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瑛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要求各国经济突破国界实现无国界经营,然而,无论生产还是服务,只要涉及管理的国际性问题,都无法避免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文化差异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经营的最大障碍。跨文化管理就是对这种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冲突进行交叉管理,通过对多种文化采取一系列的包容、创新、融合的管理方法,创造出企业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跨国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多文化的机构”,其经营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包容不是进行简单的多种文化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是各种优秀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将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进行融合,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商业运作。
跨国企业在其跨国经营中,需要不断面对新的国家、新的地区和新的文化,需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企业除了学习别无他途,而且这种学习不同于一般企业学习的特点,它是一种跨文化学习。一方面,跨国企业是一个跨文化组织,内部多元文化的差异和隔阂,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进行跨文化的学习,才能促进内部人员之间的了解、理解和有效合作;另一方面,跨国企业面临的是不同文化的世界市场,只有不断进行跨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条件下的市场特点、政治经济特性以及竞争与合作者的行为方式、消费者的生活习俗等,才可能在跨国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造,文化的发展在于创新。跨国企业文化特质的创新性表现在两个层次,一是企业文化本身的创新,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文化上的超越和创造;二是创新的文化观念,即在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崇尚不断创新的理念。文化的创新性对于跨国企业不断适应新的挑战、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作用,而跨国企业组织形式和人才的多元化,导致跨国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活跃性和多样性的特性。
跨国企业本身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环节和多要素的庞大网络,不同层次、不同企业的文化也具有不同特点,跨国企业的多元性、分散性的时空状况需要一种有效的网络才能有机联结起来,形成既有差别、有特色又紧密联系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内容联结的网络化促进企业有序高效运作。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软件操作系统整合优势资源,特别是通过远程培训和远程办公,既增加跨国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活力,又避免母国企业文化的强行进入,对于企业文化、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由于文化差异,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管理者其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均不同,由此决定了他们不同的需要和期望,以及不同的行为表现。例如,各个国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工资的态度不同,美国的海外经理给中国的工人涨工资时,中国的工人会减少闲暇而去拼命工作,而给东道国墨西哥的工人涨工资时,墨西哥的工人反而减少工作时间而去享受闲暇。此外,相同的行为表现也可能表示不同的态度。比如,有些员工可能用沉默来表示默认许可,有些员工可能用沉默来表示反对,也有些员工可能用沉默来表示漠不关心。这种不确定的行为导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难以达成比较稳定的和谐关系,给跨国企业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跨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比其他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要复杂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理念、管理风格、管理目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跨国企业建立了新的企业文化,这种差异无形中也会导致管理的混乱,造成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决策者在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存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统一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也会影响经营决策的执行和实施。文化差异导致企业内部意见不统一,对市场预见能力不一致,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不相同,对市场的反应迟钝,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丧失了很多市场机会。
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其全球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投资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是否适应投资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美国洛杉矶迪斯尼乐园的巨大成功,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法国也从美国引进了迪斯尼乐园,但巴黎迪斯尼乐园从1992年春建成开业以来,却连续两年严重亏损,上市股票价格直线猛跌,经营惨淡,甚至难以为继。法国迪斯尼乐园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以及迪斯尼公司在法国所采取的营销方式的不适应所致,在磨合文化差异方面有所忽视,在经营中缺乏给人以温情和认同的文化因素,从而出现迪尼斯乐园在不同国家,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同,公司的经营状况完全不一样的局面。
识别文化差异是进行跨文化培训、解决跨文化冲突的前提条件。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赫乐曾将文化分为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和技术规范三个范畴。正式规范引起的冲突往往不易改变;非正式规范引起的文化冲突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加以克服;技术规范引起的文化冲突很容易改变。管理者要正确辨别文化的范畴,识别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信任度、价值观还是哲学传统的差异,然后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跨国企业管理人员要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差异,反思自身文化的优缺点,摆脱自身的本土文化,克服心理投射的认知类同,适应国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可以通过对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对不同文化环境的适应性,加强不同文化之间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意识。
文化差异是把双刃剑,文化差异能带来矛盾和冲突,导致文化困惑,造成国际企业市场机会的缺失和组织结构的低效率。文化差异也能带来竞争优势,不同的文化习俗、消费习惯会带来更为广阔的思考问题的视角,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互补潜隐着巨大的优势。适应文化差异就是尽可能掌握和满足员工需求的层次和变化,尽可能选择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尺度来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文化差异吸取不同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将多种文化同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跨文化和谐而具有特色的发展。比如,中美两国之间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很大,然而美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功,就是充分利用文化差异优势的有力证明。
跨文化培训是为了促进沟通和防止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通过语言训练、敏感性训练、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现身说法、地区环境模拟等方法,提高员工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减少沟通的低效率,训练员工的文化敏感度,提高其文化协调的能力,推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和管理者有效合作、协同管理。一方面,明确跨文化教育和培训的重点。跨文化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对文化的认识、文化的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的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据调查,发现“跨国企业文化的敏感性培训最为欠缺”。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讲座、环境模拟、语言培训等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其他文化的认识和文化敏感性,以便打破每个人心中的文化障碍和角色束缚;另一方面,培养和发展企业员工的沟通能力,注重企业内部的沟通、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沟通以及企业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使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实际中能真正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实现员工对企业经营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文化的整合不是将各种文化进行简单叠加,而是不同国家的企业中的异质文化之间通过相互接触、交流、吸收、渗透,继而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具有跨文化特色的管理模式过程。这个过程是个探索的过程、磨合的过程,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学习和借鉴他国文化时要充分考虑与本国文化的契合度,可以借鉴约哈里之窗模型,从一个双方文化透明的角度,充分考虑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契合度,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有选择性的创新。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是一种包容的开放性文化,注重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在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时,舍得割弃已有文化中过时的部分。日本企业员工普遍形成“以企为家”的观念,企业一般情况下不会辞退员工,员工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跳槽,但是美国员工习惯在一个企业或一个岗位干上两三年就换岗位或企业,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当初,日本的SONY 公司进军美国市场的时候,企业原有的文化系统和管理系统就不适应美国,在这种情况下,SONY 只好调整自己的战略和制度,通过各种预防和改革方案,逐渐适应了美国文化,具备了美国化的战略、管理和习惯,对SONY 在日本的企业文化和战略进行本土化的扬弃,最终获得了成功。
[1](美)彼得·F·德鲁克. 知识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姜岩. 从摩擦走向磨合——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J].中国外资,2003(7).
[3]苏珊C. 施奈德等著,石永恒主译. 跨文化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2002.
[4]周红霞.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D].中国石油大学,2007.
[5]路景菊.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跨文化教育[J].商场现代化,2006,(26).
[6]罗能生. 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文化互动[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