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色彩设计课程教改探索

2013-03-27 09:20张玉江
教育探索 2013年1期
关键词:改革

张玉江

摘要:色彩设计课程相对于迅猛发展的色彩设计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相对滞后,亟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社会所需的素质好、能力强的色彩设计人才。

关键词:色彩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方法与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44-02

色彩设计课程是高校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研究色彩的搭配,并通过色彩沟通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经过色彩设计的建筑、景观、居室、平面印刷品和工业产品具有沟通消费者心理和情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升消费层次等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从建筑景观到室内外空间,从平面印刷到产品包装都需要进行色彩设计。这种需求带动和催生了一种新的设计领域——色彩设计行业,从业人员为色彩设计师。相对于迅猛发展的色彩设计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需求,目前的色彩设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所培养的学生色彩知识陈旧、色彩设计技巧简单、实际应用性不强,亟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方面对色彩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社会所需的素质好、能力强的色彩设计人才。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1.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通过色彩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色彩基本理论和色彩对比与协调等基本规律,更要对色彩的平面、立体的呈现效果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材料质地的色彩呈现,要有感性认识,对色彩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平面上。

2.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结合专业教学,通过相关作业安排,由浅入深地使每个学生都具备应用色彩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将色彩设计师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人文关怀等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3.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学生通过色彩设计课程学习,要能够胜任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设计和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专门领域。

二、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1.教学观念上的改革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对色彩的感知是天生的,后天很难弥补。这种观点偏重于个性的直觉和感受,没有从量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求色彩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联系。在其指导下的教学往往重感性轻理性,还停留在肤浅、直观的认知层面上,使得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高长调、高短调、低短调、中长调、空间混合等纯技术训练的层面。要切实转变观念,引进当前色彩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牢固树立“使色彩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密切联系”的观念,从色立体研究入手,通过对蒙赛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和日本色研所色立体的讲解,将教学重点引到色调和色彩印象上来。

2.具体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

1)教学内容要突出针对性,要结合专业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例如,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强调本地域与其它地域色彩上的区别、本地域的建筑材料如何影响本地的色彩以及本地的色彩特征等。而对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则要考虑待实施色彩设计的产品的属类、使用对象及其年龄、性别、种族、地域、文化程度以及产品的使用环境、售价等。2)教学内容要强调对色彩性质和组合规律的把握以及色彩经验的积累。为使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而积极地个性化运用到教学中[1],可从对色彩的感受出发,引入量化分析的方法,从色立体模型内探讨微妙的色彩与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联系。3)教学内容要注重对色彩个性的研究。由生活经验与视觉感受所凝结成的色彩感受因人而异,使色彩具有鲜明的个性。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有些颜色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例如,红色不管是亚洲、非洲、欧洲还是美洲,都代表鲜血,象征太阳、激情、激进等[2]。另一方面表现为色彩与人的生理和心理联系十分密切。例如:黄昏时蔼蔼的暖红色天空总是令人感到些忧伤与惋惜;舞厅里闪耀的红色灯光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并使人兴奋;大雨中的闪电发出耀眼的冷灰色白光,令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十分恐怖。通过色彩个性内容的教学,可引导学生对这些具体的色彩呈现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并通过丰富感性经验,提高其对生活中色彩与情感联系的体悟。4)在色彩基础训练内容中要加入色彩在不同材质和肌理中呈现的不同效果的研究等内容。例如,一块黑色在普通棉布上呈现的是深灰色;而在呢料上呈现的是浓重柔和的象牙黑色。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色彩的不同差异性来组成肌理。5)教学内容要引入流行色内容。研究流行色与产生它的文化思潮及社会大背景的关系,可锻炼学生对色彩设计最新发展的敏感性,能够引导学生把色彩设计训练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注重发挥主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要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5]。可以参考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做法,引导学生在问题中解决问题。例如,布置一套幼儿园和工厂的色彩设计作业,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把学习色彩知识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发展色彩运用的能力,使其在掌握相关色彩规律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提出有个性、创造性的色彩设计方案。

2.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3]。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对教师布置的命题进行讨论。例如,布置“从经典绘画名作中分析色彩在情绪表达中所起的作用”命题,教师可带领学生认真分析画面的色彩构成因素,解读色彩作为一种独立的造型语言在绘画作品中对于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以毕加索粉红色时期与蓝色时期的代表作品对于情绪的准确表达为例,讲解色彩与时代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色彩表现特征,不同的色彩组合能代表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教师还可以放映一些视频资料,如《巴黎春天》《茜茜公主》《曹雪芹》等影视剧中成功的色彩设计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不同时代的色彩特点。

3.注重因材施教

要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有针对性地促进每个学生的色彩能力发展。

4.注重案例教学

把成功的色彩设计案例搬上课堂,通过直观的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色彩设计理论的理解。以世博会中国馆为例,让学生了解“中国红”的设计思想,提出“该设计时代感是否突出、文化性体现是否充分、国家形象体现如何”等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以带学生参与到适合的实际项目中来,根据限定条件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色彩设计工作。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1.加强实践性

通过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进行色彩设计训练,使学生认识形体在三维空间状态中的色彩呈现状态。使其在这个真实的色彩环境中,体会色彩与各要素的关系,并要求其学会如何使用色彩进行表现。通过色彩设计可以控制使用者按照约定方式去感知对象的结构。如通过颜色引起注意、表现比例和方向、表现集合或分离的结构关系等。要研究物体光照后的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造型意 义”[4]。要引导学生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探究和评价色彩设计的效果,力争使之与色彩设计的最终目的相契合。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色彩组合。例如,为了表达一种关于“绿”的表述方式,可以打破常规,让学生运用千层纸、电路板、彩色玻璃等各种材料,运用拼贴、镶嵌等多种手段完成主题表达。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图片、声像等辅助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让学生查找观看世博会中国馆和苏州博物馆的视频资料,独立分析国家形象、文化感以及悠久的历史是如何通过色彩设计体现出来的,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进行现场实物评鉴

拿一些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产品(文具、饮料和小家电等),分析这些产品在色彩设计上的成功和失败之处,给学生提供实物评价和鉴赏的机会。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施行之后,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课程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

1.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要及时通过学生测评、座谈等方式,让学生对该课程及任课教师作出综合评价。具体包括教学目的是否明确、选用的教材是否合理、课程结构是否严谨、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新颖、讲授重点是否突出、案例选择是否合适、难易程度如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进行深入浅出的理论教学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以及教师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的色彩设计思维方法和色彩设计方式等,也都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一方面,要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研讨与交流环节,考查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质量作出评价。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要鼓励其有个性、创造性地进行思考,不求大一统,切忌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要注重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色彩设计作业质量,尤其是对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的考查,评定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参考文献:

[1][日]小林重顺. 色彩心理探析[M]. 李军,译.北京:人民美术出 版社,2006.

[2]陈晓蕙. 设计色彩[M].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55-56.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 中国 教育报,2010-07-30(1).

[4]宋建明. 色彩设计在法国[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244.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