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东 高姝红 王 迪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及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和规范,工作重点实现了从组织资金到管理资金的转换。但受体制机制和人们思想观念等方面因素制约,一些高校在人员管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和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应正视目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校会计管理水平,规避财务风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中央或地方的财政部门是我国各高等院校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所以高等院校净资产的最终拥有者为国家。国家既不像企业所有者一样从中分享利益,也不像债权人一样要求偿还所提供的资产。国家对高等院校进行投资,并充分下放资金使用权和资产的经营、管理权,也不参与财务管理。这反映出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投入的同时,却尚未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财务管理方面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管理体制。高等院校常常疏于对资金的使用管理,也缺乏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和监督,并滋生了大量腐败现象。
目前,高等院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固定资产计价方式、核算方法不规范,在购置以及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设备采购权限分散、资产保值增值意识差等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逐步成为法人实体,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但在筹集、调配及合理运用资金等方面并未充分行使该项权利。目前,不少高等院校的管理者仍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缺乏资金成本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领导者过分看重工作业绩而忽视经济责任,决策时不能全面考虑学校的资金承受能力,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发展,资金运用缺乏合理性,导致学校综合财力入不敷出。高等院校的财务支出首先要满足教学、科研等各项经费开支的需要,其他日常性支出项目应当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日常性支出项目过多过乱,则分散了本就有限的资金,不能有效保障重点项目经费开支。对“开源”重视不够、对“节流”控制不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发生。
目前,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并未引起高等院校的足够重视,部分高等院校即使根据相关规定制定了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存在执行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随着高校资金流量增大、财务收支业务和管理任务加重,学校财务会计行为失控现象与日俱增,大多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和执行不力引起的,这会给学校造成声誉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一些高等院校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形同虚设,得不到有效落实。高等院校往往只重视固定资产采购,在验收、使用监管和报废清缴等环节管理不严,同时还存在科研经费报销审核不严格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各个行业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等院校也未能幸免。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减少、学术会议交流基金资助机会减少、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等方面,其中对“高校资金来源”的冲击是最直接的。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政府税收减少,用于教育的拨款也随之缩减。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1%,而我国尚不足4%;另一方面,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企业利润下降,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资助也大规模减少。高等院校面对巨大的财务压力,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将有限的资金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以确保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是目前我国高校会计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些高等院校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人员的会计管理意识不强。当前高等院校的领导大多是各专业或各领域的专家,他们在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和管理知识,在决策时往往忽视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因此,需要定期对高等院校的领导进行会计管理知识的相关培训,提高其会计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从根本上提高高校财务决策水平和会计管理水平。目前,高等院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拨款,渠道单一,尽管国家对高校财政投入在逐年增加,201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首次达到了4%,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等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许多高校仍然入不敷出,大学的财务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同时,财务支出缺乏安全有效的制度规范,控制不严格、报销制度不明确等也是产生会计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应严格遵循财务会计原则,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根据内部和外部管理部门的需要,定期以各种报表等形式相互传递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证基础资料和初始数据真实、有用、可靠。同时,国家作为高校的投资者也应该加强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明确所有者地位,加大对高等院校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把固定资产的价值扣除其预计净残值的余款,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摊销,将各个月的折旧价值计入相关的支出或成本中,并且要在相应的收入中得到补偿,实现账实相符,进而加强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预警标准。首先财务预警指标的确立要从衡量债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反映财务失衡风险等方面进行考虑,有效地测算资产负债率、产学研投资占事业基金的比率、产学研投资占经费支出比率、经费支出占货币性资金比率等资金比率。此外,还要确定合理的警戒线,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寻找会计管理的弊端与可能发生的风险,积极采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等及时有效的措施,以达到控制财务风险,化解财务危机,解决财务安全隐患的目的。
高等院校应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实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有效控制。同时应健全高校会计监督体系,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合理运用,完善收支预算制度,建立财务清查制度和内部沟通协调机制。
[1] 徐爱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 .财会通讯,2010(2).
[2] 徐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研究[J] .财会研究,2010(5).
[3] 窦淑娟.新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J] .财务与会计,2011(14).
[4] 周燕婷.高校会计管理与改革刍议[J] .中国总会计师,2011(6).
[5] 陈佩宜,方创胜.关于高校会计管理工作改革的探讨[J]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6] 刘淑君.论高校会计管理工作[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