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天华,郑宇君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中医中药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悸心脾两虚证68例疗效观察
曲天华1,郑宇君2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归脾汤;心悸;心脾两虚
心悸·心脾两虚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的症候,多伴有失眠、头昏、健忘、疲劳、精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归脾汤出自宋代《济生方》,对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心悸、盗汗、食少等效果良好。现代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我院应用归脾汤加减方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患者6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男29例,女39例;年龄36-74岁,平均(57.53±7.42)岁;病程为5个月至6年,平均(3.12±3.26)年。大多为室性早搏,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全部病例经心电图确诊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1]。
1.2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归脾汤加减进行积极治疗。归脾汤加减基本方:党参15g,黄芪30g,当归12g,龙眼肉10g,白术10g,茯神10g,远志12g,石菖蒲12g,木香10g,焦山楂15g,炒枣仁30g,炙甘草10g。心悸日久,心阳亏虚,脉象迟涩者,易党参为红参12g,加桂枝10g,仙灵脾10g。偏血虚者,重用当归;兼胸痛者,加赤芍12g、元胡15g。每日1剂,每剂水煎分2次服用。其中心血不足者,加熟地、白芍、阿胶以滋养心血;脾虚纳差者,加半夏、陈皮、厚朴以助健脾理气。
1.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评定疗效。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本组痊愈16例(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复查16例,未见室性早搏),占23.5%;好转46例(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复查32例,室性早搏数量明显下降),占67.7%;未愈6例(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复查3例仍可见室性早搏,数量变化不明显),占8.8%。治疗总有效率为91.2%。
患者,男,59岁,2010年6月4日初诊。5月前起每于快步行走或饱餐后出现心前区针扎样刺痛,气短,持续时间约几分钟,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无黑朦、晕厥,舌体胖,舌质淡,苔薄白,脉结弱。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早二联律。诊断为心悸,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证。予归脾汤加减以健脾养心,安神定悸,方为党参15g,黄芪30g,当归12g,龙眼肉10g,白术10g,茯神10g,远志12g,石菖蒲12g,木香10g,焦山楂15g,炒枣仁30g,炙甘草10g,共7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心悸之心脾两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归脾汤是由党参,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茯神,远志,石菖蒲,木香,焦山楂,枣仁,炙甘草组成,功效为健脾养心,安神定悸。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甘温补气;当归辛甘温养肝而生心血;茯神、枣仁、龙眼肉甘平养心安神;远志交通心肾;木香理气醒脾,养心与益脾并进;石菖蒲辛苦温,醒神益智,焦山楂酸甘微温,健脾行气,炙甘草甘平,补脾益气[3]。归脾汤加味具有振奋心阳、安魂定志、阴阳双补的功效,治疗心悸的作用较强,相对于单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悸,具有不良反应少,标本兼治的功效,对于无器质性心血管病变者效果尤为显著,用此方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9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3]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807-809,880-882.
R256.21
B
1004-6879(2013)04-0306-02
201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