占据绝对的主导局面,惟有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也都活跃着它们的身影,这不仅无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而且有损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地位。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涵义、主要类型和选择依据进行粗浅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关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1]陈振明,李德国.走向规范化的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J].东南学术,2009(2):98—102.
[2]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83—89.
[3]胡菊华,裘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野中的研究方法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0(9):27—30.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7.
[7]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18—19.
[8]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
[9]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崔雯.论政治学研究策略的确定[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87—90.
[11][美]Joseph A Maxwell.质性研究设计[M].陈浪,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2][澳]大卫·马什,格里·斯托克.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M].景跃进,张小劲,欧阳景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5.
[13]朱志勇.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7—12.
【】【】
Study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Its Selection Criteria
QIAO Kai1,2,ZHU Ping2
(1.Pharmacy Department,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233030,China;
2.School of Politic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2,China)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a since it was established,but the research methods in a fairly long period of time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 should break the absolute domina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and make full use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Bearing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logic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re not two different ways of completing a certain research issue,but suitable for different issues.Research method shoud be in accord with aim,issue and researcher's philosophical position and other conditio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ce;research method;quantitative research;qualitative research;selection criteria
B026
A
2095—042X(2013)05-0105-04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5.023
(责任编辑:朱世龙,沈秀)
2013-06-30
乔凯(1983—),男,安徽蒙城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朱平(1955—),男,安徽芜湖人,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KS05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YJC710080);2012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2ZJJH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