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茜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使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预防财务危机,增加企业活力,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0 世纪80年代起,商业银行贷款成为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统计显示,河南省大型企业的流动资金率中30%来自银行贷款,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该比率仅为14%,特别是对于一些微型企业而言,雇员低于20 人的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率低于2.3%。目前,河南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较窄,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而金融机构从自身的工作效率和风险防控角度出发,更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作为贷款对象,而非民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仅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融资成本高。有关数据显示,大型企业的贷款基准利率有所下调,而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的年利率达7.47%。加之河南省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健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上市融资的门槛高,多数民营企业无法达到上市标准,民营企业融资举步维艰。
1. 流动资金紧张,发展资金不足
流动资金是企业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的资金,是支持企业顺利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资金保障。国际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复苏状态,缺乏足够的资金储备,资金流动紧张。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面临破产危险。发展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二是企业发展资金无法满足规模扩张需求。
2. 内源性资金不足
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也是企业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由于河南中小企业发展缓慢,自身资本积累还难以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因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在企业合作过程中缺乏信用和监督机制而无法协调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造成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3.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企业良好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是企业融资的重要保障,真实有效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这些信息是对企业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而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产权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银行无法获得有效信息,不能对借款企业进行合理的评估。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分;产权含混不清使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对人力资本重视不足,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中小企业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是股权和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成熟,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管理水平还难以达到上市之要求,用股权和债权直接融资的方式并不现实,银行贷款是间接融资的第一渠道。河南省金融市场起步比较晚,商业银行主要以国有、大型股份制银行为主,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商业银行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大客户身上,加上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小、信用额度不高而不愿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外部原因。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不完善,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也很大,民营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审批,不符合上市发行股票、债权的资格,难以向社会公开筹资。
河南省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一直坚持“两个不低于”原则,即贷款的增量和增速都不能低于上年平均水平。为便利中小企业融资,可在原有考核目标基础上,增加小额贷款业务客户数不低于上年总体平均水平等要求,刺激各银行对小额贷款客户的要求。同时,进一步降低贷款申办门槛,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渠道。
由于民间借贷主要服务对象为民营中小企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营担保公司的管理,促进民间借贷市场的有序稳定发展。首先,严格审核民间借贷结构,促使民间借贷合法化。其次,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将其纳入到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等正规金融体系内,并对民间借贷双方资金使用途径等加以规范。第三,建立规范的信息及时披露制度。借款企业应该按照规定披露财务状况、资金用途、使用效益等信息,方便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判断能力。
一是适当放宽贷款信用标准,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机制,鼓励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进入河南省,逐步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政策支持,重新修订《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法》《公司法》《担保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三是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主管部门职责,整合企业信息资料,建立统一的征信体系,为金融机构开展授信服务打下良好的信用基础。四是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健全风险分担的补偿机制,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企业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顺利实现融资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优胜劣汰,企业只有资金充足,才能有效运转,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资源只会流向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民营企业只有强化管理,练好内功,充分挖掘发展潜力,提高自身实力,才是破解融资困境的根本途径。
[1]王棣华.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突破途经[J].会计之友,2005(12).
[2]周芬,许计校.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瓶颈分析[J].特区经济,2008(1).
[3]何小雨.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控制[J].财会月刊,2013(4).
[4]孙明高. 金融危机背景下解决特区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1(12).
[5]张亚春,刘会欣. 河北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