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岑参诗歌的前期创作心路

2013-03-31 16:48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岑参军旅西域

孙 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论岑参诗歌的前期创作心路

孙 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从岑参的创作分期来说,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从最主要的方面而言,岑参应该被定位为盛唐诗人,其一生重要的诗歌艺术成就集中表现在前期。根据其主要生平行迹和题材关注,结合其艺术成就与创作心路,我们又可以将岑参的前期诗歌分为山林读书诗、河朔游历诗和西域军旅诗来进行讨论。结合岑参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各有侧重的比较探察,可以较为准确地剖析和把握其创作心路的发展历程,较为全面和正确地读解其诗歌。

岑参;山林读书诗;河朔游历诗;西域军旅诗;创作心路

生于开元初,卒于大历初,终年53岁,唐代著名诗人岑参一生沐浴了开元天宝之际承平盛世的耀眼辉光,同时也感受了安史之乱期间国势日落千丈的无限悲凉,还目睹了藩镇割据初期强权林立、战事频仍的世事沧桑。从岑参的创作分期角度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8年安史之乱是分期产生的主要依据;而从最主要的方面而言,岑参应该被定位为盛唐诗人,其一生重要的诗歌艺术成就集中表现在前期。根据其主要生平行迹和题材关注,结合其艺术成就与创作心路,我们又可以将岑参的前期诗歌分为山林读书诗、河朔游历诗和西域军旅诗。这3大类或3个阶段的诗歌,各有面貌,自具特色:山林读书诗可看成岑参诗歌创作的酝酿期,河朔游历诗可看成发展期,西域军旅诗则是高潮期无疑。

一、酝酿期:山林读书诗

岑参《感旧赋并序》云:“十五隐于嵩阳”①,指其15岁时入嵩阳山读书。入住嵩阳之前,曾居于黄河之北的王屋山一带。岑参后来任虢州长史在郡斋所作《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诗云:“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安得还旧山,东溪垂钓纶。”到王屋山前,岑参在晋州曾住过八、九年的时间。其《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诗注云:“参曾居此郡八、九年。”诗云:“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这个八、九年应该正是其父岑植担任晋州刺史的时间。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云:“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太守(亦即刺史)一任5年,可见岑植大概是在晋州刺史第二任要结束的时候逝卒的。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岑参“早岁孤贫”,“早岁”当指孩童时候,因此可以推定岑参应该出生于岑植初刺晋州之时。岑参生于开元六年(718),则岑植初刺晋州亦当在开元六年(718)②。晋州时属上等富庶之州,刺史官阶从三品,俸禄相当丰厚。岑参《感旧赋并序》云:“五岁读书,九岁属文”。这个开始启蒙攻书、正式习作的时间亦即其童年在晋州之时。开元十五年(727)10岁前后,岑参离开晋州迁居于王屋山读书。王屋山虽在黄河以北,然属河南府地界。王屋山读书的日子持续了四、五年,这段时间可以自由地“东溪垂钓纶”(《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悠闲的。

开元二十年(732),岑参“隐于嵩阳”,进入了为求取功名而愤发读书的阶段。其《丘中春卧寄王子》一诗,陈铁民先生《岑参集校注》、刘开扬先生《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均视作岑参编年诗的开篇之作。诗云:“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卷迹人方处,无心云自闲。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这种闭关读书、卷迹自处的日子持续多长呢?从15岁到20岁,持续5年。岑参《感旧赋并序》云“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又云“志学集其荼蓼,弱冠干于王侯。荷仁兄之教导,方励己以增修。无负郭之数亩,有嵩阳之一丘。幸逢时主之好文,不学沧浪之垂钩。我从东山,献书西周。”开元二十五年(737),岑参20岁,自以为学业已成,便出山献书长安阙下。出山前的岑参是很自负的,“尝自谓曰:云霄坐致,青紫俯拾”(《感旧赋并序》)。可是,首战不捷,岑参重新退归山林。其《戏题关门》诗云:“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道归。”③说的就是这种东西往返应试的情况。之后,岑参又连续辛苦读书,东西奔波了7年,终于在“天宝三载,进士高第”(《感旧赋并序》)。这7年读书修业期间,岑参除了开始一段时间仍居嵩洛颍阳一带外,后来为应考方便还在长安之南的终南山上隐居了一段时间。我们这里所称的岑参山林读书诗正是指其天宝三载(744)27岁之前的诗作,包括其间在长安的相关应酬等作品。

岑参的山林读书诗标志着岑参正式诗歌创作的全面开始,代表了其早期诗歌的全部内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展示勃郁的青春气息。岑参自称“相门子”,从小立志做大事,成大业,“能自砥砺,遍鉴史籍”(《感旧赋并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进士及第之前的岑参完全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前程在他眼中唾手可得,一切都充满着青春的生命气息。如其《东归晚次潼关怀古》诗云:“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站在潼关关城上,俯望滔滔黄河水滚滚东流,年轻的诗人怀古望远,浮想联翩,曾与此地相关的历史故事不断涌入脑海,激发了岑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透露纯朴的少年情怀。其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居》诗曰:“先生近南郭,茅屋临东川。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有时著书暇,尽日窗中眠。且喜闾井近,灌田同一泉。”年轻诗人的心灵单纯又朴素。全诗表现出一种自得之趣,一种无忧无虑的诗意情怀。再如隐居终南的《终南东溪口作》诸诗,亦有同样的倾向。

(三)写实手法的广泛运用。早期的岑参,对自然、对人事是用一种质朴单纯的心灵来感受的。无论居少室还是在终南,都是这样。在诗歌艺术表现上,他决不追求华丽,而是力求质朴,于质朴中透露清丽之气。其《沣头送蒋侯》云:“君住沣水北,我家沣水西。两村辨乔木,五里闻鸣鸡。饮酒溪雨过,弹棋山月低。徒开蒋生径,尔去谁相携?”诗是写实的,朴素地表述自然,并没有用理想的斑斓色彩涂抹于自然纯净的底色上,诗人的喜爱与憧憬,就在大自然之中。

(四)初露敏感的艺术心灵。岑参贯穿写实创作手法的同时,往往表现了对世界、对自然的独特而敏锐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在其今后的诗歌创作中还将进一步发扬光大。其《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云:“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这里以点点灯火指代伊阳村,在朦胧烟雾里捕捉钟声的来源,雷雨在脚下轰鸣,云雨中似有巨龙翻腾,作品真实生动,不落俗套,使人耳目一新。又如《高冠谷口招郑鄠》诗云:“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暮雨中,涧花怒放,春光明媚;春云下丛丛潭树生机盎然,暖风醉人。“然”,即“燃”,诗人独特的艺术感知表现得如何真切自然,于此可见一斑。

(五)诗体着眼于五言古诗。岑参这个时期的诗作几乎全是五古之天下,只较少的有几首五绝或七绝。即便是这些五绝或七绝其实也带有浑厚的古风色彩。其《春梦》诗云:“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此诗表面上是一首七绝,但却并不符合格律的全部要求,完全遵循率性自然的古诗作法。又如前引《戏题关门》诗云:“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道归。”随口而赋,并无一点雕琢痕迹。

(六)努力营构逸情与幽致。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岑参诗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奇造。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矣。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1]即主要针对岑参早期诗歌而言,特别指其山林读书诗。这从殷璠所选岑参7首古诗和诗评中的两组引句可以看出。

二、发展期:河朔游历诗

岑参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至六载初授官是其守选的一段时间。此间他曾经有过一段完全意义上的出游交友经历。此段经历主要有天宝四载北游河朔之地,另还包括五载春游河东、五载秋游大梁。此间岑参诗歌可统称为“河朔游历诗”。

岑参河朔之游始于天宝四载。其《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云:“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喜我二人来,欢笑复朝夕。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三月犹未还,客愁满春草,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癸未”为天宝二载,“昨”为“过去”之义。此诗应作于天宝四载,因为岑参三载春当在长安等待春榜,而六载初授官,俱无河朔游历之机会。其另一河朔游历诗《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句云:“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则表明漫游河朔归来之时已然冬日。

天宝四载春,从长安出发,沿京洛大道一路向东,在著名的黄河孟津渡,岑参横渡黄河,来到河朔大地。甫过黄河,岑参便去寻找清誉远播的陶处士(《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向东偏北来到新乡县,岑参拜访了县尉王釜(《题新乡王釜厅壁》)。与王釜虽然过去并不相识,可“声同心自亲”,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两人由此结下了美好情谊。

沿驿路大道,岑参离开新乡直奔朝歌故城,经过相州,来到邺城旧址。登高抒情,望远怀古,岑参情不能抑,握管濡翰,《登古邺城》诗一气呵成:“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全诗慨叹世事沧桑,功业难永,人去而城空,春色却依然。此诗在五言基础上融进七言句法,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满的结合。而这似乎也预示着岑参因情变调的开始。

下一站是邯郸。《邯郸客舍歌》云:“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离开邯郸,过清河之时,正好碰上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入葬(《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到达冀州,遭遇了“应制举欲西上”的王绮,酒酣耳热之际,岑参试作《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前日在南县,与君上北楼;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客舍梨花繁,深花隐鸣鸠。”“梨花”、“鸣鸠”,点明暮春时节。岑参热情邀请友人到终南作客:“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何当肯相寻,沣上一孤舟。”

离开冀州后,岑参向北边的瀛州而去。在瀛州的活动未见岑参的诗歌记录,但有其他资料可咨证明。唐邵说《李湍墓志铭并序》云:“时新乡尉李颀、前秀才岑参皆著盛名于世,特相友重。”[2]唐人多将进士称为秀才,明经则称孝廉。“前秀才”,即前进士之称。邵说 《墓志铭》谓岑参“前秀才”,当是指岑参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前亦即守选间与李湍结识。李颀尉新乡在开元末,时李湍尉匡城,二人相识。至天宝四载前后,李湍当补瀛州乐寿县丞,时岑参游河朔至乐寿县,故与之结识而“特相友重”。邵说《墓志铭》谓李颀、岑参“皆著盛名于世”,则岑参北游河朔的天宝四载前后,已焕然文坛新秀无疑。

离开乐寿县等地之后,岑参向西北而行到达定州安喜县。此后,岑参即准备南返。南返时当夏末秋初。南返的路线安排较北游时要紧凑得多。岑参顺主要驿道而行,先到井陉双溪道士观去拜访李道士,《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云:“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诗人返回时的心情与开始出行时完全不同,归心似箭,只盼着能早日到家。岑参顺驿道一路而下,到达黄河边的黎阳县时已经是雪花飘舞的天气了(《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从黎阳渡河过往南岸,即著名的白马津关。由白马渡顺驿道大路东南直行,岑参抵颍阳度岁。

颍阳度岁后,岑参西返长安。此次西返他没有走过去常走的京洛大道,而是北渡黄河,先到旧地王屋山稍作勾留,然后再北赴晋州(平阳郡)。岑参《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云:“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此别亦算“五别”之一。在晋州故地重游,诗人写下《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诗下自注云:“参曾居此郡八、九年”。岑参饱含深情地写道:“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岑参由晋州经绛州,拟东渡黄河返回长安。在绛州,他游览了骊姬墓(《骊姬墓下作》)。到黄河边上时,蒲关因天晚关闭,岑参只好寄宿一晚,《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云:“关门锁归路,一夜梦还家。月落河上晓,遥闻春树鸦。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看来这一次先要奔赴的目的地是长安杜陵别业。“长安二月归正好”,大概岑参还有参加今年吏部科目选的想法,所以急切要回到长安,甚至有点急不可耐了,一入蒲关就先发了一封信向京中友人报告消息(《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算来今年守选期满,为了顺利参加天宝五载的冬集,岑参必须再次东去颍阳,以向州府汇报守选情况,等候审查结果,领取“选解”。按照“十月下解,三旬会人”的冬集铨选制度规定,岑参籍贯所在地距长安在千里之内,应当十月中旬到长安送解。④在等待州府发放选解的时间里,岑参有大梁等地之游(《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中午受到匡城周县尉的热情招待,岑参晚上到达大梁投宿时于灯下作诗一首《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仲秋萧条景,拔刺飞鹅鸧。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这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曾被殷璠用来作为岑参“宜称幽致”的代表诗句[1],赞赏不已。“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此4句诗与岑参 《感旧赋并序》的遣词造句一样,表达了诗人辛苦干谒、苦心无成的烦恼。韩樽为岑参至交,他们在偃师一起拜访了景云寺和尚,《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云:“山阴老僧解《楞伽》,颍阳归客远相过。烟深草湿昨夜雨,雨后秋风渡漕河。空山终日尘事少,平郊远见行人小。尚书碛上黄昏钟,别驾渡头一归鸟。”诗人在此自称“颍阳归客”,鲜明表述了自己颍阳人的乡里籍贯。“颍阳归客”成为岑参一生常用的表明乡籍的词语,甚至到安西、北庭还如此自称,如其《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云“轮台客舍春草满,颍阳归客肠堪断”,即可为证。

岑参秋天于颍阳获得州府发放的选解,即西归长安参加冬集。为顺利得到授官,岑参全身心投入地创作一篇《感旧赋》,分送衙门有关“达人”。天宝六载春,岑参终于顺利地“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从此迈上仕途。

岑参漫游河朔诗的创作过程可以看作岑参进一步夺取盛唐诗名的一次生动活泼的热身赛,漫游河朔等地无疑是岑参早期生活的一次重要阅历。漫游中,诗人身心较为开放,较多地融入自然与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诗作能充分反映诗人的心灵状态,亦代表其创作水平,因此也就成为学者们较多注目的对象。漫游对岑参诗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中,岑参诗歌渐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些浪漫情调和悲壮色彩。除了五言诗写得更为纯熟之外,岑参还开始试写七言古风,并初步取得了可喜的创作业绩。

三、高潮期:西域军旅诗

天宝八载(749)至至德二载(757),岑参两次西域入幕(中间有两三年罢幕,于长安闲居)。岑参两次西域入幕在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时间上亦稍具连续性,期间诗人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作品,这些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相对集中的特性,可以称之为“西域军旅诗”。

岑参西域军旅诗是其一生诗歌创作高潮期的最杰出成果,全面代表了其诗歌创作的最高艺术成就,具有特别的军旅性质和艺术个性。岑参西域军旅诗无论立意、题材、手法、风格,均有其特异之处:首先,它集中描绘遥远神奇的西北异域风光、民族习俗及其内在精神,这些都是其他诗人笔下未曾有过的;其次,诗人长期奋斗在那片神奇而又艰难的土地上,具有其他诗人不会拥有的西域生活真实感受;第三,艺术形式上有新的创造,找到了最适宜于表现西域精神的诗歌艺术手法,形成了独具盛唐气派的艺术风格;第四,岑参的西域军旅诗最多且最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西域社会的方方面面,数量可观,质量上乘,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由此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枝独放的奇葩,一组动人心魄的西域长歌。岑参的西域军旅诗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刻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因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鲜明艺术个性。

首先,从地理概念的虚拟想象转向为再现西域生活本质,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性和自然美。神秘的西域地理环境与自然风光,第一次全面而生机勃勃地进入诗歌长廊,气势宏大地展示其雄奇和壮美。盛唐时期的其他同类诗歌,因为创作主体没有涉足西域,他们笔下的“玉门”、“楼兰”、“轮台”、“交河”、“天山”等,往往都是虚拟、想象之辞。在岑参前后,还没有哪一位诗人能象岑参这样,深入西域之腹地,长途跋涉,行军万里,经历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终于以其激昂的声调、富丽的色彩、奇特的画面,开拓出一个新异的艺术天地。即使是初唐时因事被谪、从军西域的骆宾王,与岑参相比较,其西域诗歌的成就也还是要落后很多。

岑参的西域军旅诗有很强的新鲜度和刺激性,有着澄明清新的独创性与时代感。我们千百年后再读,仍然能够感受到其惊心动魂、令人目眩神迷的艺术魅力。岑参不仅仅是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瑰异、困苦难耐的地域,而且在征服了大自然的种种苦恶之后,还凭借着由衷的激情,发现并选择一系列最佳透视点,摄下了一组组瑰伟奇丽、充满异域情调和亢奋精神的特写镜头。你看,这里狂风怒吼:“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又有终日看不到尽头的莽莽黄沙:“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碛中作》)这里大雪漫天:“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又有冰川百丈:“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里有炙热的火山:“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经火山》)又有沸腾的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凡此种种景象,均为其他唐诗中所罕见。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岑参是开天时代最富于异国情调的诗人”,他是“以秀挺的笔调,介绍整个的西陲、热海给我们的。唐诗人咏边塞诗颇多,类皆捕风捉影。他却自句句从体验中来,从阅历里出。”[3]“从体验中来,从阅历里出”,正是岑参西域军旅诗的生命力之所在。

其次,从理念化与客观性的剪辑转向为对内心生活的切入,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及男性阳刚之美。这主要体现在与大自然的抗争和与敌拼杀两个方面。没有实地体验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往往只从书本知识出发,主题先行,把古已有之的间接体验加以剪裁,融入诗中,所以往往难免有捕风捉影、方位错置现象的屡屡发生。岑参的西域军旅诗创作则完全不同,他没有固定的概念和模式,而是从生活出发,从鲜活的个人感受出发。岑参西域军旅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阳刚美风貌,与盛唐的时代精神和气质息息相通,并且成为这一时代精神气候最为充分、最为饱满的象征。这种阳刚美的自我发现与普遍观照,既与盛唐文人所崇尚的建功立业思想有关,同时又是通过对西域特有的恶劣环境和艰苦命运的抗争展示出来的。战争是岑参西域军旅诗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题材与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声”(《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正由于有侵略就必然有反侵略,有叛乱就必然有平叛,战争的性质往往亦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送人赴安西》),“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忠君报国”思想是诗人判断是非与正义与否的最高标准。

最后,从传统的使事用典到西域生活多侧面的具体反映,增强了诗歌的民族味与生活美。岑参西域军旅诗那种浓厚的生活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西域的特殊地方性氛围之中。在这神秘而又险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一般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群体力量成为战胜自然、战胜强敌、维持生存的强大支柱。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结义总是表现得如此强烈和迫切:“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共历患难而锻铸成的情谊成为彼此重要的精神依赖,可以战胜征途中的种种磨难:“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这些诗,都是在特定心理时空中表现的西域征戍男儿的内在情思。西域的民族风习与中原内地亦大异其趣:“蕃书文字别,胡俗语言殊”(《轮台即事》)、“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胡歌》),这些具体的描写无疑可以引发读者对西域风土人情的无尽遐思与精神向往。

应该指出,上述3个方面均程度不同地体现出一种西域军旅精神,这就是开拓进取、不惧险阻的气派,豪放乐观、顽强自信的性格,质朴单纯、粗犷剽悍的风采。这是西北地区艰苦环境中淘汰和铸造出的一种硬汉子精神。

四、结语

我们从山林读书诗、河朔游历诗和西域军旅诗3个阶段来讨论岑参诗歌的创作心路,是基于作家随着生活经历的发展变化,诗歌创作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诗歌艺术亦显示了不一样的水平和高度,从而将生活与创作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自然有机的成长过程,即酝酿期、发展期、高潮期。当然,这样的区分不是要对岑参诗歌进行割裂式的判断与认识,而是试图结合岑参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有侧重的比较探察,以期能较为准确地剖析和把握其创作心路的发展历程,较为全面和正确地读解其诗歌。透过分析发现,岑参的山林读书诗代表了其早期诗歌的全部内涵,洋溢着勃郁的青春气息,初露敏锐感受力的独特艺术心灵,标志着岑参文坛生涯的正式开始;河朔游历诗的创作是岑参夺取盛唐诗名的一次生动活泼的热身赛,此间诗人身心开放,较多地融入自然与社会,诗歌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一些浪漫情调和悲壮色彩;西域军旅诗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刻的生活体验中产生,呈现出鲜明艺术个性,是其一生诗歌创作的最杰出成果,全面代表了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经历以上阶段,正如在其著名的《白雪歌》中所写那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从此以雄奇壮丽的一代诗歌风格铸印在了中国文学史上。

注释:

①见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79页。按,本文如无特殊注明,所引诗文均出自此书。

②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谓岑参生于开元三年,即岑植初任仙州刺史之时。

③“关”,指潼关。《后汉书·郭丹传》:“郭丹,南阳人,买符入函谷关,慨然叹曰:‘丹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岑参此诗当暗用其事。

④参见王勋成《唐代铨选与文学》,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9—150页。

[1]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58.

[2]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洛阳地区文管处.千唐志斋藏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923.

[3]郑振择.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M]//郑振择.郑振择全集.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305.

On the Early Mentality of CEN Shen's Poetry Creation

SUN Zhi
(College of Humanities Media,Taizhou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Taizhou 225300,China)

From his creation stage,CEN Shen's poetry creation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But from the main terms,he should be positioned as a poet in glorious age of Tang Dynasty.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 in his poetry mainly displays in the early period.According to the biography whereabouts and subject matter of concern,and combining with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 and the creation mentality,CEN's poetr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reading poems of mountains,the travel poems of Yellow River,and the western military poems.Taking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each stage of the explor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comparing his focuses,we can accurately analyze and grasp his creation mentality,and interpret his poetry comprehensively and correctly.

CEN Shen;reading poems of mountains;travel poems of Yellow River;western military poems;creation mentality

I206.2

A

2095—042X(2013)05-0063-06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5.015

(责任编辑:朱世龙)

2013-04-20

孙植(1971—),男,江苏东台人,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唐宋元明清文学研究。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SJB750011)

猜你喜欢
岑参军旅西域
军旅青春正步走
胸怀军旅梦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本期主题:军旅
山房春事(其二)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林宥嘉:军旅回归,重新上路
又恨又爱是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