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莉 郭琦 程栋
【摘要】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代谢指标的检测,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为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入选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正位腰椎的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异常组,两组患者均测量年龄、性别、病程、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尿微量白蛋白、25-(OH)D3等8种指标,对比两组间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其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对骨量异常组进行随机编组A、B,其中A组患者行钙剂(钙尔奇D)治疗1年,B组患者行钙剂(钙尔奇D)和维生素D3注射液治疗1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骨量异常组较骨量正常组年龄偏大,女性偏多,病程偏长,骨密度偏低,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空腹C-肽水平偏低,25-(OH)D3水平偏低,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患者的BMD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25-(OH)D3呈正相关。行钙剂和维生素D3治疗的患者其骨密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清25-(OH)D3水平并配合骨密度测量,是早期筛查和诊断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 25-(OH)D3; 骨密度
骨质疏松( osteoporo sis,OP)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多数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也常合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且其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2-3],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通过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代谢指标的检测,观察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特点,研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与各种代谢指标的关系,并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钙剂和维生素D3的治疗,观察疗效,为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源于2011年1月1日-6月31日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70例,女89例,年龄(63.31±14.22)岁,病程(11.930±10.081) 年。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排除下列可引起继发性OP的疾病:甲亢、甲旁亢、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病,骨髓瘤等血液病,肝肾疾病、血肌酐大于113 mmol/L的糖尿病肾病、恶性肿瘤等;制动,营养不良,服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钙剂、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 研究分组 所有患者BMD的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进行正位腰椎(L1-4)的骨密度测定(T值),由同一医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仪器每日进行质控。按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BMD>M-1SD,正常,BMD在M-1SD~-2SD之间为骨量减少,BMD 1.3 试验指标 本试验中所测量的指标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病程、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尿微量白蛋白、25-(OH)D3共8种,其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德国拜尔公司生产的DCA2000+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及配套试剂测量;空腹C肽水平、25-(OH)D3均采用罗氏411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采取免疫比浊法测定。 1.4 试验方法 (1)筛选糖尿病患者。(2)以骨密度水平高低区分糖尿病骨量正常组和糖尿病骨量异常组。(3)采取相同的方法测定两组糖尿病患者的8种指标。(4)对比骨量异常组和骨量正常组各项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其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判断糖尿病致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5)对骨量异常组进行随机编组A、B,其中A组患者行钙剂治疗1年,B组患者行钙剂和维生素D3治疗一年:住院期间两组均应用10%葡萄糖酸钙15 d,以后两组均每日1片钙尔奇D(苏州立达,每片含元素钙60 0mg,VitD3 125 IU),另外,B组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肌肉注射,首次30万IU,半月后加强1次(30万IU),以后每6个月注射一次(30万IU),12月后再次测定骨密度,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各个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量异常组与骨量正常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通过对表1分析可以看出,骨量异常组年龄偏大,女性偏多,病程偏长,骨密度偏低,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空腹C-肽水平偏低,25-(OH)D3水平偏低,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DOP危险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对DOP危险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DM患者的BMD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25-(OH)D3呈正相关,其中当25-(OH)D3小于12.000 ng/ml时,25-(OH)D3与骨密度完全线性相关。具体见表2。 2.3 骨量异常治疗后的骨密度变化 对A、B组进行为期1年的治疗后,采取相同方法测定骨密度。A组患者行钙剂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行钙剂和维生素D3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OP)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指老年性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后者与多种因素有关,糖尿病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原因。本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OP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糖尿病肾病、25-(OH)D3水平等多种指标都有一定的关系。表2中DOP危险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可以表明,25-(OH)D3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系数最大,特别是当25-(OH)D3的浓度小于12.000 ng/ml时,25-(OH)D3指标与骨密度呈线性相关,因此,对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早期诊断,25-(OH)D3指标的测量比其他各项指标测量的可信度更高。同时,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及时补充胰岛素治疗,对预防糖尿病骨质疏松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维生素D,特别是其活性代谢产物-1,25-(OH)2D3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平衡,促进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的重要激素[4]。2型糖尿病患者相对胰岛功能不足可引起1,25-(OH)2D3合成减少,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时,糖基化终末产物使骨骼胶原蛋白糖化,导致骨脆性增加,同时高血糖抑制成骨细胞对1,25-(OH)2D3的反应,骨合成下降。25-(OH)D3在血液中浓度最高、最稳定,半衰期最长,又是合成1,25-(OH)2D3的前体,因此25-(OH)D3是反映体内维生素D水平及活性的良好指标[5-8]。Akhter等[9-10]通过对112例美国男子25-(OH)D与骨密度的研究认为,当25-(OH)D3≤15 ng/ml时,25-(OH)D3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本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但发现率及治疗率很低。故建议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龄大、病程长、女性、合并糖尿病肾病者应常规进行OP的筛查,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监测血清25-(OH)D3水平配合骨密度测量,并及早进行维生素D3+钙剂治疗,是减少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键措施。本研究也证实了应用维生素D3+钙剂及早干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骨密度较前明显提高,进一步验证了监测血清25-(OH)D3水平作为DOP早期诊断指标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herapy.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herapy[J].JAMA,2001,41(285):785-795.
[2] Vestergard P.Discrepancie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racture risk in pati ents wi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a meta analysis[J].Osteoporos Int,2007,18(2):427-444.
[3]Holick M F,Garabedian M.Vitanmin D:photobiology,metabolism,mechanism of action,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In:Favus MJ,ed.Primer on the metabolic bone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f mineral metabolism[M].6th ed.Washington,DC: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2006:129-137.
[4] 徐琳,金晖,孙子林.糖尿病与脆性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5):382-385.
[5] 曲冉,周洋.老年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展机制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243-245.
[6] 王君,舒仪琼.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13(2):93-99.
[7] Michael F,Holick M F.Resurrec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rickets[J]. Jclin invest,2006,116(49):2062-2072.
[8] Xia W B,Zhang Z L,Wang H F,et al.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lcitriol and/or Caltrate D in elderly Chinese women with low bone mass[J].Acta Pharmacol Sin, 2009,27(30):372-378.
[9] Akhter N,sinnott B,Mahmood K,et al.Effects of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on bone mineral desity in African American men[J].Osteoporos int,2009,18(20):745-750.
[10] Wang M C,Bachrach L K,Vanloan metal.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lean tissue mass and fat mass to bone density in young women[J].Bone,2005,96(37):474-481.
(收稿日期:2012-11-26)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