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静
(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虽然2012 年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略显低迷,但对俄进出口表现依然“抢眼”。从年度看,2007 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完成107.3 亿美元,2011 年实现189.9 亿美元,接近200 亿美元。2012 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总值213.1 亿美元,增长12.2%,高出同期全国对俄进出口增速1 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全省进出口增速14 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对俄进出口总值的24.2%,位列首位;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6.3%,雄踞榜首。其中,对俄出口51.6 亿美元,增长18.6%,高出同期全国对俄出口增速5.4 个百分点,总值排名第4 位,仅次于浙江、广东和江苏三省;自俄进口161.5 亿美元,增长10.4%,高出同期全国自俄进口增速1.2 个百分点,总值排名第1 位。而在黑龙江省其他传统贸易伙伴中,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均为负增长,降幅分别为33.3%、38.3%、18% 和9.5%。从出口商品看,黑龙江省对俄出口产品以纺织品、服装和轻工业产品为主,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产自国内其他地区,本省的产品所占比重较低。而俄罗斯通过边境贸易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50%以上为木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从进口商品看,木材、石油、机械设备等商品的进口额占全省对俄贸易进口额的70%左右。虽然中俄经贸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是从双方供需结构和发展的角度考察,两国仍是以要素互补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中俄产业内贸易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其中初级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稍高,而大宗商品和制成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很低。
俄罗斯的进口关税一直比较高,特别是皮革类产品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由按进口价值的30%征收进口税改为按每公斤不低于30 欧元的标准征收,在此基础上再加征20%的增值税。这实际上相当于200%的进口税,使每年出口俄罗斯超过10 亿美元、占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主体且深受俄罗斯百姓喜爱、适合其购买力的中国皮服在俄罗斯遭遇了极重的关税壁垒。
根据入世协议,俄罗斯约33%的商品从入世之日起下调进出口关税,1/4 的税目将在3 年内调整到位,只有部分敏感商品如禽肉和汽车、飞机等的关税的保护期为7 ~8 年。也就是说,俄罗斯总体关税平均税率由10%下降到7.8%。其中:农产品税率由13.2%降至10.8%,工业产品税率从9.5%下调至7.3%。在入世协议中,俄罗斯签署了57 个货物贸易市场准入双边协议和30 个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双边协议,黑龙江省对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电、建材和农副产品等大宗商品方面,几乎涵盖在对俄出口的范畴之内。除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和市场准入享受过渡期外,俄罗斯承诺所有涉及该协议的国内法律法规和条例都与WTO 规则保持一致。对于黑龙江省企业来说,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形成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可以提高具有传统优势的商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
由于中俄贸易一直存在某种不规范性,如“灰色经济”“灰色通关”等,在俄整顿贸易秩序、改善经营环境的过程中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2009 年俄罗斯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查扣1.5 万个摊位近50 亿~100 亿美元的货物,黑龙江省受到的打击最大,市场丢失、渠道终止、企业停业、商家积极性严重受挫。
俄入世后将逐步健全涉外法律法规,建立起与其他WTO 成员同一标准的、稳定而透明的经济“游戏规则”。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黑龙江省企业的合法权益,使符合国际贸易准则的、有序的自由贸易方式取代中俄经贸合作中现存的一些无序的、不正当的贸易合作方式,两国产业内贸易将更加规范有序。
1989—1998 年的9 年间,俄罗斯所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按人均计算,在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25 个国家中排第21 位。从外资占GDP 的比重看,情况最好的是1997 年,为0.8%,在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中排行倒数第二。2000 年,俄罗斯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仅为44.29 亿美元,而证券投资几乎为零,大大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黑龙江省企业在俄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约400 个,投资额达到了6 亿美元,占全国对俄投资总额的1/3 以上。投资项目涉及农林开发、机电制造、商贸物流、矿产加工、建材生产、工业园区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入世后,俄罗斯国内的投资环境有望改善,外国投资者在俄将享受国民待遇,这将为扩大黑龙江省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创造一个公平环境,有利于增加在俄的各种投资项目并扩大投资规模。同时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俄本身也将具备一定的对外投资能力,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将资金投向具有地缘优势的黑龙江省。巨大的相互直接投资潜力为中俄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相互直接投资的增加必将带动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扩大。
黑龙江省应顺应俄入世的新形势,采取超常规措施,增强内生动力,形成发展合力,努力推动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在要素禀赋和生产要素比例相近或相似的情形下,国际贸易利益来自规模经济。为此,一是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应通过技术更新与产业升级,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某一类产品实施专业化经营,以在最佳规模上进行差异性产品的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二是已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可以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形下,通过国际化专业分工来谋求产品产量和收益的增长,积极拓展新的机遇和项目来与欧美产品竞争,以维持黑龙江省商品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生产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三是同一部门的若干企业,可以在巩固现有的专业化和贸易模式不变的态势下,通过产业集聚积累行业规模优势。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之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减少双方贸易中的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形成国际化的产业集聚,以谋求国际化的专业生产,从而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
黑龙江省可有效发挥基础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实力雄厚、劳动力素质较高的优势,在以下几个领域进一步深化中俄合作。
1. 能源合作
截至2010 年底,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已达到10%,预计到2015 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超过15%。其中,净进口煤炭约2.4 亿吨,石油约3.0 亿吨,天然气950亿立方米。而俄罗斯目前年产5.18 亿吨石油,并计划在2020 年将产量维持在5 亿吨以上的水平。2013 年3 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将俄罗斯每年对中国的石油供应量提高1 倍,增至3100 万吨,而且俄方表示未来有望将原油进口量提高到5000 万吨,这无疑是两国能源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中俄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是互利的,俄罗斯入世后关税降低,不仅能大幅缩减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成本,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还可以分散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重心,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同时也能保证俄罗斯的财政收入稳定,实现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多元化,进而使俄罗斯更加顺畅地融入亚太经济圈。
2. 服装贸易合作
俄罗斯入世后,俄贫困率将大幅降低。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年均增长2% ~25%,服装消费市场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尤其是中高档服装消费市场会加快发展。2012年,黑龙江省对俄出口服饰达22.7 亿美元,位居黑龙江省对俄出口类别首位。其中,服装及相关附件出口额达14.3 亿美元,同比增长10.3%;鞋类8.4 亿美元,同比略降2.6%。黑龙江省应充分发挥地缘、公共关系和市场网络等优势,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不断扩大品牌效应,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整合产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
另一方面,1998 年俄金融危机后,服装企业积极寻找出路,努力改进款式、提高质量、积极开拓市场,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从单品种大批量生产转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乃至单件缝制,经营策略灵活,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品销路较好。如莫斯科的“布尔什维克”西装厂、“温别尔”服装厂和圣彼得堡的“红五月”服装厂等,其产品在质地和款式上与西方产品相差无几,在黑龙江省市场上却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2001 年服装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8%。
3. 电力合作
2012 年,受益于中俄500 千伏输电线路投入使用,两国电力贸易量极大提高。据俄方统计,2011 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电力12.4 亿千瓦时,2012 年电力供应量翻了一番,增加到26.3 亿千瓦时。2013 年,俄罗斯计划向中国供电33 亿千瓦时。到2014 年,俄方计划使供电量增加至40 亿~45 亿千瓦时。而且根据两国已达成的协议,俄在未来20 年内对华年输电量将达600 亿千瓦时。为此,双方应组织推动合作联盟,聚集与电力行业有关的商贸、金融、物流、科研等机构或企业,吸纳国内外电力设备行业翘楚,深度开拓中俄电力工程领域,整合资源优势,以推动中俄电力合作跨越式发展。
黑龙江省在俄建设了15 个境外园区,初步形成了境内外园区和产业基地相结合的发展支撑体系。东宁县成为“中俄特别是远东地区合作典范”,在俄境内相继建设了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宏达工业园区、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莫戈伊图伊工业园区4个轻工业园区,其中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首批8 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黑龙江省还建设了以俄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境内产业园区和以对俄出口为重点的工业生产加工产业基地,如哈尔滨、哈牡绥东、牡丹江和绥芬河区域园区。面对中俄合作更加深化的新机遇,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提升平台层次,推动两国企业和工商组织无缝对接;二是要利用客商资源,持续深入地开展投资和贸易促进工作;三是发挥哈洽会国际性展会作用,促进中俄和其它国家、地区的多边合作;四是以哈洽会等展会和产业园区为龙头,带领黑龙江省企业走出去。
黑龙江省有25 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对俄边境口岸15 个,占全国对俄边境口岸的70%,分布于黑龙江省北部界河黑龙江和东部界河乌苏里江流域14 个边境市县,已形成省内主要中心城市与口岸相连接的等级公路网。口岸年过货能力2900 万吨,与要求的“航空口岸与沿边口岸优势互补,水运口岸与公路、铁路联动发展,内陆口岸与沿边口岸衔接互动”的思路相比,通关过货的能力却相差甚远。需进一步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口岸整体功能,全面提高沿边口岸通关过货能力,加快开辟新的国际水运、路运、空运航线,构筑“路海联运”“江海联运”大通道和空中国际大通道,以大通道、大通关促进大开放、大发展,使黑龙江省成为对俄经贸“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枢纽。
[1]喻志军,姜万军. 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 (12) :68 -72.
[2]张猛. 中俄贸易集中度及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1) :78 -81.
[3]王金亮. 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求是学刊,2010(1) :55 -59.
[4]王佳丽,苍璠. 俄罗斯入世对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影响和应对措施[J].对外经贸,2012(6)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