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探究式教学改革的体系建设

2013-03-27 15:38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6期
关键词:探究评价课堂教学

孙 炜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广东珠海519085)

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普遍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和认知思维的课堂教学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讲授式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无疑是一种挑战,更是与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教学进步。教学的实践也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它有着与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所无法取代的优越性:自由、独立、开放。但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即,虽然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捕鱼”的本领,但难成气候。实际的情况是,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教”为主,离真正的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 从传统教学到探究式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制度的僵化

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仍然是按照传统的以教师完整、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主要出发点而设计的,对教师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计划的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须按照教学进度执行教学计划并接受教学管理部门的检查,以此考核教师的教学纪律。这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进度安排及相应的教学管控与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是不相适应的。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的课堂要求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教完教学计划的内容,因此,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必然充满弹性。然而遗憾的是,从目前制度设计的角度看,既有的教学管理模式阻碍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如果不能从宏观上革新教学管理制度,只是一味要求教师进行教学革新,是很难奏效的。

(二)教学制度保障的欠缺

进行探究式教学,制度上要有破有立,应该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去促进和保障教学革新。例如,在德国,校系两级管理部门会签订合同书,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及落实时间计划,以此对教学单位及教师进行考核。而目前很多高校对教师教学革新的要求主要停留在鼓励、建议的阶段,尚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及帮扶制度使探究式改革变成具体的任务。因此,教师没有压力与动力。

(三)教学面临的实际困难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走向大众化之后,大学的办学规模快速扩张,大学招生人数日益增多,教学资源日趋稀缺,教学班规模普遍偏大,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严重失衡,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课堂组织有较大困难,难以实施以小班授课为佳的探究式教学,更难做到因才施教。

(四)教师自身的原因

教师在层次上有很大差别。新任教师对课堂教学还较为陌生,自身尚属于学习适应期,在此阶段,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的驾驭能力显然远远不够。而长期从事教学的教师又往往满足现状,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长期沿袭传统的惰性非常强,因此,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改造和战胜传统教育观念还很艰难,主要在于教学改革没有首先改变教师自身。实践探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教师改变自己,主要是在实践探究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向学生学习。能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就能在实践探究中提高,改变“自我中心”,实现“自我发展”[1]。因此,探究实践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双赢举措,这也恰恰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教师不积极实践探究改革的深层次心理:担心水平有限,担心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担心教学失败。

(五)认识上的误区

“鱼”与“渔”的争论有失偏颇,在此问题上定位不准,思想不统一。

其一,片面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老师少讲或不讲。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教师讲多少的问题,而是探究的份量绝不仅仅只限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还有很多堂前和堂后的工作与探究式教学密不可分。比如,堂前的预习,教会学生为什么预习、预习什么、怎么预习;课后阅读名著、做读书笔记、写调研论文、小组合作讨论等;参与教师科研、学科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试卷变革、考试改革等等,这些都属于探究式的革新教学,它不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要减少教师讲授的比重这样比较肤浅的认识上。

其二,片面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讨论,所以对学生讨论提出了很多担心:一是让学生讨论,可能学生不着边际,与其这样浪费时间,不如直接讲授更有效率;二是认为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看不懂教材,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三是认为学生知识储备有限,让他们自己探讨,只是瞎说一气;四是改革后学生考试成绩如何保证。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源于教师对大学学习的认识不到位以及根深蒂固的以考试为核心检验学生学习好坏的教育思想。大学学习应该具备三个层面:一要了解知识(鱼),二要知晓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渔),三要超越和创新知识(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也才是大学教育的本旨。所以,(学生)讨论不过是一种促进探究式教学的手段,并不意味着探究就等同于学生讨论。真正要做到的是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小组讨论,讨论的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存在争议的、有疑问待协商的。如果学生的讨论不能体现独立的思考,讨论就失去了意义。

二 从探究式教学到有效探究式教学面临的问题

利用探究的模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根植于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认知,有了这个认识,才能在实践中探索究竟探究什么、如何探究。所以,实施探究不是目的,取得人才培养的成效才是根本。由此,要避免为了探究而探究,对传统讲授完全否定;要避免盲目移植探究经验,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实情和学习需求,必须要探索适宜的、极具个性的、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避免千篇一律。要认识到,即便是这堂课成功了,也未必保证下次还有效,探究永远是动态的,对探究本身就要恒久探究。所以,从实施探究式课改到真正发挥探究的成效还有很大的距离,它对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部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究是否真正有效究其根本在于如何评价,这涉及到几个层面:

(一)如何评价教师

评价教师教得好不好,首当其冲的评价主体必须是学生,因此,目前以学生评教分值为主、督导及同行评价为辅的评价框架是合适的。问题在于,评价的内容应当是什么?是评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目前只评教师的表现,没有评价学生自己的收获。例如,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革新和为之付出的努力,其实就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之一,诸如此类,在评教内容里根本没有涉及。

(二)如何评价学生

目前,学生学得好不好的评价指标就是考试成绩。评教体系里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评。当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间接反映了学生的“成绩”,学生感觉自己学得很差,也会归咎于教师一部分或大部分责任。但评价体系里对这一关键主体评价的缺位,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设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是检验探究式课改的核心,这种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及成才。

(三)如何评价课堂

教师与学生完成教与学的关键地点是课堂,对课堂效率的评价应该是除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外另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物质要素。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怎样引导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评价体系中必备的专题。

三 建设有效探究支持体系的几点思考

要真正实现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光凭教师的主观努力是不够的,必须从体系上构建与新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以落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首先,抓好宣传建设。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革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认识到社会变迁、国际竞争、产业结构调整、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等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教学管理部门和教职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才是有效实施革新的重要一步。因此,有效的宣传建设很重要。

其次,抓好制度建设,强调建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教学制度体系。把重点放到建设科学的评价机制上,进行效果管理。改革目前平面的、单一的评价体系,建立起时空立体多维的评价机制,以评促教,并建立畅通的反馈、交流路径。这里,主要把握四个关键方面:(1)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评教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评从而间接评价教师,如,学生自我评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世界观及价值观、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性等等方面有哪些提高、改善,这些都应进入评教的内容,并且是考察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2)以学生多样化的成绩评价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完成作业的质量、从事科研活动的深度、广度、数量,发表论文的质量与数量、考研的比例、就业的质量(尤其是若干年后工作的层次)等多方面综合评价课改的整体效果。(3)评价还要体现时空特点,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除对在校生进行短期效果评价外,建立起一套毕业学生的中长期反馈机制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大有裨益的,避免教学过分强调眼前效果,忽视远期效果。(4)在教学质量管理上,不能仅有学校内部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还要开辟专门的教学评估市场,由教研部门或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之外的中介组织、专业评估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随机的专项检查与测评,并以适当方式反馈给学校。

任何制度的设计都不应该是为管理而管理,而是重在帮助学校与教师建立和完善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从而将外在的教学管理制度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觉行为,因而,要从传统治理模式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探索高效的教学帮扶体系和平台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师在教学革新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如技术、资金、时间支持等等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推广、交流经验的作用。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刚柔并济,最大化教师的教改自觉自愿。

最后,有效探究的实施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因此,课堂建设应是落脚点。课堂建设的内容包括创设探究情景(提出问题)、优选探究方向(分析问题)、参与探究过程(解决问题)、把握探究成果(应用巩固)、拓展探究活动(发展智能)。教师只对核心问题、疑难问题和思路方法进行精讲。以落后学生学会为重点组织课堂,抓两头,促中间。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

除此之外,对探究式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学生仅会捕鱼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做鱼,不仅会做鱼,还要会吃鱼,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成长所需的营养。

[1]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39-42.

猜你喜欢
探究评价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