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贸易环境效应与我国环境保护

2013-03-27 20:52
对外经贸 2013年1期
关键词:环境效应国际贸易贸易

朱 权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赣州341000)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然而,与出口贸易相关的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缓解我国日趋严峻的环境压力,分析我国国际贸易环境效应,明确改善我国环境问题的方向,正确实施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我国国际贸易环境效应研究

随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强,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间关联及规律的研究也受到关注。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是Grossman和Krueger(1991)提出的三效应模型,将国际贸易环境效应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指由国际贸易引起经济规模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一般而言,若其他因素不变,出口贸易规模扩大意味着生产资源使用增加,污染排放增加;结构效应指国际贸易引致产业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清洁型行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增长有助于减少污染;技术效应指国际贸易引致生产技术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生产技术的改进及污染减排技术的应用将减少污染。

通过三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国际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效果较理想,但其简单的分类对于解释自身内在机理并不充分,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补充,如Panayotou(2000)在三效应基础上增加了法规效应,即“贸易政策改变对现有环境政策和标准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将其改进成“规则效应”更贴切,即由于国际贸易引起某些行为规则改变而产生的环境效应,因为除了政府政策,很多环保要求及标准在国外是由企业或非政府组织提出并通过贸易推广到全国且被广泛接受的。

近年来,国内关于我国国际贸易规模、结构和技术的实证研究较多,如党育婷(2007)运用Grossman 和Kruger分析方法对中国1994—2003 年间制造业对外贸易的环境进行研究;郭红燕(2010)针对1998—2005 年我国工业品出口数据以及相应各年度污染排放数据所做的研究等。对贸易的规则效应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政府贸易政策的效果方面,如王传宝(2009)从出口成本效应和出口创新效应两方面对我国环境管制的出口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章秀琴(2012)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环境规制对不同环境敏感性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等。在众多的研究当中,多数结论认为我国贸易的规模效应为正向,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及规则环境效应为负向。随着出口增加,其生产部门所造成的资源消耗及污染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清洁型产业逐渐加强其在出口中的地位,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环保技术也被更多地运用,先进的环保理念、规则被人们所接受,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由于贸易规模扩大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并完善相关环保制度

笔者将规则效应视为贸易环境效应中的关键效应,其效能渗透于规模、结构、技术效应之中,规则的变化促进某些行业的发展或衰退;推动或限制某些技术的使用;规则的借鉴、引入或改变过程中变革社会认知、规范、惯例等社会建构的信念和制度体系。回顾我国对外贸易,规则效应的产生多出于被动,从绿色标志、ISO14000 标准等技术要求、绿色要求到企业社会责任要求,被引入时被视为“贸易壁垒”的成分高于被视为有益压力的成分。这些环境要求在短期内增加企业负担,限制产品出口,但从长远看其利用市场的力量倒逼企业提高自身生产标准,起到了改善环境的效果。因此,应积极主动地建立符合国情的绿色贸易相关制度,同时这些相关制度体系也应在国内非出口产品生产及地区贸易中运用,避免出现出口生产清洁环保,而国内生产则污染环境的情况。此外,绿色贸易相关制度也应对进口产品有所制约,避免废弃物、污染物的输入。特别是规则体系建立后,还必须有强有力的执行作为保障。

(二) 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在生产过程中能耗低、污染排放量少的产业被称为清洁型产业,如金融服务业。一般而言,清洁型产业产品在出口结构中的比重增加有助于增强结构环境效应,减轻环境污染。应制定有效政策引导出口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和限制污染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然而在现实中完美的清洁型产业并不多,很多行业或是能耗较高,或是其上游行业并不清洁。如以污染密集度作为衡量标准,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较清洁行业,但其上游的纺织业却是污染行业;光伏产业被视为绿色产业,但其上游的多晶硅生产却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产业特点及产业与上下游产业间的关系。

一国的出口结构是由多种客观环境因素决定的。因此,制定宏观产业结构引导政策应结合实际情况,不能仅以产业升级为目的。此外,还需统筹把握各地区实际情况,避免造成行业一哄而上,不但浪费资源,还会造成产能过剩,降价出口,从而引起贸易摩擦。

此外,产业升级范围既要涵盖生产行业,也应包括其他产业,如物流产业的“绿色”升级也非常必要,绿色物流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进行运输、储存、包装和流通加工等活动可达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的目标,不仅使企业内部生产的物料达到有效、快捷的转移,对于联系产业链上下游,提高其整体效率,减少消耗和污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

技术进步对解决环境问题意义重大。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产业的生产状况。科学的生产组织管理技术和节约资源的高新技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损失和浪费,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产品技术能创造更多环保的替代产品,减少资源的消耗,缓解资源短缺危机;环境保护技术能尽量减少企业生产排放物的有害性,降低污染程度,开发或引进绿色生产技术,走集约型经济增长之路十分必要。

首先,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或是限制旧技术使用。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有赖于政府所创造的市场环境,例如使用新技术要对技术落后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淘汰,会增加短期成本,特别在行业竞争者依旧使用旧技术生产的情况下,新技术的投入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竞争力下降。对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政府应给予政策优惠。其次,政府与企业应通力合作,通过加强科研和环保投入增强技术效应。政府不可能承担所有科研、环保的投入成本,企业有责任将与其有关的环境成本内部化。

三、结语

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看法不尽相同,甚至相互对立。有害论者认为国际贸易加剧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任由其发展将造成有害物质跨国转移并最终影响全球生态;有益论者认为自由贸易能在全球范围内改善资源配置,通过提高收入使人们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来改善环境;而复杂论者则指出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是社会具体环境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国的现实情况偏向于支持复杂论。我国并未成为“污染避难所”,或展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触底竞争”。虽然国际贸易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但其带来的产业结构及技术升级又缓解了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信息的传播,诸多环保理念正日益被企业家和普通民众所认识、接受,如碳排放控制、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等,这些认识上的转变是我国协调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持,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党玉婷,万能. 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国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7(4) :52 -57.

[2]李怀政.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溯源及研究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9(4) :68 -73.

[3]郭红燕,刘民权. 贸易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章秀琴,张敏新. 环境规制对我国环境敏感性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2(5) :128 -135.

猜你喜欢
环境效应国际贸易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河流廊道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分析
贸易统计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