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官本位现象及克服对策

2013-03-27 16:45:29
大众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官本位学术期刊学术

(大众科技杂志社,广西 南宁 530022)

官本位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强大的官本位体系,等级森严,上尊下卑,界限分明。官阶越高,权力越大,地位越显赫,待遇越优厚。

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但官本位意识并没有消失。当官的仍有特权,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尊重。在单一行政化体系下,下级完全听命于上级,无法形成有序和法理的运行机制。

官本位的最大特点是:公共权力的运行始终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中心;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权力,下级对上级唯首是瞻;以官职大小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和地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敬官、畏官的心理。

官本位是一个社会问题,学术界不能避免,与学术密切相关的学术期刊也深受其害。

1 学术期刊的官本位现象

1.1 官员挂名,主编变味

国家新闻出版署1995年10月19日颁发的《关于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任职条件的暂行规定》有如下规定:

“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应熟悉报刊编辑出版及经营管理业务,熟悉与报刊有关的专业知识,具有较丰富的采编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写作能力,胜任终审定稿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经营管理能力。”

“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须参加新闻出版署(或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按相应岗位规范和培训要求的培训班进行培训,并取得社长、总编辑(主编)《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心须是主管、主办单位的在编人员。”

按照上述规定,期刊社的领导应为社长或主编,应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须是主管、主办单位的在编人员。

然而,我国学术期刊社长、总编不少是其所属行业、部门、机构、团体、院所、学校的行政官员。这些官员曾经从事学术研究,走上仕途后仍热衷与学术沾边,于是挂名成为所属单位期刊社的社长、总编。为了让更多的官员在期刊中挂职,实现“与学术沾边”的需要,相当多的期刊还成立了编委会、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等,将本系统或外单位的官员冠以主任、理事长等职。因此,一些期刊的版权页带长官员姓名排行列队,密密麻麻。有些学术期刊为了提高档次,将编委会的职位按官衔高低排列。“厅长局长列成队,处长所长排成行,”本来应散发学术之风的期刊因此官味浓郁,弥漫着官场的低俗之气。

由于官员挂名,期刊社或多或少得到各方面照顾,如增加经费、广告赞助、荣誉表彰、物质奖励等等,因此而带来的学术腐败也随之产生:达不到发表水平的论文顺利刊登了,没有动笔写作可以堂而皇之在论文上署名,官员的关系户成为期刊的主要作者……凡此种种,皆因挂名社长、主编打了招呼。

官员当社长、总编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是:期刊社变成官员们安排亲朋就业的自留地,一些对编辑工作一窍不通的人挤进了编辑部,这些人能力不大,架子不小,大的做不来,小的不愿做,而且喜欢挑拨是非、排挤他人,使期刊社被弄得鸡飞狗跳、污烟瘴气。在广西某期刊社的5个编辑中,竟然有1个是从当地幼儿园调进的,从幼儿园教师改做学术编辑,原因是其丈夫身居要职,可以为该刊的顶头上司晋升出一把力。

1.2 人为分级,官味弥漫

众所周知,经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严格审批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就是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来没有划分期刊的级别,更没有发文确认期刊有学术水平高低之分。按照主管单位的不同,新闻出版总署曾将期刊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以便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考虑到这种划分容易产生误解,新闻出版总署近年来多次明确:期刊没有级别之分,只有公开和内部刊物两种。

然而,很多部门和单位往往将期刊与官阶绑定。如有些期刊公开在版权页上注明“国家一级期刊”、“国家期刊,权威保障”等字样,言下之意,本刊是国家级的,官阶高,影响力大,比别的期刊更具权威性。有的在封面上大字注明“XX省二级期刊”,暗示该刊仅次于“国家一级”,比未能注明此番号的期刊高出一档。实际上,很多单位在学术成果的评价中往往强调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要求参评论文必须是发表在中央级、国家级、省部级的期刊上,对论文本身的质量高低反而视而不见。有些评委会规定国家级报刊发表的论文计10分,省级的计6分,地市级的3分。这种学术评价标准的颠倒, 使人们不惜代价争取在“高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抄袭高水平论文以便获得“高级期刊”发表因此成为我国学术界的家常便饭。张月红在《中国某期刊检测出 31%的投稿中有抄袭现象》一文中写道:“从2008年10月开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来稿中有 31%的稿件存在抄袭现象,这个数字是惊人的。”(《自然》2010年9月9日自然在线)。

学术期刊等级化另一个表现是:同为大专院校学报,部属大专院校学报列入副省级,地方大专院校的只能算作地市级。既然等级不可逾越,社长、总编由相应级别的党政领导兼任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专家指出,将期刊主管、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或刊物所在地城市类别挂钩,把它们分成中央或国家级刊物、省部级刊物、地市级刊物等,是官本位价值观对学术生态的强奸。“这种以单位行政级别为轴心建立起来的学术期刊分层制,极大地妨碍了学术期刊的自由竞争和发展”(许纪霖《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

1.3 唯官是从,不敢直言

学术期刊任务之一,是从学科研究的角度,分析、评价和解读有关重大的社会事件,为正确理解原委、公正处理后果、合理构建制度提供思路、建议和依据。换言之,学术要面向社会科技领域,面向经济建设实体,面向市场需求,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形成论文,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从而使学术找到用武之地。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生产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具有评价、引导功能。遗撼的是,这种评价和引导往往被官员左右。例如,我国沿海某市环保部门的科研人员,对当地海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时发现重金属元素严重超标,在多次检测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写出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投稿即将发表之际,当地官员通过关系找到期刊社主管单位的领导,要求对该论文进行封杀,以免污染事件曝光后引起各方面关注,影响其仕途。期刊社领导在接受顶头上司的指示后马上撤稿,一篇切中要害、有利于环保治理的论文因此胎死腹中。

一些主管或主办单位的官员往往把期刊当作自己的自留地,栏目设计、内容编排等受其控制,期刊社领导唯官是从,发表的某些论文往往变味:或像社论,用于指导非学术的政治活动;或似表扬信,为当地官员歌功颁德。对那些揭露现象、有可能带来批评的论文则一律封杀,科研人员辛勤的劳动成果付出东流。更有甚者,一些官员明确要求下属学术期刊不得刊登与本部门学术课题相近或类似的论文内容,以免被抢了头功,真的是胆大妄为。

1.4 自设官位,以官为荣

学术期刊工作人员不多,一般只设社长、总编(主编)、副主编等。为了多设官位,一些学术期刊参照新闻报社的做法,设立了若干的二层机构,如办公室、采访部、广告部、研究所、咨询公司等,给相关人冠予部长(主任)、所长、经理等职。有些期刊社还给不需采访的工作人员颁发记者证,并在名片上注明“深资记者”之类的称号。此外,有些期刊人员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编辑工作上,而是热衷兼职,外出演讲、授课,以便获得客座教授、营销顾问、名誉董事长、总经理等带有官方色彩的桂冠,并以此为荣,到处炫耀。

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的载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科学文化的见证。上述的官本位现象,使学术期刊出现种种异化,成为权力扩张、人事处理和追逐利润的平台,这是令人汗颜和痛心的。

2 学术期刊官本位现象原因分析

2.1 社会环境影响

官本位意识在我国可谓根深蒂固,其形成和强化,缘于封建社会文化的沉淀、儒家官臣学说的影响、现代行政管理体系的弊端等。我国自秦朝起是统一的、高度集权的国家,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造成了客观存在的官本位。新中国成立后,行政管理模式仍受此影响,单位无论大小均有行政级别,人们将是否当官作为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官位显,官权大,官利多,拜官风气盛行。自小到大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即使是做学术研究的科技人员也不能不受到官本位意识的影响。

2.2 经济利益驱动

当官就有尊严,有权就有一切,导致了长官意志、权力至上观念和依附意识盛行。有人统计,2003~2005年的云南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担任行政领导的平均占六成;2004年~2005年,获国家、省级别突击贡献和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中,行政领导所占比例达七成甚至八成以上。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新增选名单中,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占据领导位置的人利用职务便利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如项目经费、职务补助、奖金、津贴等。官大利也大,导致一些学术期刊的工作人员有关系的想办法当官,没关系的就拍官员的马屁,至少也要唯官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

2.3 虚荣心理作怪

虚荣心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广泛关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当这种情感过于强烈时,自封官职、以官为荣的现象也就随之而来。在我国当今学术界,学术不端现象时有发生,做学问的千方百计当大官,当大官的削尖脑袋把自己打扮成学术权威,任何好处都想拿,虚荣心极度膨胀。

3 克服学术期刊官本位现象的对策

3.1 完善政策,加强管理

我国的学术期刊多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团体主办,吃皇粮的占绝大多数,而且多是事业单位。学术期刊基本上还是按照主管、主办单位的轨道运行,自成体系,国家多年来出台的新闻出版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鉴此,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行业政策,宏观调控,微观完善,使之成为操作性强的政策法规。如对期刊社的人员组成可以规定得具体一些,要求总编仅限1人,不能由他人挂名担任,副总编最多只设2人,非编辑部人员不能入选编委会等。要全面落实总编负责制,没有取得种相应资质的人员不能进入编辑部,不能担任总编(社长),期刊社必须独立核算并具有人事任免权、独立经营权等,官学分开,从制度上根除官本位滋生的土壤。

3.2 开展道德教育,规范职业操守

官本位意识是在封建制度下衍生的一种腐朽思想观念,要破除官本位,必须教育广大期刊工作者观确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正确对待地位、职务和级别。期刊没有高低之分,但有质量优劣之别;工作没有身份贵贱之分,但有业绩大小之别。通过教育,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政治防线,以抵御各种诱惑和官本位意识的侵蚀。条件成熟的期刊社,应按照市场规则构建内部管理及用人制度,通过适当的股权、分红等方式激励员工,使他们安于编辑又有收益。

学术期刊编辑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服务社会、服务作者和读者,全心全意把期刊办好;坚持科学伦理和道德准则,弘扬科学精神,抵制各种学术不端现象等。凡此种种,应通过制度加以规范。

3.3 建立业绩评价体系,改革职称晋升制度

官本位讲究的是人情,而法治社会依据的是制度,讲究的是规章。因此,应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从制度创新上防止和克服官本位对学术期刊的消极影响。就期刊编辑而言,应该以业绩作为考核指标,如写作能力、编辑水平等。在职称评定时,要根据综合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防止片面追求科技成果、论文数量等。可以考虑建立核心论文制度,由各个刊物推荐,专门机构统筹、认定。所有的论文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从而进一步抑制学术腐败。

在职称评定实施细则上,应尽可能能量、具体。例如,广东省人事厅2005年下发的《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论文发表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2005]300号)就明确指出:凡职称评定资格条件中要求国家级、省级、市级期刊的论文,统一调整为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论文。从政策上取消了发表论文要看刊物级别的规定,期刊分级因此得到制止。

3.4 改革学术出版体系,削弱学术期刊特权

现行学术评价体系过于突出论文的权重,作为论文发表主要平台的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影响力越来越大。据2010年2月4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大学法学院宣布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师工资按工作量分配,如果一名教授没有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拿到的绩效工资可能不如一名刚参加工作的行政人员。研究表明,全国学术期刊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背负论文发表指标的人数达到1180万。另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科技人员2000万,每年撰写的科技论文100万篇,需要在科技期刊上发表的有70万篇,而现行的科技期刊每年发文总量仅为50万篇。如此大的社会需求,使学术期刊成了香饽饽,话语权极度增大。由此而产生的特权可以转换成更多经济利益的时候,官员们挂名当政、左右期刊也就在所难免了。鉴此,要进一步改革出版体系,克服学术期刊本身的制度性缺陷,削弱其不应具有的学术特权。很多期刊社对论文的选题、篇幅、体例、风格等有很多具体要求,其中一些要求带有明显的霸王色彩,如规定字数必须在8000字以上,否则不予刊登,作者文责自负的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类似刊风不正,应制定法规予以纠正。

3.5 建立制约机制,加强规范和监督

学术权力一旦与政治权力相结合,官学不分,高度垄断,官本位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也就形成了。鉴此,应建立运转良好的权力制约机制,规范、监督、防止和克服官本位对学术期刊的消极影响。要修官德、正官位、监官权、问官责、疏官路,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解决公共权力行使者不受约束或约束弱化等问题。对管人、管钱、管物等重要岗位的一把手,要通过廉政教育、经济审计、诫勉谈话、民主评议、收入申报等制度,把监督置于行使决策权力的整个过程之中。对期刊出版发行工作中出现的学术腐败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纵容姑息。

4 结束语

中国的文化传统缺乏西方社会拥有的科学至上价值观,国人更倾向于官本位,功名利禄成为最实惠的人生选择。官本位对学术期刊的影响,是我国社会腐败现象的一脉,值得国人予以高度关注。

官本位现象扭曲了学术期刊的价值取向,制约了学术行为的良性发展,必须彻底打破、清除。树立尊重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新型人才价值观,建立和完善与此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官学分开,才有可能彻底根除官本位对学术期刊的消极影响。

[1]覃道明,徐龙福,刘小.官本位的成因及其消除对策[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10.

[2]上官子木.官本位是阻碍我国学术发展的制度因素[J].社会科学论坛,2009,9.

[3]史平松,尤殿武.论出版业变革中的中国科技期刊政策需求[M].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2011.

[4]何志武.开拓视野,废除官本位:现代报业人者管理改革的突破口[J].城市党报研究,2003,9.

[5]林清海,翁志辉.学术期刊品牌认识的误区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4.

[6]刘浔江.学术界官本位之面面观[N].科学时报,2005-03-16.

猜你喜欢
官本位学术期刊学术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官本位思想不该在孩子的心田萌芽
甘肃教育(2018年17期)2018-10-26 11:30:20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扶贫项目成“伤民产业”根在官本位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
高校去行政化才能根治科研“官本位”
学术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
世界科学(2013年6期)2013-03-11 18: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