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绘晟
2002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实施了一项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1]的工程,旨在引导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拓展素质,提高自身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作为高校,应树立“大思政”教育观,整合思政教育资源,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开展的日常教育和主题教育等有关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与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开展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相融合。完善“大思政”工作运行机制,将学生工作处、团委、思政教研部安排在同一党支部,有计划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则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教学,从而创新思想教育体系,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实行文体艺术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他们树立伟大的人生理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保持健康的身体。学校通过组织以文体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党课、团课、座谈会、报告会、图片展、培训指导班来加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使广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使得学生对祖国、党、人民产生深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互助互学,变他人知识为己用;举行艺术作品展览,唤醒学生的艺术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这不仅使得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身体素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也使得校园文化体育艺术事业得到繁荣。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情操及人格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具有特殊的培育功能。校园文化彰显了学校的历史由来、传统文化、办学宗旨、精神风貌、校风学风,它赋予了学校以生机活力。通过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性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校园文化的历史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能力。校园文化是最富有渗透力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具有强烈的感染能力,能够让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接受正确思想的引导、优秀理论的指导,使得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在高校中得以有效进行。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大学生的课业压力不断增加,这同时也为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一定的负担,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一大阻碍,因此,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入学教育与心理普查+咨询+课程+活动+干预+社团”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心理普查活动,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定期举办心理学专题讲座,为学生建立个性化心理健康档案。同时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组织开展情景剧等多种有趣的校园心理文化活动,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活动,提高了心理素质,获得了高尚人格,提高了自身修养,使得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体系,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构建。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一项涉及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开发、内在潜力开发等方面的较为复杂的系统教育。学校应成立“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各院系相应成立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本院系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教育的组织实施与指导;班团支部应成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作小组,负责有关项目的记录和考评工作等。建立以学生为主、上下互动、互相监督的评价体制,保证素质拓展教育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实现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理智、情感与行为的相统一。同时,学校要将大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纳入整个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体系,将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列入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和素质拓展途径,体现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形成素质拓展教育体系。通过学分考察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设置综合素质学分制管理,对本科生做出一系列诸如必须修满一定的综合素质学分才可以毕业的硬性规定。这里提出的综合素质拓展学分,主要是指本科在校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之外的学分,学生主要通过参加课外学习活动、社团活动、讲座、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科研活动所取得的各类研究成果而取得的学分。最后,学校应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分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学分的置换机制以及预警制度等。
素质拓展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有导向性的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包括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学业进程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及综合素质测评,并且最终将所有的素质拓展成果汇集在素质拓展证书上,并以证书为载体,构筑社会认同体系,直接服务于学生就业。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还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未能全面有效地为大学生提供学生就业所需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培训,而职业设计指导课程正是教师针对大学生这方面的需要而设置的。“职业设计指导”是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擅长方面、能力、就业意向等特点,一对一的帮助学生合理选择就业方向,引导学生对其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设计规划,并对其给出适当的建议,要求学生对自我设立成才目标,敦促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锻炼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交流和交际技能,帮助学生设计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适于社会就业竞争所需素质的能力,有效地唤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引导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向着自己既定的职业目标有计划的前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是大学生终身保证。此外,通过这门课程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大学生增加了职业选择的资本。实践证明,“职业设计指导”课程的开设,对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就业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始终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中心,将服务于社会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教育宗旨就是引导大学生逐步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学校在施行素质拓展教育时属意在大学校园中为大学生模拟出社会环境,使得社会进入校园,让学生不出校园便能与社会进行亲密交流,以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尽早适应社会。在学校里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去,使他们懂得奉献社会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校园中就能提前模拟进入社会,了解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使得学生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并积极参加各种兴趣社团,通过参加这些社团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他们良好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社团活动中获得运用的机会。同时,注重加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大学生实践成才。
[1]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书[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e8129172f242336c1eb95e39.html,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