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2013-03-27 11:55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王 斌

(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1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负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四有”公民的重任。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经过五年的努力探索,长沙医学院在实践中构建“五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形成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良性互补,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一 联系具体课程,突出课程特点

现行的“4+1”新课程方案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共性,但各门课程又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点。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区别对待,采取切合课程特点的形式,突出课程特点。

“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道德、法律水平,使教学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素质,并外化为行为,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因此,实践教学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校园文明建设相结合,以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三下乡”、“法庭旁听”、“法律援助服务”等形式实施实践教学。“概论”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发展的实践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进程,实践教学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开展“理论热点面对面”、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和改革开放成果影视展播等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与社会的结合过程中,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加深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正确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社会主义发展与他们息息相关,从而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原理”课理论性强,较为抽象,与之对应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较为缺乏,因而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在教学内容上,紧扣课堂教学的理论以分析和解答社会实践问题为主;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探索为主。教师多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或经济成效发展显著的地方、单位参观学习,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所产生的伟大魅力,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1]。“纲要”课要突出学生对“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的理解,实践教学要体现“知国史、明国情”的特点。以湖南为例,可以组织参观南岳忠烈祠、探寻岳麓山烈士陵园、湖南名人寻访等参观访问活动,建立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宣传团队等实践教学活动。

二 联系学生专业,突出专业特点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只有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专业工作需要进行,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收到应有的效果。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要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把专业教育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程的渗透功能和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爱因斯坦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专业特点,将专业实习、实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结合。这种结合,既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克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逆反心理,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既有利于大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又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既有利于拉近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大学生培养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结合专业特点,我校在护理学院开展“社区护理与职业道德提升”实践教学,在临床学院开展“我义诊、我光荣”实践教学、在基础医学系开展“失独家庭健康调查”,在药学系开展“送药下乡”等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三 联系区域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在社会的历史演进中,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包括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体现时代精神的各类示范点。这些资源天然地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机载体,统筹、协调运用各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及其实践作用会有很大帮助[3]。地方特色资源是特定区域内存在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载体,它是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如纪念馆、博物馆、先进人物事迹、民族风情等。把地方特色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就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与地方区域资源相联系,一可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二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三可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以湖南长沙为例,既有岳麓山、橘子洲等自然资源;又有烈士公园、新民学会旧址、爱晚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雷锋纪念馆、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等德育实践基地;更有橘子洲“两型社会”建设展示厅、洋湖垸湿地公园、望城区光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改革开放成就展示点。充分利用这些区域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参观、访问、学习、见证的机会,而且加深了对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深入理解。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4]通过与区域资源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扩展了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别是丰富了“纲要”课和“概论”课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四 联系假期实践,突出个体特色

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辨能力的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都会融入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而如何实现“三进”教育中“进大学生头脑”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也是“三进”教育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因此,创新实现“三进”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实践教学与假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杜威曾指出: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社会维系其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历程,但是教育在形式上,并不应孤立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之外。因此,要激励学生在课后及假期积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借助社会平台,利用地域优势,更广泛地参与实践过程,更多地去直接接触人民群众,面对面与他们交谈,在实践中全方位地体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认识[5]。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在内容、目标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而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具有自主性、自觉性等特点,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系假期实践不仅能达到相通的目的,而且突出了大学生的个体特色。大学生假期实践往往是由志趣相投、关系融洽的同学组成,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基础上的自觉的组合,因而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对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和目的要求较高。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总是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或者就理论知识的疑点、难点在社会中寻求答案,找寻证据。这样既部分地化解高校思政课学时紧、任务重、实践教学经费紧缺、组织实施难度大的困难,腾出原本就紧张的学时,减轻教师实践教学的负担,节约学校教学活动成本,又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政治方向性,增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力量,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6]。

五 联系社团活动,突出团体特色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队伍日益壮大,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载体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进行载体创新。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融入和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选择的自主性、参加的广泛性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突出特点,而学生社团活动又是在高校的主导与控制下进行的,这就使得社团活动能够被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所操作与利用。大学生社团的活动形式,往往是以团体的形式出现,不仅仅影响社团内的成员,其影响力往往向外扩散。因而实践教育与大学生社团相结合,既延伸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间、扩展了空间,而且突出了团体特色,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现的一个重要瓶颈是时间和空间的不足。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团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各有侧重,各有优势,应当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使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活动,在学生主动参与的社团活动中得到了延伸;使呆板的教材内容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充实;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由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探讨、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社会活动内容,增强和锻炼学生的组织和创新能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整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7]。

[1]吕 志,黄紫华.面向社会 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郭长华.与专业相结合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学校[J].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3]董海龙.地方特色资源在高校德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2(6).

[4]刘 杰.中国政治发展进程[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5]余精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6]姜德琪.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耦合[J].党史文苑,2010(10).

[7]王 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社团活动的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