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恽代英的教育思想①

2013-03-27 15:38龚燕红刘世鹏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6期
关键词:恽代英主人翁文化

龚燕红,刘世鹏

(湖南科技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一 生平和教育运动

恽代英(1895-1931),祖籍江苏,生于湖北武昌。恽代英于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中华大学附中主任。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帝斗争。1920年与林育南等一起创办了“利群书社”,1921年与林育南等24人成立了共存社,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1921年冬,他在四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以后,恽代英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秘书。不久,负责编辑团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1926年5月,到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政治部主任教官。1930年,恽代英被捕,次年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恽代英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写了许多著作,涉及政治、哲学、社会、教育等许多方面。恽代英的教育观和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建设有重大的影响,他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培养国家的主人翁;改造儿童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反对文化侵略和正确对待古今中外的文化。

二 恽代英在教育理论上的主要贡献

(一)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恽代英认为,教育与改造社会有很大的关系。五四运动以后,各种思想流派和教育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教育救国论也随之出现,但是,怎样改造社会,改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在当时有着很多的观点。

首先,恽代英肯定了要改造社会必须要求大家的意见一致。他认定了“教育确实是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而问题的关键是,改造社会要认清社会需要,以改造社会的目的来办教育,能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呢?教育的方针是由社会的实际状况来决定的,他提出了“教育方针由今天什么是最急最要的事情来决定”。恽代英反对困守在传统下不变的教育理论;反对无视社会的实际情况空谈救国,空谈改造社会。他认为改造社会的关键在于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抵抗外来侵略的能力。要使教育成为改造社会的工具,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就必须把改造教育和改造社会打成一片,学校与社会要有相同的思想,用自己培养的人来改造自己的社会。要使办教育成为大规模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运动,才能使教育发挥改造社会的功能。

其次,他还认为环境可以给教育者带来许多刺激,使学校教育收到不同的效果。若没有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就不会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在恽代英看来,教育要引起环境的改变,就要把力量影响到政治、经济上来。同时,他指出,教育如果只是从道德、风俗、知识以及技能方面进行改良,将不能使中国翻身,这无疑是对中国宣判死刑。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国家强弱与道德并无直接关系。对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恽代英在改造环境与教育问题上提出:最急需要的是好的革命家;要使国民觉悟,就必须革命;需要能够掌握政治经济局面的人才。基于此,他提出为帮助革命而从事教育的五个要点:一是情意的教育应当重于知识的教育;二是才能的教育应当重于理论的教育;三是社会科学的教育应当重于自然科学技术的教育;四是天才的教育应当重于普通的教育;五是成年人的教育应当重于儿童的教育。

(二)培养国家的主人翁

恽代英在培养目标上的出发点是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从改造社会出发。1917年,他在《社会性之修养》一文中提出:“盖人类之社会性,即形成社会最要之原素也。”想要改良社会,建设社会事业,“舍修养国人之社会性,更无由也”。到1921年,恽代英在《教育改造与社会改造》一文中提出,要改造社会,就在于要使学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首先,要使学生在这种“恶的社会”里站得住;其次,要使培养出来的人能改造这种“恶的社会”。1924年,恽代英在《民治政治》中提出“培养国家的主人翁”。他认为,是时代的变化决定着培养目标的变化。民国时代,就是要大家知道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自己是中国的主人翁。

因此,我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尊重自己,信仰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当然有了这个主人翁意识也不能忽略民众的利益。国家是个多数人组成的团体,所以也要重视合群修养。

(三)改造儿童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

恽代英的教育思想是以改造整个社会为出发点的,对我们来说,教育是人生的训练,要求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进而有利于自己和同代以及后代人的发展。但是,教育不能以读书作为标准来衡量,因此,教育的普及,要从婴儿抓起。基于这样的教育目的,恽代英提出儿童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造。

首先是儿童教育。恽代英认为,从社会改良和社会改造来看,幼稚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知识、技能、体育和美育都要在幼儿时期打下基础,所以,儿童教育需要实现儿童公育。要设置儿童公育的机构,由专门的人来从事婴儿、儿童的教育。不过在实施上,要先求一部分儿童公育的试验成功,再推广之。

其次是中等教育。恽代英指出,中等教育的目的是“养成一般中等国民应有的品格、知识、能力的教育”。1923年12月,他对中等教育更为确切地提出为“养成健全的公民教育”[1]。对于教育方法,他反对传统的注入式教育,主张自学辅导主义。传统的教育方法上课是教师太劳,学生太逸,学生多依赖教师,他认为这种教育方法不能实现教育的改造。对于自学辅导主义,他认为应该使人自己知道好学,使人自己知道善于求学;在教学的主体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改造教科书,转为便于学生自学的编写标准来编写;要使学生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要因材施教;在学生养成自学自治能力的基础上,中学的最后阶段,分组学习、个人自学与集体讨论结合。对于教育内容,恽代英主张废除八股。他主张“让中学生多些时间精力去学习读书、写字、算账的必要技术,自然科学的常识以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的大概”。他认为应该设置一些课程来培养健全公民应有的品格、知识和能力。

最后是高等教育。为了办好中等教育,恽代英还提出改革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意见,高等师范的课程“应该以教育为主体,不应该以分科的学科为主体”,而教育“应该以中学教育为主体”。并且要使师范生知道教育是不断改进中的事业,没有至美之说,也没有至善至美的方法,提醒学生时时刻刻都要有研究试验的精神。

(四)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正确对待古今中外文化

20世纪20年代,我国掀起了反对教会办学,收回教育权的斗争。恽代英积极开展斗争,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来揭露帝国主义通过教会以及教会教育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罪恶行径,激励人们起来斗争。与此同时,他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反对文化侵略,反对教会对国民进行同化。

1926年6月,恽代英发表文章《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文中他指出,文化侵略是“帝国主义者的一种软化驯服弱小民族的文化政策”。帝国主义为了达到经济侵略的目的,光用武力压迫和横行霸道,不能使弱小民族忘记反抗仇恨的心理,只有文化侵略可以软化驯服弱小民族。于是,一些教士、留学生甚至教育界的一部分人为他们歌功颂德,居然也使一些中国人不以受侵略为耻,反而以为其是文明先进的友邦。有此成效,帝国主义各国必定扩大其文化侵略。对此,我们在反对文化侵略的同时,要正确对待宗教,正确对待教士、教徒、教会学校和留学生。

西学的不断传入,引发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争论。恽代英认为,要反对文化侵略,但不是反对欧美的文化;要打破崇拜欧美的迷信,但不是盲目赞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要谋求自己未完成的解放事业,必须力求经济文化的进步,而不是局限于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恽代英在对待各种学术、文化流派上,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是建立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的。

恽代英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卓越的革命家,他的教育思想是高屋建瓴,始终把教育当作改造社会的工具,从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的需要来论教育,将社会的实际和教育的实际统一起来,作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恽代英的教育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恽代英.恽代英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恽代英主人翁文化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 你我都是主人翁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小区治理如何跳出“泥淖”——“主人翁”意识是必备药物
谁远谁近?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主人翁的教育
坚持“四个融入” 引领青工当好企业主人翁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