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骥 李曼琳
摘要:每个社会生存的价值体系都有完备的道德核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时代价值体现的杨善洲精神,在带给人们久违的心灵冲击和感动之时,也把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展示出来,使我们今天在谈及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严肃话题时,能从杨善洲精神中看到、悟到执政党安身立命的精神象征。无疑,这种精神象征就是执政党的政治承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
关键词:杨善洲精神;党的纯洁性;时代价值;精神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2-0019-05
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上指出的,“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这实际上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能力建设的角度来认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天功利化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使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层面乃至党员干部层面的困惑心态,一方面反映的是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对党员干部纯洁性的价值认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杨善洲精神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差距。在“四大危险”对执政党提出严峻挑战的今天,尤其是精神懈怠危险成为执政党悬顶之剑的当下,特别需要深入地挖掘和提炼杨善洲精神中的共产党人纯洁性的时代价值,重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时代形象。
一、以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体现党的
纯洁性是杨善洲精神的核心价值 深度阅读杨善洲事迹,撞击心灵的是他始终拥有一种纯洁的品质、纯洁的思想、纯洁的作风。这是他几十年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源。事实上,党性纯洁首先是品质的纯洁,而品质是人的理想、党性、修为、法律意识等综合的体现。因此,讲品质的纯洁是思想政治的纯洁的基础,思想政治的纯洁性是党的纯洁性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要求。信念的坚定是最根本的坚定,思想的纯洁是最根本的纯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思想纯洁,才能在利益诱惑、权力膨胀面前立场坚定,在考验面前保持清醒,不为所动,在风险面前不为所惧,自觉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发展的坚定信心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理想之中。
(一)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杨善洲精
神体现党的纯洁性的最主要标志
杨善洲精神是以杨善洲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出于对国家和民族诚挚的热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付诸于领导工作实践中,在甘当人民公仆这一条道路上,不离不弃,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走到底的实践升华。杨善洲的一辈子,充分体现的是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当官不摆谱,职权不滥用,民情不忘怀”[1](P20)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集中地反映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对党的政治主张的庄严承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在杨善洲的精神世界里,没有功利浮躁,没有虚假奢华。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在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上,杨善洲的一言一行体现的是点点滴滴的对党忠诚的品质,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人性的清澈和党性的纯洁,在杨善洲身上都得到了朴实和完美的体现。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评价杨善洲,说他是“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1](P1)两个“一辈子”,把以杨善洲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精神提升到政治层面和道德层面的高度,凸现出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诉求。从杨善洲的精神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心在人民、利归天下、不离不弃、持之以恒的理想品格和思想品质。
(二)保持共产党人思想的纯洁是杨善洲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最主要特点
在面对云南省委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时,铿锵有力地回答:“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1](P12)退休后第三天,他就赶回去改变荒山。最后,他把5.6万亩山林无偿交给当地政府。有人说,应要点钱。杨善洲说:“我公开讲过的,退休后给家乡群众办点实事——共产党人说话算数,不能哄弄群众嘛!”[1](P13)他就是这样一个思想极其纯净的人。一心一意要为家乡、为老百姓做实事。没有时间和功夫让其他杂质渗透他的头脑。他的思想上的纯洁性还反映在他保持农民本色上。杨善洲在地委书记岗位上就一直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常常头戴草帽,脚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俨然就像一个农村放牧的老倌倌,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帽书记”, 杨善洲听了坦然笑笑说:“我就喜欢‘草帽书记的称呼”。[1](P18)
如此朴素的语言、平和的心态、庄严的承诺,反映的是他思想纯洁的真谛,展示的是人格的魅力,体现的是时代的风貌,揭示的是一辈子躬身践行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固守的是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风貌。冯友兰先生说:“功利境界的人,他们有我的境界,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功利,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一批人,大抵贪生怕死,做事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代价。表面上,他们虽是在服务,但其最后的目的是为着小我。在道德境界中的人 不论做什么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这一类人既不贪生,又不怕死,他们晓得除我之外,上面还有一个社会,一个群体。”[2](P33)
二、以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维护党的
纯洁性是杨善洲精神的实质内容 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问题。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是关心还是冷漠,是解忧还是添乱,是依靠还是轻视,这不仅是方法问题、感情问题,更是事关党的纯洁性的政治问题。可以说,能不能坚持群众路线,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检验党性是否具有党的纯洁性的试金石。杨善洲精神中最为可贵的就是他始终对人民群众有一种责任情怀,把对群众的关怀、对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正是这样的情操促使杨善洲在实践中不断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正是拥有大批这样的党性纯洁的共产党人才使我们的党旗高高飘扬。
(一)杨善洲以心系群众、情系群众的情感来践行党的纯洁性
杨善洲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长年累月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努力实现群众愿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群众在荒山造林中的利益分配落实问题。杨善洲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就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杨善洲告诉我们:“搞建设、搞生产,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单靠发文件、开会、空喊空叫是办不好事情的。”“共产党员不要躲到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做雪松。”[1](P15)在杨善洲的精神世界里,心系群众,恪尽职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是他笃行共产党人庄严承诺的实践主题,从杨善洲的精神世界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90年的不懈奋斗,凭借的是精神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撑;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体现的是精神因素对物质因素的超越。
(二)杨善洲以察民所虑、解民所忧的情愫来践行党的纯洁性
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最根本的是要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杨善洲一辈子坚守的工作方法。他说:“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的情况才真实。”“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不要凑数字,要实事求是跟老百姓算账,要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富裕,要帮助老百姓找到一个致富项目,帮助老百姓发展产业,工作作风要扎实,不要图虚名。”“领导干部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全面,不要只盯着万元户,也要看到贫困户。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不能让困难户掉队,要帮助这些群众。”“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P21)杨善洲曾说:“群众的任何小事都是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1](P24)杨善洲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所拥有的“草帽书记”的称呼、“农民书记”的本色就是他深入群众、为民解忧的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最好验证。
(三)杨善洲以为民尽责、为民担当的情怀来践行党的纯洁性
杨善洲生前的工作笔记上面写着这么一段话:“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1](P10)我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1](P8)这段话是一个共产党人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感动着我们的心灵。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委会给杨善洲的颁奖词是:“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天。60年的一切作为,就是不辜负人民的期望。”[1](P1)这个颁奖词不溢美,不夸张,展示的是一个领导干部为民尽责,为民造福的品质。揭示的是杨善洲精神中思想品质纯洁、信仰纯粹、安贫乐道、造福群众的担当精神和共产党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精神世界。
三、 以对党性原则的严格自律保持党的
纯洁性是杨善洲精神的具体体现 党性原则是党的生命,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根本保证。领导干部是党的中坚和骨干,更是党性原则的坚定维护者。 维护党的纪律,就要模范执行党的纪律。正人先正己,严下先严上。领导干部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在自身建设上必须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一)对党性原则的严格自律是杨善洲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体现
保持共产党人纯洁性,在当下最为重要的是对党性原则的维护和坚守。对党性原则的坚守具体来讲就是正确对待权力问题。也就是在执政的条件下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管好权的问题。杨善洲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我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用来‘为人民币服务。”[1](P3)这是杨善洲能够一辈子保持清正廉洁的根本。试想,如果没有他始终如一地对党性原则的严格自律,就有可能滥用权力、漠视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无数事实证明:那些没能保持清正廉洁的官员落马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对待手中的权力问题上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缺少一种自律的品质。一位熟悉杨善洲的转业干部曾经请他帮忙分配到城里工作,杨善洲当场就毫不留情地回绝了他。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地委是党的机关,要告诉机关所有干部,不能为那些只图个人利益的人开方便之门。”[1](P6)这种对待权力的态度展现了杨善洲清正廉洁的光辉品德,展示了共产党人对党性原则的坚守和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人格魅力。
(二)对个人利益的超然态度是杨善洲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对党性原则的维护还表现在如何对待权力和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如果是信仰权力、关系、金钱、财富、物质享受、美色,凡此等等,就必然会利用手中权力为己谋私、为家人捞好处。杨善洲为官30余载,从未给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1](P25)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小女儿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杨善洲就说过: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杨善洲下乡吃饭一定要交费,即使离开几十里了也要秘书必须返回全额补上。他回家,不坐公车,自己买票做长途客车,即使带女儿走几十里山路,也不坐公车。老人家一辈子廉洁奉公。他说,唯一让他不安的是,参加保山机场纪念活动时,人家赠送的一块电子表,没有送回去。不收礼这个规矩,杨善洲一直坚持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在他去世后,家属在讣告上写道:“家父遗言概不收礼,望各位来宾给予谅解。”[1](P7)杨善洲就是这样时刻不忘以党性为“尺子”,经常“丈量”自己,时刻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这种对待个人利益的态度难道不是我们今天加强党的纯洁性需要学习和对照的品质吗?
四、杨善洲精神对新时期加强党
的纯洁性的精神启示 杨善洲精神作为时代价值的标杆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精神启示对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以及一个国家的能动作用取决于三个变量:一是社会生存压力所产生的激情反弹程度;二是时代环境发展变化所提供给养的认识程度;三是统治集团实现政治诉求的创新程度。精神启示的这种能动作用表明,它不是纯粹停留在空中的抽象虚无和空洞哲思,而是产生于实践或形成于实践的智慧凝结。当一种精神成为大多数人所希望、激动和追求不已的圭臬时,就必然渗透于人们的心灵之中,成为指导或激励执政党成员行动的力量。
启示之一:党员干部的品质纯洁应是以超越个体生命意义来体验和追求的
杨善洲精神的文化内涵,在于其精神品质的生命力。精神的时代内涵,在于精神的文化传承。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一书中这样说道:如果把世界历史翻开来,“我们便看到了一幅巨大的图画,充满着变化和流动,以及在永无宁息的推移之中的形形色色的民族、国家、个人。凡是人类心灵所能想到的和发生兴趣的任何东西——我们对于善、美和伟大的一切感觉——都能表现出来。”[3](P113)剔除掉黑格尔关于把精神看成是本质和万事万物的创造主的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把精神品质看成是社会主体对历史发展的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自觉,黑格尔所说的人类心灵之希望和欲求,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承上启下,一脉相承,反映时代,体现时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大多数人所希望、所向往、所信奉、所为之不懈奋斗,追求不已的东西。这种精神品质使人们超越浑浑噩噩动物式的生活,使人类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摆脱汹潮险浪的浮浮沉沉,在人类追求善、美和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精神文化永恒的生命。这种精神品质体现着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精神风貌,行为规范,价值追求,并在时代演进中映现时代和表现时代。
启示之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纯洁应该是以把握时代道义为准绳的
杨善洲精神的时代价值,再次启示我们的是,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能够继往开来的先知先觉者寥若晨星,他们给人类启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存意境。而推动人类不断实现这些新的生存意境的,是那些不惜以身殉道的思想品质高尚者。这些富有牺牲精神的社会责任分子是民族的栋梁。一旦他们掌握了先进的思想武器,就能把对未来的设想变成现实。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政党思想与意识形态整合的发挥,都是围绕着争取人民群众的认同而展开的。思想理论的力量首先是归附社会责任分子,再由社会责任分子归附群众。吸引社会责任分子是靠道义,吸引广大民众是靠利益。民众的利益所在,本身就是道义所在。道义是社会群体生存的理性,不仅维护现实的合理性而且要实现长远的合理性,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党性强、作风正、有本事、口碑好就是把握道义的时代内容,就是具有的历史感。但仅凭民众本能的社会直觉所感受到的,只是具体的现实的利益,而不是根本的未来的利益。政党的思想力量不在于迎合民众的一般需要,而是要把领导干部从本能的知觉提高到自觉的意识,把领导干部一般的生存需要提高到高尚的道义要求上来,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一面旗帜、前行中的一盏明灯、困难中的一根脊梁。
启示之三:党员干部的信念纯洁应是对权力和利益认识的超然为状态的
对权力和利益的秉持态度尤其在今天,在利益驱动使社会价值准则失落、心理结构失衡、文化屏障溃散、社会躁动不安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党员干部没有对理想信念坚如磐石的守望,那么当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利益驱动的价值观冲击原有价值体系时,社会认可的个人价值与财富及社会地位捆绑在一起,就会出现耗尽心力追求权力财富,以此带来感官和心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状况。殊不知这些价值认同始终依附在外部世界上,越是将个人价值牢牢捆绑在物质财富上,越是不安全。因为一旦失去了这些东西,人就一无是处。正因如此,对执政党怎样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而言,保持政党成员的理想信念的纯洁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进行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整合,在某种意义上说,更甚于用经济绩效对社会进行整合。对此,杨善洲精神中所展示出的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权力和利益的超然态度成为执政党成员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标杆,成为洗刷迷信权势、崇拜金钱的精神力量,成为燃烧出超越肉体的生命价值,熔炼出社会真实生活的道义感,在魂不守舍的社会迷乱和精神苍白的繁荣中引导人们走出堕落,重建高尚。因此,杨善洲精神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使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得以提升精神道德,是实现国家复兴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党的精神形象——先进性、纯洁性、高尚性的典范。正是因为有了以杨善洲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才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卓越不凡,绚丽多彩。
启示之四:党员干部的作风纯洁应是以坚守人民公仆的意识为精神高地的
杨善洲精神中所涵盖的先进典范应具备的品质形象还在于,他们在兑现执政党政治承诺的时代进程中,始终坚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众所周知,执政党的党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但在利益博弈、权钱对决的当下,党风形象的缺憾让人们失望迷茫。杨善洲给人们带来了久违的心灵感动:那就是杨善洲身上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永远艰苦奋斗、永远严格自律、永远想着群众、永远为了群众的精神。杨善洲工作的目标是群众利益,工作的方向是群众的需求,求实名而不务虚名,求百姓口碑而不争风头功名,这样的作风,无愧于共产党人光辉典范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奉行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都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文化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就了杨善洲这样一批共产党人,他们是以执政党的作风纯洁来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合乎道义的精神价值。在高尚道德引导下,把握时代的规律性,用高尚的情操和人格的魅力把群众本能的利益需求提高到未来的理性层次上,使群众摆脱盲目的羁绊,走到自觉意识的历史高度。当一个民族对这个时代的价值目标形成一种价值认同时,执政党实现国家兴旺、民族富强的目标就会在其成员中传承并得到清晰的体现。
总之,杨善洲精神中所展示的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告诉我们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事业都有着内在的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核心的价值规定性。它总是需要有杨善洲这样一批担当道义的共产党人摆脱个人特定的权力角色,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神圣的使命,无怨无悔地为人民群众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奉献自己。因此,经过灵魂净化的人,展示出的是共产党人的时代形象,这种展示是新时代党的纯洁性的高尚精神展示,它能穿越时空,照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1]杨善洲箴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2]冯友兰.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人与自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