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浪 杨佳宝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增长的一个缩影。通过对湖南地区大学生的消费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学消费具有消费较理性、观念保守与前卫并存、理财观念淡薄、维权意识缺乏、经济来源单一等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针对不足提出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81-03
一、大学生参与调查现状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观及消费现状,2011年6月——11月份我们对湖南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了调查,调查以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长沙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岳阳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以及广州大学共1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总体。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 100名同学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资料的收集用自填问卷法。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050份,问卷有效率为95.5%。在有效卷中,女生卷比率为58.3%,男生卷比率为41.7%。
二、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
(一)月生活费支出
据调查,月均生活费(每个月的总花费)在300——600元之间的同学占37.4%,大部分学生的月均生活费在600元以上,占了57%。生活费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第一,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物价持续上涨,同学们过去生活费标准早已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第二,农村与城镇学生的家庭收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第三,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观念迥异。
(二)每月添置服饰费用
通过统计得出,男女生在每月添置服饰中,100元以下男生占57%,女生占42%。100-200元中男生占30%,女生占41%。男女对比差异明显,综上数据得出,女生穿着相对男生比较讲究,愿意花更多的金钱在穿着打扮方面。
(三)月社交费用
此处,社交费主要指:通讯费、网络费、“请客”费用等。月社交费用图呈橄榄状(或天秤状)。两极端比例保持平衡,各占30%左右,中间层次消费比例最多,差异较为明显。结合实地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社交费用与所学专业存在一定的关系,公关、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电子技术、化工等实际操作较强专业的学生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意识相对淡薄。大学确实是一个社交的好平台,不但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而且也可以为日后走向社会结下坚实的人际网。
(四)发展资料费用
当前发展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也有所不同。数据统计显示,40%的同学每月发展资料费为30元以下。42%的同学在30——60元之间。18%的同学发展资料费每月为60元以上。60%的学生则愿意花更多的钱投入在考研、考公务员、考取各种资格认证,面临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的危机意识愈发强烈。同学们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和实践技能,为个人全方面发展以及与社会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生活费剩余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每月消费情况如图一所示,其中有结余的占35%,差不多花光50%,不够花占15%。可见,35%的同学有一定的理财意识,然而,65%的同学钱财不够花,相对而言,他们的理财意识比较薄弱,不能正确合理规划自己的钱财。
二、大学生消费特点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图一: 图二:
我们从图一可以看出,6%的同学认为周围同学消费过高,19%的同学认为比较高,61%的同学认为周围同学的消费情况还是非常符合现实的,12%的同学认为存在一部分同学比较节俭,另外,2%的同学对周围同学的消费执有偏见。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还是比较理性、合理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同学可以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
(图二)可见:6%的同学是会选择不购买,而考虑购买的占78%,马上购买的只占了16%。可见,同学们的购买行为是比较理性的。他们会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差异性较大
图一: 图二:
图一中,48.8%的大学生认为勤俭节约在当今这个年代仍然是一种美德。42.6%的同学认为在某些方面来说还是要勤俭节约,4.4%的同学认为勤俭节约在当今这个物质发达的社会早已过时了,4.3%的同学表现毫无勤俭节约的观念。据图二统计分析,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其中节约型占25%,计划型占66%,奢侈型占了9%。大学生的节约型消费、计划消费还是占主流,但是,也存在少数的奢侈浪费现象。这种奢侈消费恰恰与我们所提倡的理性消费相违背。我们应该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避免盲目、奢侈消费理念的滋生。
(三)理财观念淡薄
数据统计显示,学生的总体消费情况呈以下三大部分,结余的占35%,差不多花光的占50%,不够花的占15%。9.2%的同学有消费记账的行为,30%的同学对支出比较大的消费有记账的习惯,40.8%的同学很少记账,有20%的同学从未记账。其实养成记账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部分大学生进行访问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同学都感觉自己的钱花得太快了,这是因为大部分同学的消费自主性大,无节制的消费,归根结底,还是理财观念淡薄。因此合理的预算,然后合理的消费,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花费。事后记账也很重要,不仅可以方便自己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而且还可以对不合理的消费做出及时的调整。
(四)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不强
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较好的占7%,维权意识一般的占28%,维权意识淡薄的占62%,没有维权意识占3%。总体而言,大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之甚少。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淡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以往碰到的事都会由父母出面解决,自己并不过问。另外,如果一些侵权行为还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就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而且很多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投诉程序过于复杂,处理的时间长,这也是在遇到权益受到侵犯时不会采取维权措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五)生活费来源单一,独立性不强
图一: 图二:
由图一可见,83%同学生活费来源于父母,12%的同学生活费通过兼职赚取,还有5%的同学的生活费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读图二,同学的生活费支出大体情况如下:每月300元以下生活费的同学占5.6%,300-600元的同学占37.4%,600元以上的同学占57%。面对快速上涨的物价,我们的生活费支出如果单纯靠父母给予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陷入“月光族”、“星光族”的窘境。兼职挣取不但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独立性,更好的适应这种生活节奏,但是,通过自己赚取生活费的同学仅仅占17%。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一)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即使在当今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社会,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我国的物质资源总体丰富多样,但是人均资源却远远不足。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勤俭节约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过分优裕的生活,会使人缺乏进取心,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相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可以磨意志,陶冶情操,增强人的责任感、进取心,艰苦朴素、勤劳节俭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不论家庭富裕和贫寒,我们都要以勤劳节俭为荣,奢侈浪费为耻。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如此。
(二)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自己的钱财合理的规划是理财的基础。二是养成记账的习惯,对事后不合理的消费进行及时的调整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做一个简单的账簿,抽空整理。三是学会投资,我们可以通过储蓄、购买股票、基金等理财方式达到“钱生钱”的目的。为我们日后的理财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大学生维权意识
我们通过以下方法提高维权意识。第一,阅读相关的法律书籍,了解消费者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法律义务。通过阅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书籍,能够使我们在生活中更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二,更多关注有关侵权的案例,学习如何正确保护自身权益。第三,参加一些有关的消费维权活动,掌握维权方法。第四,敢于同各种非诚信行为作斗争,对发现的制假、售假、欺诈消费者行为及时投诉、举报,共同为营造一个舒心的消费环境而努力。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校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之余,我们也可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兼职、寒暑假到单位见习、实习等。这不但可以积累到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虽说是微薄的收入,但足以让我们本来“不够花”,甚至是“花光”的生活费得到弥补。解决生活费来源单一,经济独立性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
(五)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
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增强责任感,让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杜绝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可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利用信息传播媒介建立专门的消费信息网站,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进行在线解答,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第二,学校教育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开设与消费有关的专业课程、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第三,家庭教育也是不可以忽视的。家长们应该适当控制孩子的开销,家长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引导其正确消费。第四,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最核心的是自我教育,消费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积累自己的消费经验,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特殊消费群——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与研究了解到大学生的消费观基本上比较理性。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此希望大学生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理财能力,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有助于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了解和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5,(1):76~78.
[2]卢思锋.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62~65
[3]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2).
[4]侯玲等.大学生消费文化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5]万俊人.道德之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陈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