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秀芳
新年伊始,《南方周末》用不小的篇幅介绍了一个新鲜名词:“北京咳”——在北京的外国人普遍遭遇经常性咳嗽。伴随着这一问题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凸现,如今“北京咳”引发了北京外来人员的共鸣,足以提醒世人,空气质量的健康管理刻不容缓。
“北京咳”的讨论之外,有着更深刻的变革。与过去数年间PM2.5测而不报不同的是,自2013年第一天起,包括北京、武汉在内的74个城市,均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这一新标准来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原有的空气污染指数(API)退场。影响AQI最主要的监测项目,便是备受关注的PM2.5。
“提前”公开
2012年是中国PM2.5元年。
自2010年美国驻华大使馆仪器监测的PM2.5持续爆表,给国人做了一次PM2.5科普之后,PM2.5这一灰霾天气的元凶开始浮出水面。接着,各地严重的雾霾天气相继而至,PM2.5终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
2012年6月11日,武汉全城大雾,PM2.5在下午两点达到610微克/立方米。这一数据由位于江汉区香江路1号的“华中超级站”提供。该站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首个国家级监测点,5月25日开始运行,仅比自然之友武汉小组之“我为武汉测空气”这一民间志愿者项目晚了两个月。(关于“我为武汉测空气”小组,详见本刊2012年5月刊——《PM2.5:民意推动下,武汉渐进》一文)
其实,有关部门很早便着手于PM2.5和臭氧的监测活动,却因国家相关指标的“难产”,而一再推迟对相关数据的公布。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在2011年给出了一个“四步走”方案,其中,2013年仍然是PM2.5监测阶段,而“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则要等到2016年。消息一出,公众纷纷表示,PM2.5与人类健康联系如此紧密, 5年的等待实属漫长。
而如今,2013年初,国家便规定在74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实时公布PM2.5监测数据,并按照新的AQI来衡量空气质量,这比官方预期早了三年,所以说,是“提前”了。
以后,除了民间的“我为武汉测空气”小组在“@wuhanair”上发布的部分数据,市民还可以通过湖北省/武汉市环保局网站右栏的链接,实时查询11个国测点的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此外,荆州、宜昌等地的空气质量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站上的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反映出来。
不过,也有网友抱怨,“官网最大的遗憾,是无法查询武汉过往时刻的空气质量。”在官方系统中,只能查询实时数据,稍纵即逝的数值无法便捷留底。
两种划分标准
针对当下的AQI,将PM2.5和臭氧纳入空气质量考察体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郝吉明认为,这将“是一种更全面、更严厉的观察”,它也是实践公众知情权的新渠道。
武汉及周边地区的11个国测点,为“青山钢花”、“东湖高新”、“汉口江滩”、“吴家山”以及汉南“沉湖七壕”等地,均处于僻静之处。
国测点的选址要求很严格,要求远离污染源(监测仪是要测量均值混合后的空气污染物数据,而非最高或最低值)、空间开阔(采样口周围20米范围内,不应有高出采样口的建筑)、不能邻近主干道,空间环境能代表一定区域的环境状况。
“青山这个国测点选得很倒霉,”“我为武汉测空气”小组执行者刘峻告诉记者,“它靠近一个烧烤摊,是把均值往坏处拉了,‘青山钢花测得的PM2.5,比我们小组的测试结果还要高。”作为另一个缺乏代表性的国测点,刘峻认为,“汉阳月湖”三面环水,不足以代表汉阳地区的空气质量,“它是把情况往好的地方拉了”。
在监测站内,两台外形像天线的仪器,分别用于收集PM10和PM2.5。一台酷似微波炉的测重器,负责把收集的空气颗粒物称重,计算出其在大气中的浓度,然后依照相应公式计算出AQI,并划分等级。
11个监测点同时发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这6项污染物的预报信息、监测数据、空气质量评价和健康提示等,每小时一次的更新频率,也让大家看到了官方对于PM2.5数据公开的决心。
然而,争议仍然不止。新的AQI标准虽然在API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却在等级划分上被指不够严格,不能反映真实的污染程度。
看空气质量状况,关键是看空气质量指数,既AQI。根据国家2012年2月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实,它就相当于6项污染物中首要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值。一般来讲,首要污染物为PM2.5。
按照美国标准,刘峻他们制作了一张PM2.5浓度与美国AQI的对应关系图。图中,从低到高,将PM2.5浓度值划分为7个等级,依次对应健康、中等、不健康等7个健康程度。
按照中国标准,PM2.5浓度自低到高被划分成6个等级,并依次对应空气质量状况的六种污染程度。
重大的分歧在于,在日常较常见的PM2.5值为35~115微克/立方米这一段中,中美等级划分的错位。
对比中美空气质量等级标准,以2013年1月4日为例,青山区7:15——PM2.5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汉口江滩16:00——64微克/立方米;东湖梨园16:00——80微克/立方米。
若按照中国标准,它们的等级依次为:青山区“优”、汉口江滩“良”、东湖梨园“轻度污染”;若是依照刘峻他们采用的美国标准,结果依次相差一个等级:青山区为“中等”、江滩为“对敏感人群不健康”、梨园为“不健康”。由此看出,美国标准更加苛刻。
刘峻告诉记者,小组自2012年1月开始着手“我为武汉测空气”项目,那时并没有出台与PM2.5相关的国家标准,“我们只能采纳美国标准。国家标准是2月份才出来,那时候我们也不想重新换了。”他认为,标准越严,越是对知情者负责。
“我为武汉测空气”小组自3月份以来,在武汉青山等地区不间断测量环境空气质量数据,从一两个点洞见武汉地区的空气状况。高峰期一天四次的发布频率,最近改为一天三次,早晨、黄昏和午夜。针对此次全国统一实时公布PM2.5及AQI,刘峻觉得“是对人们更负责,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PM2.5对抗战
民间或者官方公开PM2.5,是对每一个公民知情权的基本尊重。信息的公开之后,治理污染才是大难题。
早在几年前,美国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科研人员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监测所得的数据,绘制成“全球2001年至2006年PM2.5的平均值总量分布图”,图中显示,中国的华北,华东,川中最差;华中,渭河流域次之。其中武汉年平均pm2.5含量在70-80微克/每立方米,仅优于华北,接近最差。
“自然之友”在其发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绿皮书》中,对全国31个省会及直辖市城市空气质量进行排名,武汉倒数第6位,仅在西安、北京、兰州等城市之前。也许继“北京咳”、“西安咳”之后,武汉这座每年都会容纳无数外地新大学生以及打工者的城市,会流行“武汉咳”。
元旦后近十天内,无风无雨,城市却是一片雾霾。官方数据显示出重大的霾情:自6日起,PM2.5均不低于100微克/立方米,8日“青山钢花”及“东湖高新”等地PM2.5数值接近500,达到“重度污染”等级,红色预警升级为紫色警报,俨然6月11日灰霾重来之势,却比当初更持久。
自然之友武汉小组“我为武汉测空气”项目3~12月的月报显示,就青山、江岸区等地的测试情况来看,2012年12月“不健康”空气出现45次,为这10个月来最差;而7月份“健康”空气出现19次,为全年最佳状况。尽管如此,7月份的“中等”空气达48次,远远超出健康水平的次数。
自武汉大发展以来,市民忍受着拥堵的交通、东拆西建的格局。新年伊始,人们在享受地铁带来的时尚与现代感时,内心悉知其代价。开放不到一周的地铁2号线,台阶上满是黄色灰尘。
武汉市政协委员赵晓河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武汉市空气质量太差,主要因为中心城区高污染企业多、建筑粉尘多、汽车尾气多,背街小巷生活垃圾污染也很严重。
刘峻觉得,PM2.5在“公开”之后的下一步,“是对它来源的准确分析”。武汉市目前尚未完成PM2.5源解析项目,因此,也没有专门针对它的治理政策。“这是我们民间组织所做不了的事情,只能期待官方。”
不过,目前的“黄标车”限行、“取缔炭火烧烤摊”、“禁燃区”内锅炉改燃等政策,都与治理PM2.5相关。
“相对来说,国测点还是少了些。”刘峻根据他们团队测空气的经验,认为“拉网式”的监测,才是最接近真实。“就算仪器没那么昂贵,也不要紧”。
作为一个独立的观测和发布方,自然之友“我为武汉测空气”小组将继续在“@wuhanair”中发布每天测得的数据。“在一个法治社会里,我们尽量用符合法律的方式,来为环保做出一点努力。”
另外一个疑问——究竟空气污染会对健康造成怎样的长期影响?呼吸道问题?咽炎?或者肺病?目前为止,仍然处于不确定的推测阶段。在《北京客,北京咳》一文中,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薇说:“长期追踪人体健康的队列研究是最好的研究手段,但我国的队列研究,只有武汉开始起步,这需要十年以上,数亿资金,国内现有研究还是空白。”
不只是敏感人群,黄薇表示,“普通人也会受PM2.5的影响”。最近有新闻报道,2010年北京、上海因PM2.5污染致死人数,接近交通意外死亡人数的三倍。空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如果说经济发展的速度下降,空气质量也许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刘峻告诉记者。显然,这并不现实。“公布”数据意味着不再对真相遮遮掩掩,下一步,是思考如何把空气质量地图上醒目的红色,变回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