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霞,何世娟,康 霞,钟 慧,何 虹,徐 辉
(1.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644000;2.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成都 610000)
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遭受剧烈的打击后导致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所致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使交感神经兴奋致血管收缩,而引起的机体重要器官缺血、细胞缺氧和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全身病理过程和临床综合征。其发生率在多发伤中占50%以上[1]。休克是急诊各种创伤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常因为严重创伤、大量失血、失液而引起,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是急诊外科的主要死亡原因。怎样及时有效地控制休克,抢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急诊创伤外科面临的首要任务[2]。现将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抢救的18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结果及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出诊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182例,其中,男115例,女67例;年龄6~75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7例,压砸伤37例,钝锐器伤9例,其他创伤11例;开放性损伤145例,闭合性损伤37例。气管切开2例,气管插管6例,环甲膜切开1例。
1.2 方法 对本组18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重点分析抢救成功的典型案例2例(左下肢开放性损伤1例,右前臂压榨伤1例)和失败的案例2例(高处坠落伤1例,双下肢毁损伤1例),讨论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处理技巧,总结其急救处理经验。
通过积极有效的急救处理并随访1年,本组182例患者中,痊愈169例,遗留轻度功能障碍5例,遗留严重功能障碍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97.3%。
通过对18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处理,深刻体会到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处理的重要性。围绕“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3],须确保创伤急救的连续性、整体性,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复杂,涉及科室范围广,医护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保持冷静的头脑,科学思维,客观评价伤情,进行果断决策,采取有效措施[4],以及良好的沟通,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以下是全科探讨总结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要点。
3.1 加强创伤性休克的早期观察与判断 (1)皮肤黏膜色泽与温度: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皮肤颜色变化是评估休克的早期指标[5]。患者表现皮肤苍白、手足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四肢浅表静脉变细,出汗伴烦躁不安。这些变化可出现在血压、脉搏变化之前,观察这些变化可为急救处理提供依据。(2)脉搏、血压与脉压差:脉搏较血压对休克早期的循环变化更为敏感,脉搏常代偿性增快,再出现血压下降,因此,低血压是诊断休克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早期指标。早期由于代偿作用,使机体全身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收缩压可在正常范围,而舒张压升高,从而使脉压差减小,因此,观察脉压差变化是判断休克早期较好的指征[6]。(3)周围血管状态:休克时机体的最先反映是血管收缩,尤其是小静脉,当建立静脉通道时发现伤员浅表静脉难穿刺,经拍打静脉也很难充盈,说明血容量不足,是休克前期的重要体征;意识改变可反映大脑血液的灌注量,早期因循环系统代偿,大脑血液供给尚可维持,随着病情进展,脑血流则减少。大脑初期缺血时,表现为兴奋:如焦虑、烦躁不安、激动;随着休克加重,脑血流量进一步降低,则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模糊、昏迷[7]。(4)尿量:监测尿量可判断休克的轻重程度。休克时尿量会减少,随着血液灌注量减少,尿量会成比例减少,尿量是反映全身血容量及肾脏灌注是否足够的最敏感指标。
3.2 急救措施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是抢救伤者的前提条件。抢救顺序应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维持心、肺、脑基本功能,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如果心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早期除颤,维持循环功能,提供有效呼吸[8]。心肺复苏实行CAB步骤,即: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1)开放气道,加强呼吸道管理:立即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血块及异物(院前急救配备负压吸引),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4L/min[9]。对普通创伤患者开放气道后可安置口咽通气管使气道通畅;对严重创伤者,有呼吸心搏骤停、呼吸衰竭时行气管插管,以畅通气道[10]。本组伤员中6例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进行了气管插管术,均插管成功。对颈椎骨折者头不能后仰,应行气管切开术,对口咽部梗阻者可行环甲膜切开穿刺术,本组中2例在救护车上进行了气管切开;1例进行了环甲膜切开穿刺术。(2)出血患者的处理:创伤中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控制出血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紧急措施。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或创面贴明胶海绵止血,如有困难可上止血带,止血带使肢体远端血运阻断而止血,必须记录使用时间,每隔30min松解1次,每次松带约3 min,累积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4h。放松止血带期间,用拳头重压肢体大动脉近心端压迫出血。(3)静脉补液:补充液体是抗休克的关键,182例伤员均建立了2条以上输液通道,确保能快速补充血容量。患者静脉通道建立后,应立即在30~40 min内快速输入平衡盐液1 000~2 000mL。因平衡盐液的电解质水平和血浆内水平相近,可维持细胞渗透压[11]。根据血压调整滴速,先快后慢,同时静脉输入聚明胶肽注射液500 mL,改善循环,有效控制休克。(4)骨折的处理:对骨折进行简单有效的固定,182例伤员中83例使用了夹板外固定,29例使用了颈托外固定,22例使用了胸、腹带外固定,以减少骨折断端活动和减轻疼痛,防止血管神经进一步损伤,以防止休克的发生和加重。固定后作好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5)患者的体位:置患者于仰卧位,头胸部及下肢抬高20°~30°。因头部抬高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到心脏,降低颅内压,利于脑组织循环;在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时,头高位可减轻颅内出血并利于呼吸。(6)患者转送途中的监护:转送时保持固定稳妥,各管道通畅,气管插管固定;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确保途中安全[12]。182例伤员中有19例疑似脊柱损伤患者,转运中使用了脊柱板;普通伤员平卧担架应固定。搬运动作要轻柔、平稳,救护车上伤员应头在前,足在后,避免车开动时由于惯性而使脑供血量减少。因为转送患者在车上,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患者容易出现各种病情变化。(7)无缝衔接工作:患者转运到急诊科,须再次检测生命体征,以掌握院前急救效果,做好记录,并做好院内转运工作以及与病房的交接:交代伤情、现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所采取措施,目前状况。对急需手术者,在院前通知麻醉科做好准备,通知相关科室医师到麻醉科急会诊手术。(8)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急性创伤是引起心理危机的常见因素,创伤早期心理干预直接关系到伤员的治疗及预后。由于突发创伤,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甚至情绪休克等心理反应,急救人员应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技能,积极实施急救,使患者增加安全感[13]。同时选择适宜的时机,安慰和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到在危难之际有救命恩人,可减轻伤员的恐惧、焦虑与无望,树立战胜伤痛的信心[14],积极配合治疗,利于病情稳定,为后续治疗提供保障。
3.3 案例分析
3.3.1 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积极的急救处理,抢救成功的典型案例 患者A,男,车祸伤致左下肢开放性损伤,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立即行左下肢加压包扎止血、外加左下肢夹板固定、吸氧、建立静脉双通道快速补液,途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监护接回。到达医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患者B,女,右前臂压榨伤,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时使用右上臂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右前臂伤口、建立静脉双通道快速补液、吸氧、途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止血带每30min放松1次,监护接回。到达医院时,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3.3.2 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失败原因分析 患者C,男,高处坠落伤,创伤性休克。患者昏迷状,院前急救时行头部加压包扎止血、颈托外固定、胸带、腹带外固定、建立静脉双通道快速补液、吸氧。转送途中患者呼吸心搏停止,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分析:因患者头部受伤,颅内压升高发生呕吐,患者行颈托外固定,清理呼吸道无效,有呕吐物窒息的可能。对策:此类患者可行气管插管术,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途中监护。患者D,女,车祸伤,创伤性休克。患者双下肢毁损,呈昏迷状,院前急救时加压包扎双下肢止血、建立静脉双通道快速补液、吸氧、途中监护。转送至医院时,患者呼吸心搏微弱,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分析:患者双下肢毁损伤及大血管,止血效果不佳,出血量大,未能及时输血,严重休克致死。对策:此类患者加强出血部位的观察,如伤处继续大量出血,除了加压包扎止血还可采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结扎止血,并大量补充晶体液和代血浆。
综上所述,在创伤的救治过程中,对创伤严重程度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强化创伤的规范化、专业化的救治,规范严重创伤的应急机制,加强院前急救。做好现场急救、就近救治,转运时特别注意伤情监测和处理,避免再损伤。做到急诊优先,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简化住院手续,做到先救治后缴费[15]。使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6-337.
[2] 张寰波,郑宏宇.60例创伤性休克早期诊治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66-67.
[3] Gelberg L,Aadersen RM,Leake BD,et al.The behavioral model for vulnerable populations:application to medical care use and outcomes for homeless people[J].Health Serv Res,2000,34(6):1273-1302.
[4] 彭顺秀,刘华珍,王雪甜.医疗救治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控制损伤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4):144-146.
[5] Philip C,Spinella,John B,et al.Resuscitation and transfusion principles for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J].Blood Reviews,2009,23(6):231-240.
[6] 刘良明.严重创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新进展[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03,15(5):314-316.
[7] 刘大为.休克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J].铁道医学,1998,26(2):2-3.
[8] 刘卫丽.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6):754-755.
[9] 李琦.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J].工企医刊,2006,19(6):77-78.
[10]王延国.现代创伤学研究的某些发展[J].中华创伤杂志,1995,11(5):262-265.
[11]廖南波,户洁,胡莉红.车祸致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4):70-71.
[12]王海燕.急危重患者转运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西南军医,2008,6(3):16.
[13]郭翼燕,刘淑珍.急性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3,12(27):944-945.
[14]何燕,严丽丽.接受胃镜下治疗患者焦虑的心理干预[J].重庆医学,2007,36(15):1560-1561.
[15]范文超,方健.661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特点和结局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2,7(28):58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