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中的蜕变与收获

2013-03-28 07:59王粤敏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1期
关键词:研究教育教师

在科研课题的带动下,吉林五中从强化科研意识、构建和谐团队、提高研究能力、发挥辐射作用、促进专业发展五个步骤培树科研名师,收到显著的效果。

一、专家引领,强化科研意识

学校要将教师的教育科研行之有效地进行到底,第一要务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科研观,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为此,学校领导班子实施了“三级跳”计划。

第一步:组建研究生课程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学校领导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携手,在吉林五中校园内创建研究生课程班,打破了教师系统进修必须走出去的窘境,实现了全校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梦想。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显著提高,参加学习的教师100%通过考试,获得研究生结业证书!

第二步:邀请教育专家讲座,逐步加深教师对行动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的教育科研有别于科学家的教育科研。教师的教育科研主要是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育问题的行动研究。

为了强化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开阔教师们的研究视野,丰富教师们的研究内容,学校特聘请北华大学、吉林市教育学会、吉林市教科所、吉林市教育学院等省、市教育专家,不定期地为我校教师进行校本科研、行动研究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专家们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用鲜活的案例诠释晦涩的理论。深入浅出的讲座带给教师们的不仅仅是阵阵掌声和笑声,更有对行动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步:立项校本科研课题,有效提高教师的行动研究技能。

伴随着理念的更新、水平的提高、能力的增强,教师们个个摩拳擦掌,要在课题研究中小试牛刀。此时,宋子荣校长先后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两项课题,为教师们进行教育科研设定了主题,搭建了平台。

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教师们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应用所学的行动研究方法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亲身体验到了教育科研给教学注入的活力,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们的研究热情,科研意识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得到强化。科研观念的转变,为培树科研典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如今,学校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研究之风正在五中这片校园中兴起!

二、彰显个性,构建科研团队

学校开展了“备课之星”的评选活动,鼓励教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中各备课组积极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寻找“盲点”、弥补“漏点”、改正“缺点”、发挥“优点”,形成了个性张扬、特色鲜明的备课组文化。

例如:语文组提出“一个探索——两个板块——三个时间段——四个环节”的具体备课模式。

一个探索:探索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两个板块:横向板块和纵向板块。(横向板块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纵向板块指以单元典型课文为例)

三个时间段:学期统筹备课;单元目标备课;每周详细备课。

四个环节:自主备课;合作研讨;求同存异;反思提升。

将个人的特性与集体的智慧相结合,在合作研讨中碰撞思维,在求同存异中分层教学;在反思提升中创生智慧。

改变备课模式以来,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在中考中名列地区前茅。备课组连续三届被评为吉林五中“备课之星”;在吉林市“学苑杯”优秀备课组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吉林市校长交流日”进行集体备课展示,获得好评;多次进行省级、市级集体备课展示,均获得好评。

化学组是我校最特殊的备课组,平均年龄最大,人均荣誉最多、级别最高。其中省十佳化学教师3名,省骨干教师1名,金牌教师1名,全天候教师1名,全组7人都是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英语组“双人多备”集体的课模式。双人:即两人合作从不同角度对单元知识进行分析、整合。多备:即备课内容包括知识点、教学法、中考试题、初高中衔接等内容。

历史组“一课三备”的备课模式。“三备”指的是“课前备课”、“课中备课”、“课后备课”。

“课前备课”重点是:常规备课。

“课中备课”重点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授课情况,及时交流教学心得、快速调整教学方法。

“课后备课”重点是:适时反思教学优劣、各抒己见、求同存异。

一课经历“三备”之后,每一节课都可以成为教师们的精品课。教师们的教学技能日趋成熟,教育科研水平更上一层楼。

……

“备课之星”评选活动,将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推向了高潮,让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在研究中,教师们倾力合作、深入研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主人翁的意识回归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期待、共同进步、共同感受科研的魅力!

三、关注细节,打造科研名师

1. 注重细节教学——提升教学品位。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是追求教学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与追求。

精彩的细节不仅可以使教学现场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可以使现场充满变化和灵动,充满诗意和创造。他能够不断营造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诱发和创造教学现场的高潮,更能够提升教学现场的品位,挖掘出教学的深层意蕴,实现教学的潜在意义。精彩的教学细节会给我们意外和惊喜,会令我们陶醉和享受,会使我们感受到教学的意味深长和回味无穷。

2. 注重百家争鸣——活用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课程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班级、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不必时时处处应用科学探究,也不必强求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只要方法运用合理得当,即使是问答、讨论、阅读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也会迸发出新的亮点。

俗话说:“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呢?教师可以利用欣赏的目光、肯定的微笑、传递无声的言语:“你真行!”愉悦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

3. 巧用学科整合——丰富教学内容。学科整合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各学科之间互通有无,强化所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用他科之石,破化学之玉”。

巧用数学知识:爱护水资源;分析数据寻找实验室制备氢气药品。

巧用物理知识:连通器原理与实验方案设计;浮力、大气压强、密度、表面张力等在化学中的应用。

活用政、史知识:政治课教材中关于水污染的真实、残酷的故事;应用化学史活化课堂教学;有效利用化学发展史,再现历史、共创未来!

联系生物知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知识解化学题。

各学科的综合应用:从各学科研究的方向、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多角度分析,说明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4. 注重个性教学——诗话教学过程。无忧无虑的初二生活,在欢笑中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严肃的小脸儿。为平静的、周而复始的初三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一缕阳光,带来一片温馨,带来全新的人文化的理科教学,是化学教师一种全新的挑战!

(1)尊重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平等中的首席”,就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在教育中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用满腔的热情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说话时用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惬意、如临大海的轻松,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2)诗话教学。将人文化的思想渗透到理科教学,为严肃的化学教学带来清新、诗意、快乐。这就是诗话教学的无限魅力!

(3)魅力教学。一个不像教师的教师、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一个可以做好朋友的教师,对任何学生都具有超强的亲和力、信服力、吸引力!

(4)创造思维。例如,在空气、水等课程的教学中适当加入历史、政治、古诗词等,体现化学的丰富性。

关注细节是科研型教师提升品位的有效方法,是提升师能的有效方法。执教者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试教,备课组、教研组一次又一次的研究探讨,是教研员、专家一次又一次的悉心指导。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校本研究中,教师们快速成长起来,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先进的理念物化到教师身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

四、形式丰富,发挥辐射作用

搭建平台,促进交流,让科研名师的辐射作用尽可能地得到发挥,是我校科研处、教务处、学生处的工作重点之一。

1. 举办“名师沙龙”。遴选全校各学科带头人,面对全校教师进行跨学科的经验交流。内容涉及教学工作的所有细节。在真诚的交流中,在成功的经验中,在失败的反思中,科研名师热爱教育、热衷科研的工作作风深入人心!

2. 组织“教学论坛”。邀请省、市教研员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常见问题等,激发了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开设“专家讲坛”。请学校教育科研典型做专题报告。

廉淑文主任以《教师的礼仪》为题做了专题讲座。用生动的小品、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教师们自己的故事。亲切的场景、熟悉的话语,道出了教师们的苦和乐,让我们感悟到了教师礼仪的重要。

王粤敏主任以《做新教材的设计师》、《中考命题的一般步骤》为题做了专题讲座,讲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备课新思维的演变和形成,将传统的备课活动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备课的基础要求、基本内容和一般策略。

4. 编写“教学拾贝”。由7个学科的10位名师为大家进行精彩展示,将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全体教师,现场交流,取长补短,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教师专业化渗透,引领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实现向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顺利过渡。

5. 学术交流。学校规定,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并获得“省级骨干教师”称号的典型教师,必须采取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是发挥省级骨干教师——典型教师辐射作用的途径之一。

6. 利用校园网创建五中教研QQ群。网络缩小了教师间的距离,网络扩大了教师间的交流,网络实现了教师和谐发展,网络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五、科学评价,促进专业发展

科研课题的研究,要落实、要持久、要深入,就必须有科学的评价做保障。

1. 进行“五星”评选,探索完善激励制度。“五星”是指“科研之星”、“备课之星”、“命题之星”、“学习之星”及“课堂管理之星”。“五星”评选每学期一次,不限制、课重复,并伴随一定的物质奖励。

2. 随时抽调检查,探索完善监督制度。学校组织教务处工作人员分成若干,一天5次不定时地对集体备课情况、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在活动中检验,探索完善评价制度。为检测教师们的学习和研究效果,学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技能专项评选。每一项活动我们都认真撰写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为了使大赛公平、公正,我们邀请教育专家、相关学科专家、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等四类评委分别打分,按比例算出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

4. 在师徒同课异构中,探索完善辐射作用评价。名师的辐射作用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但是最直接、最具体的对徒弟的传、帮、带作用。

我校采取双向选择办法,请名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师傅根据徒弟的特点,因材施“培”,“导”学相长。

经过几年努力,学校涌现出一批科研型名师。

目前,学校有省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7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十佳教师、省教学新秀26人,省骨干教师17人,市全天候教师11人,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百优、市骨干教师100余人(含正在参加“市级骨干培训”的教师);先后有6名教师参加省中考命题工作;有11名教师被聘为市级导师,17名同志被聘为市教育学院兼职教研员;213人参与课题研究,112人在课题研究中获奖。

猜你喜欢
研究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