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新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区域经济合作遵循由贸易一体化到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规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开放型、多层次的金融合作体系也将逐步建立起来,共同维护区域内的金融稳定。云南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前沿和门户,有必要也有条件在该自由贸易区的全面经济金融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云南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云南与东盟的金融合作主要是围绕人民币的国际流通与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展开的。
云南自1994年开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经历了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两个阶段。1994—2007年,主要是逐步推动商业银行与毗邻国家建立人民币边贸结算关系,促进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阶段。到2007年边贸人民币结算额达38.69亿元,占边贸总量的90%。人民币成为深受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等国居民欢迎的“民间储蓄货币”。2008年至今,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结算量、结算范围、结算贸易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到2011年末,云南有1240多家企业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占全省进出口企业总数的85%。全年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250.27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3倍以上。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155.16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性项目16.41亿元;资本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达78.7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地域范围由2010年的9个国家扩大到26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云南对外贸易主要伙伴。
2009年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同意昆明市建设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提出,“支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推动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驶入了快车道。目前,已启动了昆明泛亚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建设;东亚银行已获批在昆明设立分行;北京银行、浙商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四家银行已有意落户云南;成立了云南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和云南省股权投资发展中心,积极推进外资股权基金和合资股权基金试点。2010年11月,富滇银行在老挝设立代表处,并与老挝外贸银行签署老挝基普账户清算协议。2011年6月,富滇银行启动中国—老挝本币跨境结算,并推出老挝基普兑人民币现汇交易业务。目前,缅甸已同意中资银行和中缅合资企业在缅银行开立人民币账户,中方投入缅甸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成外汇券,并按市场汇率兑换缅币。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分歧,使云南与东盟金融合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制约,决定了云南与东盟的金融合作推进将会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从人均GDP来看,2010年最高的新加坡和文莱人均GDP分别为4.3万美元和2.8万美元,最低的老挝、柬埔寨、缅甸三国的人均GDP分别为984美元、795美元和582美元,最高的新加坡和最低的缅甸相差70多倍。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为4283美元,云南约为2358美元。这些差异源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资本项目仍然实行严格管制,不利于区域内各国之间金融政策的协调,制约着云南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深化。
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着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差别,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一些复杂敏感的政治问题,加大了金融合作的难度。此外,东盟个别国家政治不稳定,利益冲突事件时有发生,也会延缓甚至阻碍区域金融合作的进程。
目前,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主要表现为中国与单个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协调及民间自发的往来,缺乏长远规划以及分阶段实施的具体措施,尚未建立中国与东盟官方层面的全面业务合作机制和金融合作平台。即便是各国所进行的货币互换等方面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于防范金融危机的需要,而不是着眼于长远的金融与货币一体化目标。
云南银行边贸结算业务的推出,比边贸的恢复和发展晚了十多年。在这段时间里,“地摊银行”成了名副其实的“边贸银行”,承担了现钞兑换、代理支付、提供临时融资和交易担保等具有银行性质的业务。多年的经营使“地摊银行”逐渐积累了数量惊人的人民币现钞,同时也涉及到一些洗钱、走私、赌博等非法活动,增加了政府对其监管的难度,也给人民币的正常回流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国《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允许境外贸易机构在中国边境地区银行开立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专用账户,但该账户只能用于边境贸易结算项下的资金收付,而且手续繁琐、限制颇多,客观上制约了银行结算的便利性和多样性。而“地摊银行”等非正规民间金融却凭借其资金雄厚、费用低廉、手续简便、实时到账的优势直接为边贸主体办理代收代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结算业务的发展。
随着云南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居民往来的增多,人民币跨境流量不断增长。据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2009年的《云南省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报告》,境外(指越南、老挝和缅甸三国)人民币存量规模大约为:2004年为49.58亿元,2005年为67.92亿元,2006年为69.23亿元,2007年为108.04亿元,2008年为112.69亿元。总体来看境外存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除了2007年人民币跨境流动是净流入外,其余年份均为净流出,大量人民币沉淀在境外,面临着境外人民币集中返存和大量提现的压力,从而形成流动性风险隐患。
目前外汇管理局、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尚未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对银行业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监管体系。如银监机构只负责对银行是否能够开办人民币跨境流通业务进行审核,外汇管理局主要监管银行办理外汇业务时是否合乎外汇管理的相关规定,人民银行主要关注非居民账户的开立、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流量等,对银行经营人民币跨境流通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不重视,且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信息共享交流。
(1)加强政府对金融业改革发展的组织和领导。把金融业发展纳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金融业阶段性发展目标,协调好金融业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发展布局。探索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整合金融资源的有效途径,加强协调,统筹规划,在组建地方金融机构、引进境外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机构集聚、争取国家支持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构建畅通高效的“政银企”沟通平台。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联席会、协调会、推介会和简报、专报等形式,加强地方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协商,确保政府发展目标、企业项目规划和资金供求信息的有效对接,及时解决影响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问题,推进“政银企”互动,促进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
(3)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倡导公平竞争,健全完善对企业、对行业、对行政区域的风险评级和信用激励、惩戒机制,使“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积极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监管;积极推广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推进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的建设,使诚信云南成为投资热土。
(1)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按照“自主选择,互惠互利,诚信合作,共赢发展”的原则,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及其后援服务机构集聚,有重点有计划地引导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和金融业配套服务机构的设立或迁入,形成金融产业集群。鼓励外资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规模,支持开展人民币业务。鼓励当地金融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稳妥地实现规模的扩张和经营范围的延伸。建设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2)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政府应对在昆明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提供优质、便捷、高效、全面的服务;对在昆明新设和迁入总部和地区总部的金融机构,工商、税务部门给予办理注册登记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财税政策、用地指标、土地规划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
(3)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引导金融资本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和环境等方面重大项目的投入;引导金融资本对重点产业和工业园区的投入,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对云南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过程中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粮食安全战略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的农村基础建设、农业资源开发相关的现代化农业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工程等涉农项目的投入;引导金融资本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环境和信用环境,促进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之间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开发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加大对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电子商务建设及应用、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的支持力度。
(4)积极拓展面向东盟的金融业务。积极拓展和完善面向东盟的国际结算业务、货币兑换业务、信贷业务、投资业务等。在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的基础上,加大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助推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
(1)要发挥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促进云南与东盟投资贸易的发展。一是要强化贸易结算业务,适时更新有关业务操作规程,积极推出各种贸易便利化的新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国际结算服务。二是要紧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增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服务的能力,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要积极开展人民币兑换业务,跨境贸易结算业务,海外企业、个人人民币存款业务等海外人民币业务,探索海外人民币贷款和贸易融资等业务,提高本外币业务一体化的程度。
(2)建设瑞丽、景洪、河口次级区域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瑞丽、景洪、河口是云南连接东南亚通道的重要节点,是云南与东南亚开展经贸活动的重要沿边区域。次级区域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应充分发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功能,推进以人民币为中心的周边国家货币兑换交易,推进人民币与缅币、老挝基普、越南盾兑换机制、人民币现钞调运与回流机制及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创新发展。
(3)鼓励云南金融机构面向东盟市场“走出去”。鼓励云南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及与东道国银行签订双边结算协议等方式,开展国际结算、人民币现汇交易及代理业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的便利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币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在与东盟国家货币的竞争中保持相对强势。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经贸联系日益密切,货物和服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迫切需要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支持和保障。金融市场的整合应该是未来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深化的重要方向。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应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开展更多试点,特别是在拓展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的基础上,加大人民币境外投资试点,不断丰富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成果。搭建人民币区域化的支付结算平台,建立人民币区域流动的有效通道,建立和完善跨境支付结算体系,降低人民币境外的金融活动风险,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公认度和使用人民币的信心。建立用于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的回流机制,减缓因人民币海外持有量的不断增加而对国内的外汇及货币政策产生的压力。在以双边货币互换为主要内容的《清迈倡议》框架下,通过与更多东盟国家中央银行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人民币以互换的方式走出国门,发挥解决区域短期流动性困难、维护区域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资金基础,也为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提供金融支持。鉴于当前人民币仍然无法自由兑换,资本账户仍然受到管制的情况,可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基础上,在东盟国家范围内试行金融自由化,推进人民币在自由贸易区内成为结算货币,逐步实现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的可自由兑换。
(1)完善人民币跨境流通风险监管体系。一是在《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结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规范的人民币流通管理规章制度,使监管者有监管依据,执行者有行为依据。二是外管局、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应加强协调和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加强对风险的监管。三是加强与境外银行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人民币在境外流动、兑换和沉淀量的信息,对人民币进出境和境外流通进行监控、疏导和利用,增强金融服务与金融监管的灵活性。四是促进与东盟各国央行的政策协调以及在反洗钱、货币互换、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交换机制、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等方面的合作,促进资本在区域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
(2)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结算支付体系。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支付体系,使银行结算占据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主导地位,防范“地摊银行”带来的金融安全隐患。积极与周边国家协商,共同搭建跨境金融结算服务平台和跨境金融信息交流平台,落实中外银行间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积极推动电子支付工具的延伸运用,疏通境内外银行之间安全、便捷、合法的结算渠道,建立高效、便捷的银行支付网络体系。
(3)完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进一步完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强化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和国际救援机制,加强货币互换安排,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积极参与区域性储备合作,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
[1]杨明秋等:论人民币国际化的亚洲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1).
[2] 顾列铭:清迈协议:共御金融危机[J].国际经济,2010(5).
[3]赵越: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运行机制的思考[J].云南财金大学学报,2010(2).
[4]樊永勤:人民币跨境流通对边境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影响及相关对策——以云南边境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0(4).
[5]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清算中心课题组:云南省边境地区人民币跨境结算调研思考[J].时代金融,2008(12).
[6]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1年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